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逢贤:打通煤电输送通道 实施“煤电运”一体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12 浏览量:18

来源:中国电力报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跨我国东北、河北、华北“三北”地区。2010年实现GDP11620亿元,增速达15%,进入我国万亿元“俱乐部”,名列全国第15位。

内蒙古能源类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资源,而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已探明的能源类资源储量,仅次于新疆,位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煤炭产量达7.8亿多吨,其中调往区外4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6400万千瓦,其中外输电能2300万千瓦,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和对外输送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期以来,内蒙古的能源工业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约40%,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特色产业。

由于内蒙古本地对电力、煤炭等能源的消纳能力有限,特别是电力外输通道不畅,导致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影响到未来内蒙古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电力外输通道不畅,导致1500万千瓦煤电装机停产,致使500多亿国有资产闲置,国有煤电企业经营亏损。

二是窝电状况严重。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机组13停机,年损失风电约290万千瓦。

三是由于输电网络不配套、不完备,只能依靠煤炭公路外运,从而导致重型运煤卡车拥堵京藏高速公路,造成公路上人流、物流拥堵事件屡屡发生。

四是由于使用石油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运煤,增加了石油能源的消耗,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石油能源短缺的矛盾,降低了石油能源的战略安全度。

五是用汽车在公路上运输煤炭,其运输成本是煤电输电成本的3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煤炭的成本,导致煤炭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煤炭使用企业增加费用,客观上抬高了煤炭价格。

六是煤电输送量的减少,必然影响到我国东南部火电厂的电煤频频告急,某些地区甚至屡屡采取拉闸限电措施,必然影响缺电地区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居民用电的需求。

总之,内蒙古这个国家级的能源基地建设,由于受电网不配套、不完善的瓶颈制约,导致上述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将严重影响内蒙古的能源科学开发的进程,影响到缺电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是有目共睹的。正如吴邦国委员长指出的:“内蒙古电网输电能力不足,是制约内蒙古优势发挥的瓶颈,汽车运煤不仅造成京藏高速公路的拥堵,而且也不合理。在我国石油能源短缺的情况下,采用消耗柴油运煤的方式(即公路汽车运煤),难以持久”。

科学制定内蒙古的能源发展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经济模式,以促进内蒙古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或更长时期内,内蒙古的能源发展战略应该是:在满足区内“煤电用”模式所需要的能源前提下,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煤电运”能源开发战略,以进一步巩固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以满足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需要;以满足我国东部沿海(包括华北地区)能源短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快速的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此,需要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一是将内蒙古的能源开发战略纳入国家能源开发战略,充分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内蒙古能源战略的缺位,而导致的一切矛盾予以解决。

二是应立足全国大局,为保障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内蒙古应科学全面地贯彻“煤电运”一体化的能源开发战略(外运能源约占55%)。

三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都应在财政上适度倾斜,增加投资尽快把内蒙古能源(电能)的输电网络配套建设起来,以大幅度减轻由公路运煤而导致的一切不良后果。

四是在此前提下,采取必要措施建设坑口电站和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并使各类电能并网输送,以满足我国缺能缺电的省、市、区对能源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在国家指导下,科学制定内蒙古能源输送到各缺能省、市、区的配送规划,满足各缺能地区发展经济、满足社会进步对能源的需求。在科学输能规划的指导下,大幅度提高我国能源的战略安全度。

六是在国家“节能减排”方针的指导下,鼓励内蒙古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使内蒙古成为新能源的开拓者、绿色能源的创新基地。

七是内蒙古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在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开创创新型产业和资源深加工增值型产业,开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促进内蒙古经济跨越式发展。

八是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富民强区战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农牧区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全区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