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学习二十大报告的七点体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16 浏览量:25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2-12-14

二十大召开到现在整一个月,中央部署了宣讲团,陈吉宁书记做了宣讲。今天,我想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和大家谈一点学习体会。有七点认识。

一、这是一份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报告

从一大到二十大,每个决议和报告都很重要,但是这次的报告是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的报告。为什么呢?这与时间节点有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段上来先讲五年,因为这是十九大以来的五年,这一段总结了我们十九大以来的工作,接下来讲十年,从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有十六个方面的工作成就。从工作成就提炼出来一个理论,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

报告站位高远,“五史”比“四史”加了一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上百年党很少。我们100年的历史可以证明,我们是伟大的党,是具有创造、创新精神的党。去年建党100周年,今年是101年。站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回顾前100年,再来展望后面的21世纪。所以这个时间节点决定了这个报告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对如何好好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是富有启迪的。

二、提出了一个涵盖100年历程的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报告

这个理论创新的特点与过往的理论创新不同。之前有过很多的创新,有改革开放,从浦东开发开放到特区到新区等都是创新,但是这次的理论创新是把我们100多年走过的路、所做的事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概括,是深思熟虑、具有前瞻性的概括。

这表达了我们党的建党初心。100年前,中华民族水深火热,鸦片战争以来每况愈下。我经常讲“鸦片战争以来”,因为在工业革命前的600年,中国经济在世界上是较为发达的,江南是中国最发达的。从乾隆开始,英国工业革命发生,而乾隆皇帝在干什么呢?六下江南,游山玩水,到处写诗、题字。到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就成了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我们的先贤们,例如梁启超、郑观应等人,虽然都在想中国怎么发展起来,但他们一代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以后,才把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理想,用100年时间实现了。

所以这个理论创新,涵盖了我们这100年来所做的。我11月1日在进博会的演讲,是讲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创新发展,这在社联的公众号上有详细内容,我就不展开讲了。

三、100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是递进式推进的

这100年来我们党所做的努力,先有28年的革命战争时代,然后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个起来”时期,一路走过来。这次从理论认识上解决了四个阶段的递进式关系。我记得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曾讲到,不要把改革开放前30年与后30年对立起来,要联系起来。这句话我印象非常之深。我们搞理论研究,都觉得这个提法好像和我们在报纸上、书上看到的不一样。因为之前的论述都把它们对立起来的。为什么搞改革开放?因为前三十年搞了指令性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就是对着指令性经济来的。这不就对立起来了吗?

对立起来的观点实际上是西方话语权。他们对苏联也是那么讲的,对中国也是这么讲的。美西方有个期望,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要走他们的套路。而我们的改革开放,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什么叫“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是什么?200多年西方靠的是搞殖民地,有这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一个很大的理论创新吗?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是什么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特色就体现出来了。

这次报告解决了递进式的推进问题。“站起来”30年不光是我们夺取了政权,而且为走向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从水利建设到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电厂、水厂、铁路公路等都是前30年建的。然后才有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阶段。十九大报告破了题,把前面三个阶段叫做“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二十大总书记报告把这个事情讲全了,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递进式的推进,这是我对总书记讲的“不要对立起来,要联系起来看”这句话的解读。

四、大道至简

这次报告对我们要干什么、怎么干,有了一个大道至简的说法。我搞过文稿,搞文稿最难的不是报告多长多大,会议开完了不久,党员、老百姓都忘记了。我记得有一次领导对我说过:“好好琢磨几句话,大家会记住。”那次党代会稿子里面的“创新驱动发展”大家记住了。

我们历史上传承下来的“金句”往往都在7个字之内。写诗,七律七绝七个字,五律五绝五个字,成语四个字,蒙学三个字,《弟子规》、《三字经》三个字,这才能记住。老百姓不是搞学问的。我们全党有9000多万党员,14亿人口,农民工2亿多,你想让他们把文件背出来不可能,但是要让他理解中国在干什么事情。所以我相信,“中国式现代化”这六个字到2049年大家都会记得清楚。大道至简,这是一个突破。

