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下)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1 浏览量: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三、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55]绿色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绿色发展体系的建构,就没有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绿色发展应当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普遍形态。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整体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56]习近平概括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七个层面中的绿色发展体系,就是上述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建设领域中的体现。七个层面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和生态文明的领导,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必须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从全球视角看,在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57]绿色经济、[58]包容性绿色增长等不同话语下,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范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世界发展理论创新的重要方向。[59]这些理论和政策框架尽管在内涵、主要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不尽相同,然而其落脚点都是在寻找通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习近平说:“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60]

加快推进我国的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针对存在的制度障碍,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进展进行系统评估,辨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更加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61]一是加快建立健全支撑绿色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新体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交易制度。二是积极推进支撑绿色发展的能源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领域等关键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反映真实成本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建设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能源管理体制,建立保障公平竞争与能源安全的能源监管体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重点突破环境监管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中监管体系现代化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专业、高效、可问责的现代监管体系,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监管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四是完善绿色发展考核的总体框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及问责机制的制度化。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在实施中完善绿色发展考核内容,建立完整、系统、规范的绿色发展考核流程,强化绿色发展考核的结果应用。五是强化绿色发展的法治保障。加快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的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法、环境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法等上位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深化环境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提升绿色发展的执法能力。

制度和政策能够提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持久动力。除了加快推进制度建设,我们还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经济政策,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迅速获得参与绿色发展的技术能力,提高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管理能力和有效监管能力,提升公众建设生态文明的参与意愿与参与能力。这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绿色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立绿色产业化和产业绿色化的绿色生产体系,是实现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的核心。为此,需要加快推进资源环境领域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建立支撑绿色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尤其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62]并注意与其他相关政策的有效协同。[63]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大趋势的今天,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目前都有相应的绿色产业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能源向清洁低碳转型,推动经济社会转型。[64]中国成功实施绿色产业政策的实践,将改善占世界人口近19%的中国人民福祉,并产生巨大的技术外溢,为全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1]《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第1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0页。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90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36页。

[7]参见王海芹、王超然:《环境保护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民生指数报告2017》,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第185—196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17—118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4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6页。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50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24页。

[13]《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2018年5月18日,

http://news.youth.cn/sz/201805/t20180518_11623948.htm,2018年6月2日。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8、35—36、62、4页。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47页。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第24页。

[17]参见张云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8年5月22日,http://www.

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8-05/22/content_51477452.htm,2018年6月10日。

[18]参见Fritjof Capra and Pier Luigi Luisi,The Systems View of Life:A Unifying Vis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Kenneth J.Arrow,Paul R.Ehrlich andSimon A.Levin,“Some Perspectives on Linked Ecosystems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in Scott Barrett, Karl-GÖran Mäler  and Eric S.Maskin,eds.,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Econom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pp.95-116.

[19]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25页。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3—4页。

[22]参见李晓西编著:《绿色选择:中国环保体制改革与绿色发展40年》,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年。

[23]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第186—201页。

[24]《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83页。

[25]参见《国外理论动态》编辑部组编:《当代资本主义生态理论与绿色发展战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 《21世纪生态经济学》,王俊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谢富胜、程瀚、李安: 《全球气候治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

[26]Tracking SDG7:The Energy Progress Report 2018,May 2,2018,https://www.esmap.org/trackingsdg7-progress-report,2018年6月2日。

[27]“21世纪两个最决定性的挑战是减少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一个失败,另外一个也会失败”,“可以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承担气候变化责任结合起来,实现增长、发展、减缓和适应的一体化”。参见尼古拉斯·斯特恩: 《尚待何时?应对气候变化的逻辑、紧迫性和前景》,齐晔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79—80页。

[28]参见张云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41页。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31页。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43—144页。

[32]关于与“自在自然”对立的“人化自然”,马克思写道: “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9页)参见邓喜道、文九: 《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价值》,《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

[33]参见World Bank,Expanding the Wealth of Nations: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ashington:The World Bank,1997;Kirk Hamilton and Cameron Hepburn,eds.,National Wealth:What Is Missing,Why It Matters,Oxfor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7.

[[34]生态系统的韧性,是指系统受到扰动而偏离稳定状态后能够回到稳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体现为其支撑的生态系统具有韧性。参见Kenneth J.Arrow et al.,“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Science,vol.268,1995,pp.520-521.

[35]Kenneth J.Arrow et al.,“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Ecological Applications,vol.6,no.1,1996,pp.13-15;Kenneth J.Arrow et al.,“China,the US,and Sustainability:Perspectiv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Wealth,”in G.Heal,ed.,I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0,pp.92-144.阿罗等在计算污染或环境成本时,重点考虑了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地球升温,对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3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9月21日,http://

www.gov.cn/guowuyuan/2015-09/21/content_2936327.htm,2018年6月2日。

[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99—100页。

[3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91—92页。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5页。

[40]《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第1版。

[41]李干杰:《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日报》2018年6月22日,第14版。

[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99页。

[4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4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第1版。

[4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00页。

[4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47]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参见Garrett Hardin,“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Science,vol.162,no.3859,1968,pp.1243-1248.

[48]参见Cameron Hepburn,“Environmental Policy,Government,and the Market,”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vol.26,no.2,2010,pp.117-136.

[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62、63页。

[5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43、44、51页。

[51]参见陈健鹏、高世楫、李佐军:《“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与若干建议》,《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11期。

[52]参见Mark Beeson,“Environmental Authoritarianism and China,”in Teena Gabrielsonet al.,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Political Theo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pp.520-532.

[53]参见沈坤荣、金刚:《中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政策效应———基于“河长制”演进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5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第1版。

[55]《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日,第1版。

[56]《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

[57]OECD,Towards Green Growth,Paris:OECD Publishing,2011.

[58]UNEP,Towards a Green Economy: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2011,www.unep.org/greeneconomy,2017年5月6日。

[59]OECD,Putting Green Growth at the Heart of Development:Summary for Policymakers,Paris:OECD Publishing,2013;OECD,Towards Green Growth Tracking Progress,Paris:OECD Publishing,2015.

[60]《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

[61]参见高世楫、李佐军等:《用制度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年。

[62]参见M.Cimoli,G.Dosi and J.E.Stiglitz,Industri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apabilities Accumula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pp.1-18;Ha-Joon Chang,Kicking Away the Ladder: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London:Anthem,2002;Robert H.Wade,“The Paradox of US Industrial Policy:The Developmental State in Disguise,”in JoséM.Salazar-Xirinachs,Irmgard Nübler and Richard Kozul-Wright,eds.,Transforming Economies:Making Industrial Policy Work for Growth,Jobs and Development,Geneva:ILO,2014,pp.379-400.

[63]斯蒂格利茨认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往往最适合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和要素结构,发展中国家难以直接应用。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干中学”建立自己的学习能力,将发达国家的技术进行适应性改造,或开发出最适合本国要素水平和能力水平的技术。参见JosephE.Stiglitz,“Learning to Learn,Localized Learn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 P.Dasgupta and P.Stoneman,eds.,Economic Policy 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pp.125-153;Joseph E.Stiglitzand Bruce Greenwald,Creating a Learning Society:A New Approach to Growth,Development,and Social Progres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4.

[64]参见高世楫、李佐军等:《用制度创新促进绿色发展》,第334—364页;T.Altenburg and C.Assmann,eds.,Green Industrial Policy:Concept,Policies,Country Experiences,Geneva,Bonn:UN Environment;German Development Institute/Deutsches Institut fürEntwicklungspolitk(DIE),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