金碚:中国制造如何从“平推式”走向“立体式”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29 浏览量:14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

当前,我国工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主要部分仍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围绕“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工业面临的形势”、“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 

工业发展要“稳中求进”

记者: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工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继续依靠低要素成本参与国际竞争,通过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工业增长的局面将难以为继。请问您怎样判断当前的工业发展态势?如何继续确保工业持续地、较快地增长?

金碚: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如果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本走势,就必须保持较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如果没有发达的工业,我国面临的几乎所有重大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安全问题都无法解决。所以,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不仅要“稳”,而且要“进”。

(1)稳心态,就是力戒急于求成、贪大求快、不惜代价等社会心理,以更为稳健、更关注长远目标和更符合客观规律的理念和行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稳政策,就是力戒仓促多动、过度刺激和无序补贴的政策调控方式,以慎重和可预见的政策调整、昌适度的经济政策干预和不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的政策优惠,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有效促进作用。

(3)稳预期,就是力戒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稳健的心态和经营方式、以更大的耐心和力度,扎扎实实地进行技术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由于焦躁的社会心理和一些地方不稳定的政策措施导致公众预期紊乱,就会出现经济主体行为扭曲。

2.进就是要转型升级,总体说来更高素质、更平衡协调、更绿色环保是基本方向

(1)所谓“更高素质”,就是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体系全方位的精致化、信息化和高端化。

(2)所谓“更平衡协调”,就是实现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合理化。目前,我国工业化推进的空间态势总体上处于从先发地区向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加速扩散的过程。因势利导、积极有序地推进这一过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战略方向。

(3)“更绿色环保”,就是使工业生产以及工业品的使用更清洁、更具有环境友好的性质。从根本上说,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更高的绿色环保标准,彻底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的环境风险。

记者: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处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您认为当前掣肘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有哪些?

金碚: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至全体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过程,而工业转型升级则是其关键。因为,我国目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将处于工业化时代。实际上全世界在总体上也将长期处于工业化时代,由西方工业化先行国家所锁定的工业生产技术路线的优点和缺陷以及与此直接相关的生活方式将继续向世界其他国家扩散,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所谓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核心就是工业化技术路线的优化和运行体制机制的转变。

1.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要把制造业做精致、做扎实,在此基础上做高端

我国制造业规模十分庞大,但整体素质还不高,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更重要的是,即使处于中低端,其精致化程度也不高,大多比较粗放,中国制造业在把产品做精做细以及与此相关的管理方面同优秀的制造业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现代工业文明素质。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扩张速度掩盖了其内在弱点,所以,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要把制造业做精致、做扎实,在此基础上做高端。而所有的技术创新也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可能形成长久可持续的竞争力。

2.工业化的本质不只是物质生产,更是文明进程

近年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各类要素价格上升,环境保护的标准大幅提高:二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外需增长将长期低迷,以往“血拼”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源泉必须也必然发生重大变化,将越来越依靠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技术创新,将高新技术植入制造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

(2)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和管理效率的提升,并且不断优化管理理念和更新商业模式。

(3)综合运作生产要素,即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形成更长产业链上的集团化经营能力。

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制造业精致化的扎实基础之上,这种精致化特质必须渗透到价值理念的基因之中,而且要在本土文化土壤中获得活化的生命力。因此,工业化的本质不只是物质生产,更是文明进程。

走“立体式”升级之路是转型的核心

记者:您认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什么?

金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机制要改变,走“立体式”工业化道路。

1.“平推式”的工业化模式推动我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过去30多年,我国工业化扩张速度很快,实际上是一种“平推式”的工业化,即在具有资源比较优势和政府助推的领域,在扁平的技术层面上大规模投资,通过大力度招商引资,快速扩充生产能力,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应该说,这种模式推动了我国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即技术层次低、产品差异性小、创新活力弱。而且企业行为倾向于“争取优惠政策”和占据资源优势,而对于扎扎实实的技术创新缺乏耐心。

2.“平推式”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经济更快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缺点,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

(1)产业扎根不牢。很多产业善于利用某个比较优势扩大规模,但是规模变大以后,管理体制并没有与之相融合,相匹配,即没有扎根。

(2)没有控制产业制高点。因为我国企业缺乏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传统,造成了各个产业的制高点,哪怕是很传统的、我们很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制高点也不由我国企业驾驭和控制。