五、中国的话语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准确, 全面系统,但是犯了两个忌:一个是大道不至简,24个字、12个词,3个层次,记住了吗?现在叫你默出来,你可能还写不出来;另一个是套了一个帽子,国际传播就有问题了。这次没有套帽子,就是六个字:“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以后两天,越南社科院中国所就在讨论越南式的现代化是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会讨论。那它的影响力就大了,就变成了中国的话语权。所以,话语权可以走出去,这不是小事情。这可以扩大二十大对全世界的影响。

后面两条我想讲的细一点。

六、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形势

开篇的时候讲了,那是“极不平常、极不平凡的十年”。这句话没有展开,但是可以做很多解读。这十年中,特朗普上台了,挑起了反华退群等一系列事情,原先我们指望拜登上台会缓和一点,但拜登变本加厉,拉帮结伙。真的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

关于形势后面又有一句“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这句话没有展开,但这个说法不一般。

从地缘政治角度讲,这将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面对的最为险恶的十年。有些人觉得这话是不是讲过分了?你仔细想一下,美国和日本从来都是同盟。但日本在80年代要超过美国,有人写了一本《日本第一》的书,美国是怎么对待日本的?马上用《广场协议》把它掐死。因为美国作为霸权国家,决不允许身边出现一个马上要超过它的国家。好几年前国外学者就在讨论一个事情,说是到2028年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所以美国在这个十年中对中国是不会放松的。

我和学者前几天讨论美国大选的时候讲到,美国到什么时候对中国态度才会发生变化?朝鲜战争时,前三年往死里打,等到它打不过时,三年后才和你谈判。现在这个十年,就像当年抗美援朝的前三年一样生死搏斗。等它打不倒你的时候,可能十年之后美国才会认账,就是总书记这次见拜登时讲的那样,原先讲“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现在讲“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所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个局面要在这十年的斗争中赢得的。

从世界经济形势角度讲。长周期50年一个周期,前20-30年科技革命引起的相对繁荣期,后面就是结构性危机引起的世界经济相对衰退期。衰退期的特点是什么?

衰退期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今年全世界平均速度可能是3 %,越南等在7 %以上,发达国家0-2 %。在这种情况下,选举民主的发达国家一般就会将国内矛盾往外甩锅,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当初的安倍。安倍之前的日本首相任期没有超过一年的,安倍后来却变成战后任期最长时间的日本首相。他怎么做到的?他以***事件渲染“中国军事威胁”,把矛盾甩锅到中国,以此在国内赢得选民。不光是日本,选举民主国家基本上都使用这个策略。因为在国内做的不好,要赢得选民就要通过这种方式。所以世界经济低迷时期,地缘政治矛盾会加剧。这就要抱团取暖,日本如此,美国把中国作为假想敌,也要拉帮结伙,这就造成地缘冲突激化,最后一定会在一个点上爆发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俄乌冲突。这些事情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所以,根本问题是世界经济怎么从这次长周期的相对衰退期中走出来。

长周期的相对衰退期的本质特征是危机和创新并存。2008年从美国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不是通过科技创新而是采取了权宜之计,搞了三次量化宽松。量化宽松是什么?就是印票子。这类似于感冒了之后病根子还在,但把温度降下来了。量化宽松一直到这个三年,美联储宣布疫情前提下“无上限量化宽松”,不封顶,疫情没走出来就撒钱,就印票子。

量化宽松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胀,票子印多了。通胀上升到9.2 %美国受不了了,美联储提高利率就是把这些票子收回去,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优先,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所以美国在收回票子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衰退的时期。因为美国利率高,全世界的资金都到美国去了。美元变成强势美元了,全世界经济就滑坡了。德国经济现在趴下来了。英国、意大利等更不用说了,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种预测,说这个阶段中会发生世界金融危机。现在到底在发展中国家,像当初的阿根廷、泰国,还是直接在美国?有待深入研究与观察。

但危机和创新是什么关系呢?危机是创新的哥哥,创新是危机的弟弟。道理很简单。危机反映了前面这一轮科技革命创造的产品生产过剩。如果用这个定义来讲,70-8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所创造的这一代产品,到了2000年已经过剩了。硅谷现象退色了。硅谷为什么成为硅谷?因为所创造的产品可以赚取暴利。但一旦过剩,就进入成本竞争阶段,生产线就开始往发展中国家流,流到中国的最多,当然现在也流到越南、印度等国去了。

