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乐:制造业深度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嘉兴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浏览量:21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0 引言

制造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还对创新、生产力、贸易增长和就业具有促进作用。随着全球新消费群体的产生,制造商将有大量机遇和创新空间来应对额外需求,同时也会面临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环境。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就业面广的特点,在全球金融危机、欧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产业逐渐外移的大背景下,通过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显得非常必要。

制造业在浙江嘉兴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在新形势下,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制约使嘉兴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例如,对资源要素的过度依赖和严重耗费恶化了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短缺问题,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竞争优势连年降低、传统优势行业利润和增加值率逐年缩小等。另外,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西方主要出口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国际市场萎缩,致使原有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对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不但能直接指导并促进嘉兴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文献综述

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理解,可从两个视角展开。一是产业结构视角,认为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结构中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不断替代低附加值、低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并逐步向更高水平演进的过程;二是产业价值链视角,认为转型升级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过程。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范式与价值链升级范式两条路线展开,其中企业如何在全球价值链内沿着“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产业升级”价值阶梯向上攀登成为研究热点[1]。产业升级要素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自主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结构。金碚[2]认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过程,涉及技术、体制、利益、观念等因素,而最为关键的是自主创新。总体来看,有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升级路径选择、技术提升与品牌建设、生产服务业发展、价值链治理等方面。

具体而言,有关制造业升级路径选择的文献主要包括:胡迟以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为例,指出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为优化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发展新兴产业等;涂颖清[3]分析了不同模式下我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指出购买者驱动型、生产者驱动型与混合驱动型制造业应采取以嵌入GVC为主的外源式升级路径,认为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制造业应采取以构建GVC为主的内源式升级路径;宋巍等构建了产业内升级程度指标和产业间升级潜力指标,测算出产业内升级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主要路径和模式。从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包括:许仙平指出,浙江传统产业要想实现快速升级,必须走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之路。吴友富等指出,创建全球性品牌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张少军等[4]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走“国际代工”道路,是一种内生性自然选择。从OEM、ODM转向OBM,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跳跃性发展。从发展服务业角度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文献包括:吴曙光提出,服务业发展对于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服务业的认识水平。高传胜认为,生产者服务可以通过深化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和泛化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增强自主研发、设计与创新能力等途径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

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研究较少,这可能与我国制造业一直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阶段有关。另外,现有研究基本上以“微笑曲线”作为既定理论,就国内制造业研究制造业,从全球制造产品分布及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视角进行的研究则很少。本文根据制造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全球制造业空间网络地图分布,以嘉兴制造业为例探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2 浙江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制造业是嘉兴民营经济机制优势、集聚优势和营销优势最重要的载体与发挥者。2004年以来,制造业作为嘉兴工业的主体,具有以下3个优势:①规模迅速增长。年均增速在12%以上(只有2009年、2012年低于10%)、对GDP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见表1);②结构持续优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以及四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与生物工程)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四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皮革和化纤)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③制造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相对完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大。因此,制造业将长期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与中国其它地区一样,改革开放以来,要素红利是嘉兴高速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有利的人口因素不仅为嘉兴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但在新形势下,要素资源和市场资源制约的趋紧使嘉兴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标志着全球工业发展进入到一个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为代表的崭新时代[5]。这个崭新时代主要有以下两大特征:一是制造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集中式、同质化生产,要求生产者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二是劳动力因素在生产中的地位被削弱,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趋于下降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嘉兴制造业开始了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取得一定成绩(如制造业规模迅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区域特色经济明显、自主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等)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制造业依然处在价值链低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在各种有利条件下,过去30年投资嘉兴的资本边际收益率通常高于发达国家,国外生产性资本不断流入嘉兴,因为嘉兴不仅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还有较好的制造行业基础(见图1)。对外资的利用较好地促进了嘉兴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并多以加工贸易为主,使得嘉兴对国外资本和技术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也使企业容易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2012年为例,机电、服装及纺织类产品等居出口主导地位,3项合计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9.8%,经济外向度保持较高水平,外贸依存度为0.63(按当年汇率计算)。

