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全球文明城市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浏览量:17

来源:科学发展

        摘 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愿景,应把2050年的目标称为全球文明城市,即成为具有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东方文明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上海应当融汇全球各种文明,并承载生态文明、信息文明的内涵,特别要做出中华文明意义上的全球性贡献。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全球文明城市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15)01-0013-002

        4年前,随着中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得到了充分的演绎,这一主题也已深入人心。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成果,世界城市日正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精神遗产的延续与传播。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世界格局、科技发展、人类认知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推进。今天重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就会形成更多的新知,尤其是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界定。著名城市学者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把城市的终极愿景归纳为安全、繁荣、神圣,这3个词显然是有递进意义的。当今,尽管还有最不发达国家的人民还在争取安全或繁荣,但的确有更多的世界人口可以为神圣的城市愿景而努力。当然,在今天的语境之下,神圣的含义就是文明。纵观世界城市的建设历程,实际上也是暗合了“安全、繁荣、神圣”这3个阶段。

        现代意义上城市总体规划的全球实践始于1950年代。1950年代,无论是西方阵营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思维,还是东方阵营基于计划经济的思维,都执行了技术主义的城市规划路线,提出了次序性、控制性的城市功能与空间部署,但部署执行缺乏弹性的缺陷也逐渐暴露。

        1980年代末,当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启动,新自由主义思潮席卷世界,发端于企业战略规划的城市战略规划思潮与实践开始兴起。把城市思维、经济中心强调为自由市场力量,而非约束性规划力量对城市的塑造,指导了一批城市的更新和复兴,但也导致了城市阶层对立、社群隔离等深层次的矛盾。

        当前,人们尝试重新审视自身的诉求与城市的愿景,关于对理想生活、理想城市的认识与评价标准正发生着重大的变迁。幸福、和谐、低碳成为新的主流诉求,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对于“文明”的终极追求相吻合。为此,世界一大批城市,从纽约到伦敦,从多伦多到约翰内斯堡,纷纷启动了2030、2040、2050的新一代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作为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性世博会举办城市,自然有责任为世界范围的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阐述作出贡献,也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伟大实践作出贡献。上海新一轮的发展愿景应当是具备重大文明特征的,应把2050年的上海愿景目标称为全球文明城市。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多级化发展的世纪。多元文明的交流、交融将替代西方文明单一主导的局面,未来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文明城市将更有可能在文明交汇点上崛起。上海170年的历史表明,上海正是这样一个文明交汇点城市。

        未来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文明城市更有可能在文明交汇点上崛起,不同于文明渊源型城市强调的文明的传承性和正统性,文明交汇点上的城市更强调文明的传播与交流,关注本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因此更可能获得世界性的认可和接受。上海全球文明城市应当至少融汇全球各种文明,承载生态文明、信息文明的内涵,并随着人类认知的拓展,还应该展现更大的内涵,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上海要强调中华文明意义上的全球性贡献。

        当然,全球文明城市是一个理想状态的描述,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需要竭力去做的是,在实践中接近这一目标。为此,就涉及路线图的设计,可分为10年一段。到2020年,上海应该基本完成“四个中心”建设。但它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提出“四个中心”的20年中,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改变了它,那就是信息技术革命。所以,在“四个中心”建设中,必须考虑3个问题:一是上海必须建成一个智慧城市。二是必须以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进行依托。三是上海的经济中心建设必须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它的内涵。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因为它后面有长江,有一个城市非常密集的长三角城市群。根据测算,六大世界城市群按照目前的年均增长率,到2030年,长三角这个城市群很可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上海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最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条件就是上海能不能跨过生态文明这一道槛。因为,在这么大的区域中,如果不是绿色发展,那么将丧失道德标准。

        到2050年,上海应该成为一个“全球文明城市”,从确切意义上讲,上海应该成为具有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东方文明影响力的全球城市。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一是要强调信息文明。今天,我们还沉浸在工业文明中,实际上,信息文明已经悄悄地到来,上海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前面。二是要强调生态文明,在今后30年,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将互动、融合,当然也会产生很多碰撞,在这方面,上海由于它历史的独特性,应该会在这些文明中发挥出影响力。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所演绎的“人—城市—地球”,恰恰是体现了世界各种文明关于人类发展、城市建设的交流和沟通。

        过去30年间,中国有2亿6千多万农民进入城市,这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在这期间并没有发生重大的社会动荡,而且中国城市依托人口红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具有价值的中国经验可为世界的城市化推进所分享。当前,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的城市化,即新型城镇化,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应主动反思中外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其终极追求的就是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本文系作者在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城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作者简介:王战,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来源: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