3.产业结构的形成是一个有机演进过程。从“平推式”工业化转向“立体式”工业化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要进一步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必须从过去的“平推式”工业化转向“立体式”工业化。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工业结构和技术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是一个极为艰巨庞大和复杂的任务,而且,由于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技术选择具有高度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绝不可以期望一个(或一套)总体性的规划,或者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技术方案就可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所以,工业转型升级必须主要依靠企业和基层的创造性实践,谁也无法提供现成的蓝图和方案。转型升级归根结底是创新,创新必须充分发挥想象力,企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越大,创新的成果就会越丰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期望的转型升级成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我们给企业和基层留下了多大的创新想象空间。只要给企业以充分的创新想象空间,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一定会有乐观前景。

做精传统产业也是转型升级

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患上了资源能源的过度依赖症。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与现状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推动制造业转型,会不会冷落或者甚至是抛弃传统产业?

金碚:当前,我国的转型升级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高度依赖于资源;第二个是高度依赖于政策,特别是优惠政策。

1.我国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是把原有机制做大,把成本做低,然后占领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这就需要经济转型

(1)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或新兴产业,都应在平等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

(2)政府经济政策逐渐从给优惠待遇转向营造公平竞争的秩序和政策环境,这是改变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应对贸易壁垒,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需要。

(3)在产业升级上眼界一定要放长远,只有将可持续性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作为重点战略目标,才能准确把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2.各地政府都在强调转型升级,但转型升级并不是意味着,放弃一项产业而去发展另一项产业,也不是一定要搞高科技、新能源

我国没有夕阳产业,传统产业在我国是不会消失的,而且在传统产业中间,我国的大多数传统产业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站到世界制高点上,包括我们生产能力最强大的纺织服装业、家俱、箱包等等。所以不要轻言放弃传统产业,而要有更多的实际投入把我们的传统产业做到更强,更有竞争力。

变革的未来需要不变的“中国智造”

记者:十二五规划里面提到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目前的现状如何?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会对制造业有什么影响?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忽视制造业?

金碚: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随着分工程度的加深以及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越来越复杂,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与金融服务业、技术研发业、教育培训业、咨询业、物流业之间将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局面。也就是经历从制造转变成“智造”的过程。

1.服务业发展是产业演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并形成一个产业综合体。它由空间环境、设备和工具、创新和生产的过程、服务业本身的环境、衍生产品五个板块构成。

2.服务业增长依靠两个因素,一是供应量的增加,提供了更多服务和产品;一是服务业很多领域的价格在上涨

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更发达的制造业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必须以高技术的工业为物质载体。工业的特点是产品价格在下降,比重在下降,服务业则与之相反。

记者: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移,我国有哪些战略可以选择?

金碚:我们通常存在一个误解,认为高技术产业就有高利润,其实不然。什么产业有高利润?第一是你能做而别人不能做的产业;第二,是你比别人做得好的产品。并不是你有技术你就一定有高利润,如果其他人也有技术,你有技术照样没有高利润。所以,所谓低端的产业也可以产生很高的利润。比如麦当劳、星巴克等都是低端,可他们仍然非常强大,很赚钱,那是因为我们做不过他们。

作为企业不能被低端、高端、技术高、技术低等束缚。这些说法只是我们在政策上或者是学者在进行问题的分析上产生的概念。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把自己的行业做精做细,做到与众不同,自然就能产生利润。

记者:您认为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成立的涵义是什么?自贸区的成立会不会加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

金碚:自贸区的建立是我国政府面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的可能改变而进行的政策创新。

1.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两个涵义:

(1)进一步推进改革,不是简单地跟以前一样给优惠政策,而是要深化改革,把自贸区作为全国改革的先行区,找到改革的方式,并在全国可推广。

(2)应对国际上现存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竞争政策的进一步变化。我国已经加入WTO10多年的时间,但我们距离WTO的规定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国际上已经在探讨比WTO还要进一步的自由贸易规则。所以在自由贸易区就要去探讨我国怎样进一步推进符合WTO规则,而且要探讨比WT0更自由化的国际贸易规则,这是要赋予自由贸易区的责任,这是我的理解。

2.自贸区的成立会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

自贸区成立以后,注册公司将更加容易。很多企业可以在自贸区注册一个贸易公司或者物流公司,在自贸区不一定是搞制造业本身,但是它会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会加速制造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