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后凯: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与全球城市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2 浏览量: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进入减缓阶段。中国城镇化率在2011 年达到了51.3%,超过50%的拐点,2012 年达到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进入减速期。这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阶段,预计到2050 年中国城镇化发展基本结束,城乡人口结构、城乡空间结构将基本稳定下来。

从空间结构来看,中国已经从点轴开发进入网络开发新阶段,发展中地区在空间上可采用点轴开发,而发达地区要采用多中心网络开发战略。中国已形成23 个城市群,集中了全国46.7%的城镇、51.4%的城镇人口和78.8%的GDP 总量。其中,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六大城市群承载了全国31%的城镇人口。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巩固并发挥城市群的主体形态作用。按照《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 年)》,中国到2020 年要形成以陇海、沿江和沿海、京哈—京广、包昆为主体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到2030 年基本形成以“三级中心”为支撑、“四横四纵”轴带为主干的多中心网络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全球城市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全球城市,综合性全球城市通常是城市网络中的顶级城市。全球城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取决于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面的因素,而不单纯是城市自身的努力,建设全球城市尤其要打造全球性管理控制中心和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球性管理控制中心的关键是推进城市CBD 的发展。CBD 是城市的中枢和大脑,具有控制中心、决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等核心功能,其作用和重要性不在于经济总量规模,而在于控制力和影响力,主要表现为集聚企业总部和金融、商务服务机构并发挥中枢、引领和标杆作用;中国的管理中心和CBD 呈现等级体系特征,国际级管理中心包括香港、上海、北京,区域级管理中心包括广州、天津、深圳、青岛、大连、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打造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要实行多中心网络状创新驱动战略,把多中心网络型结构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形成“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的多中心网络状创新驱动格局;构建若干战略创新带,其中沿海、长江经济带有条件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创新带;以城市群为载体,构建三级创新极;依托城镇体系,构建创新等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