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国家新区的扩大开放使命---舟山新区的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23 浏览量:25

来源:大连发展研究

        一、以开放促改革是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1.国际背景:TPP、TTIP大势所趋,WTO“被边缘化”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6年,发达经济体在经历了衰退低迷后,总体趋于好转,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一轮超出潜能的高增长后,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则是整体经济有逐步转弱趋势。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促使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快了重构全球经贸规则和治理构架的步伐。在WTO主导的“多哈回合谈判”已陷入停滞、颠覆和逐渐“被边缘化”的情况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性自由贸易协议(FTA)谈判,主要包括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定)、TISA(多边服务业贸易协定),正在成为重新构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然而美国力推的TPP和TTIP谈判都有意无意地将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在外。英国《金融时报》将美国的这一经济新战略命名为“ABC”,即“中国除外”(Anyone But China)。

        2.国内背景: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力量引擎

        自20世纪80年代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开始,中国启动了从内向经济到外向经济的转变,国家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银行和IMF第三大投票国,并且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中国是以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带动经济增长,这种增长方式质量低、效益低、投入高,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其他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经济运行的社会成本很高。

        3.必然趋势:以开放促改革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必须抓住全球经济调整转型的机遇,从国家利益原则出发,主动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治理框架的构建,从而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与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二、国家新区承担着扩大开放的历史使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游戏规则颠覆的秩序性变化,我们必须厘清现实、提高认识,不仅需要了解处于“萌芽”中的“游戏”规则,根据规则实施进一步的扩大开放;还需要实验这些新规则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确立我国的立场和态度。而建设国家新区,正是为推进新形势下改革开放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国家新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的主力军,具有改革先行先试、经济发展迅猛、人才科技涌现、新兴产业集聚等特征,是国家宏观战略推进的政策发力点和核心引擎,代表的是国家对于发展模式的创新摸索。根据区域不同,结合各自基础,国家新区通过改革先行先试,利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所在区域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为整个国家的扩大开发、深化改革提供先行经验。具体来看,国家新区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基地。设立国家新区,主要目的是为深化体制改革进行试验,为更大范围的改革进行探索和积累经验。新区通常具备开放政策先行先试的特征,是国家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调整发展战略的试验基地。

        2.新形势下的核心增长极。以舟山群岛新区为例,2013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0.85亿元,占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48%,长三角地区的0.95 %,同比增速高于浙江省0.3个百分点;2013年新区海洋经济增加值64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9.1%,海洋生产总值达到长三角地区的13.32%。另外,2013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14亿吨,占浙江省总体吞吐量的22.75%,同比增长7.9%,高于浙江省3.3个百分点。对于浙江省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舟山新区都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增长拉动作用。通过在生产、研发中的龙头与战略地位以及在服务与流通中的核心与枢纽地位,通过高端生产与服务功能的集聚与成长,国家核心增长极对区域与国家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不断提高。

        3.区域均衡战略的支点。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仅有一两个核心增长点,难以带动整个国家全范围、均衡性的增长。需要考虑国家的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的分布特征,在不同的核心位置设置符合当地特色的战略区域,作为均衡不同区域间发展的支点,实现国家层面相对均衡的发展。

        4.跨区域合作的联系纽带。新区的作用不仅限于经济发展的带动、政策制度的创新,同时在于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跨区域间的沟通与联系。国家新区的设立往往是在特定区域的核心位置,对于周边地区将起到示范、引领、协同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交流、合作,国家新区将起到联系纽带的关键作用,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促进地区间的沟通与发展。

        5.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新兴经济体中更多的城市和区域进入全球视野。设立国家新区的目的就是建设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性区域。国家设立十大新区,就是期望更多的城市进入全球竞争体系,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世界竞争力。

        三、舟山新区的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于2011年6月30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新区范围包括整个舟山市行政区划,其中岛屿1390个,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

        在陆地开发空间日渐逼仄,能源、资源、土地约束日益严峻的今天,“向海洋进军”已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正是基于国家海洋(蓝色国土)战略需要和国家战略性资源输入需要。同时,舟山群岛新区的开发,也是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区域贸易化、海洋经济资源战略化、陆海发展统筹化宏大命题的具体探索。

        其实,每个国家新区都肩负着独特的国家使命。上海浦东新区需要树立改革开放的国家形象;天津滨海新区意在破解“南强北弱”难题;重庆两江新区旨在扭转“东快西慢”局面;兰州新区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突破口;广州南沙新区则是展开与粤港澳的全面合作;贵安新区目的是具备文化科技特色的区域中心;西咸新区要成为引领内陆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在国务院关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战略定位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批示指出,“顺应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大趋势,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加快建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

        舟山群岛新区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背靠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扼守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型交汇要冲,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

        如何在国家新区这样的战略定位条件下,抓住机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实现国家扩大开放的战略意图,是一个关键命题。舟山群岛新区解答这个命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对外开放,一个是对内合作。

        (一)舟山新区的对外开放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促进对外开放。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我国提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平台,国家的目的在于大力发展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同时这也是舟山新区实行对外开放、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机遇,可以促进新区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可以通过建设开放型港口城市、开通直航运输、加强远洋渔业及农林合作、促进佛教文化交流等措施来实现。

        2.大力拓展对外开放的通道。这里的通道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这些既有的、无形的通道,也包括诸如中泰高铁、克拉运河等在建的、有形的通道。从舟山新区的角度来考虑,可以采取加入区域组织建设、参股一些通道建设、缔结港口或航线联盟等的方式,来拓展对外开放的通道,从而实现经济新的增长点。

        3.积极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体系建设。当前世界经济中心转向东移,中国港口强势挺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加速形成。舟山港具备优良的天然深水港条件,有着较好的大宗货物中转基础,在上海港日益饱和、国际运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舟山港,是全国唯一深水岛群,普遍建港条件优越、锚泊条件良好,且靠近国际海运航线,是承担大进大出、储运中转的天然良港;是长三角及长江沿线的国际国内物资与贸易的中转门户,而且靠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群岛型环境易于封闭监管,是自由贸易园(港)区试点的理想选择。因此,舟山新区应该充分利用国家新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加快对外开发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待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区。

        (二)舟山新区的对内合作

        1.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契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760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7.2%。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了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观点,要发挥东部地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傍”上海,“联”宁波,依靠上海的广大经济腹地-长江经济带,展开对内合作,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2.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建设。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梁和纽带,更是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两大开放战略的关键区域。舟山新区在这一“带”机遇中,大力发展江海联运,力争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门户城市。同时新区利用契机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联系,发挥联动机制,具体可以通过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协调会、江海港口物流联盟、互设经贸代表、形成兄弟城市关系等措施来建立与节点城市的密切联系,加深对内的开放与合作程度。

        同时,舟山新区可以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深入开展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已有的船舶修造基础、大宗货物平台、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的基础,着重发展高端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推进大宗货物中转、储运和加工项目,形成具备影响力的几个“舟山价格”、“舟山指数”。

        3.深入学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自由贸易园区是上海努力探索的方向,也是舟山新区最终期望实现的目标。通过深入学习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采用自贸区政策先行先试,例如保税燃油加注、综保区“出口复进口”业务等,舟山新区可以充分发挥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引航员”作用,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对内开放合作,共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国家新区的扩大开放使命。

        作者简介:李湛,系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沈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大连发展研究》2014年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