如何解决过剩的危机,一是靠战争消耗。战争不产生新东西,它把原先的东西毁灭,军火商赚钱,把库存消耗掉;真正出路是创新。一般按照长周期估计,在2030-2040年之间会出现新一轮科技革命。现在已经在讲要迎接科技革命。当我们制定了十四五规划,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很多宏伟设想,最后要落实。在当今外部的环境下,要有忧患意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会碰到很多艰难困苦。

七、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创新

100年的建党史,70年的新中国史,40年的改革开放史,10年的新时代,最后我们是否能够达到2049年的目标,关键就看在这轮创新中是否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这条路走出来。100年前,人家在搞工业革命,我们在干什么?现在我们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创新的第一梯队。我记得2017年,分管科技的副总理到上海代表团来讲到,中国的科技发展,大概是这么个状况:20 %在全世界已经领先;60 %在跟进,还有20 %是卡脖子落后的。现在高铁、航空航天,特别是航天,还有在量子通讯、5G技术等我们都不落后。但是要看到60 %还在跟进的状态。如果在这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能够站住,把基础研究转化成产业和生产力,那下一个十年,最险恶的十年就走出来了。用二十大报告中很重要的话来解读,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创新。

核心是创新。总书记要上海搞科创板,要上海当创新先行者。那年在两会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时,总书记讲,核心技术跨国公司是不会给你的,讨是讨不来的,我们必须自主创新。

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认识。

在“站起来”时期,毛主席一是解决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政权,二是打下了工业化基础,即基本工业化体系。

在“富起来”时期,很多人认为就是通过改革,使得老百姓富起来了,这是一个方面。邓小平还做了一个了不起的事情,使得我们城市富起来。城市富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创新,是从浦东开始的,那就是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集体所有的,但是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进行了有偿转让,俗话叫做“土地批租”。上海80年代紧巴巴的,一年建设资金只有几十亿,造一条南北高架要花十亿都动足了脑筋。怎么后来城市会变得这么漂亮?浦东原来一片农田,30年怎么一下子无中生有变成那样令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城市?那就是土地批租,上海在这方面做了很大贡献。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土地批租上拿到了30万亿的资金。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诀窍,即土地所有制是公有的,但所有权是可以有偿转让的。通过改革解决农民富起来、城市富起来的问题。

在“强起来”时期,我认为关键也是两条。一个是制度创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两个创新。改革开放就是解决制度创新问题,但光这一条是不够的,另一个就是科技创新。如果这轮科技创新依然保持第一梯队,走到前头,前途是光明的,是不可估量的。其中一个例子我认为在这轮创新中,从新能源一直到新能源汽车,我们走的比较快,做的非常不错。

那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什么?是人工智能。上一轮是信息技术革命,下一轮是类脑技术革命,和脑科学有关的。那为什么叫人工智能呢?如果说信息技术革命是为地球安装了一套神经系统,那接下去,我们为人类社会安装的将是类脑系统。

现在刚开了个头,我认为要从三个层次系统推进。第一个是基础研究。第二个是新平台和新基建。当初发明了火车,基础设施只要铁路和车站就行了,现在人工智能所需的基础设施是网络式的,比如5G升级为6G,需要有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通讯、区块链等很多这些基础设施。真正的新基建应该是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搭建的新平台。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场景,或称为场景产业,这是应用最广的。新能源对应的是智能电网,这就是人工智能。如果没有这些东西,风能光能全部是垃圾能源。没有风,你造这么多风机为什么呢?没有太阳,晚上光伏也发不了电。你必须智能电网平衡了,才能形成稳定的电压。以此类推。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涉及到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场景,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元宇宙,VR、AR这些东西。元宇宙的应用范围极广,需要有对应的商业模式和市场细分。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要和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否则烧钱很厉害,无法维持。那就是接下来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们要关注的三个层次。如果这块抓住了,我们在世界上走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列,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