较高的外资依赖性使得OEM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渠道,进而决定了嘉兴制造业只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然而,随着加工贸易的过度发展,加之宏观调控措施不到位,由此暴露出的问题日益严重。具体表现在:①加工贸易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仍停留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低技术和成熟技术工序上,加工制造档次较低;②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不均衡。由于外商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控制关键技术,将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企业发展易受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内资加工企业创新能力较低、自主营销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只能参与加工装配环节的低端生产或贴牌加工,生产水平和产品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改善;③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过分膨胀以及国外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嘉兴的能源、资源和环保压力;④加工贸易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减弱,不断受到周边国家或地区优惠政策和劳动力成本的挑战。另外,在人才准入、中小科技企业融资、行政审批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不利于培育转型升级的创新环境。

(2)从产出效率看,嘉兴制造业效率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因数据获得受限,本文用制造业雇员数量来表示其效率。由于制造业性质及技术含量不同,处在研发、营销等环节的制造业技术含量高、雇佣人数少;而处在生产环节的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雇佣人数较多。因此,从某国或某地区制造业雇员数可以大体看出其生产环节状况。在制造业规模前5位的国家中,2007年,每亿美元产值雇佣人数最少的是美国,为95.6人;其次是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而2011年中国和嘉兴每亿美元雇员数均超过700人,说明嘉兴制造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见图2)。

 

(3) 从附加值看,嘉兴制造业附加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期以来,嘉兴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民营制造业以及发达国家转移的制造业,其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方面。这就导致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嘉兴制造业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被安排在产业链低端位置,从而只能获取较低的加工装配收益。从制造业附加值率来看,世界增加值率平均为30%,在前5位制造业大国中,最高的是美国(42.1%),其次为德国(33.7%)、日本(32.6%)、意大利(30.1%)、中国(28.5%),而嘉兴略高于全国水平(28.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图3)。

 

以上分析表明,嘉兴制造业仍然处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其增长模式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研发、营销等增值率较高环节的高端增长,这种增长方式阻碍了嘉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 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产品空间分布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各区域之间制造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自所制造的产品、工艺复杂程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某一区域制造的商品越复杂、工艺越先进,该区域就越发达。所以,只有理解并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以及制造品空间网络分布,才能寻找并制定出适合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政策。

3.1 制造业全球发展趋势

为了制定有效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促进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对制造业进行细分并把握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本文根据竞争优势来源和不同生产要素如何影响企业选址、研发和市场进入,参照麦肯锡研究报告[6],将制造业分为5部分(见表2)。通过对制造业行业的细分,不但可以发现不同产业的全球性质,还可以预测制造业活动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以及理解创新在不同产业中的角色定位。

在五大制造领域中,产值最大的领域是服务于当地市场的全球性创新产业,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主要包括汽车、化工、医药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新和市场,它们大多数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二部分主要是区域性加工行业,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主要包括印刷、食品和饮料等行业,对资源、劳动力的依赖性较强。第三部分属于典型的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主要包括木制品、矿产品、造纸业以及成品油等行业。第四部分为全球性技术创新行业,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主要包括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半导体与电子、医药产品、精密仪器、光学材料等行业,对研发和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同时又有较高的价值密集度。占比最小的是劳动密集型贸易品行业,只有全球制造业7%的附加值,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家具及玩具等行业,对市场依赖性较强。

 

以上五大产业集群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各不相同,且以不同方式演变。其中,服务于当地市场的全球性创新产业和地区性加工产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67%,并占制造业(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就业比重的50%以上。而全球性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贸易品产业在全球虽具有高流通性,但在技能需求上却处于两个极端。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这两个产业集群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16%。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演变使不同类型经济体向不同专业化方向发展。发达经济体在服务于当地市场的全球性创新产业集群中保持领先地位,而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则竞争力不足,而新兴经济体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则刚好相反。

3.2 制造业产品全球空间网络分布

产品空间可以预测某一地区经济的演变趋势,因为各地区更有可能出口那些在产品空间中与已出口产品有联系的产品,因为产品空间结构会影响新产品进入行业的能力。因此,一个高度连接的产品空间增加了一国经济的复杂性,使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更加容易;相反,一个连接稀疏的产品空间则使产业转型升级难以实现。

从图4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制成品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它们往往与许多其它产品相连。与其它经济活动体相比,制造业提供了一个更为连续的发展阶梯,后一阶梯是前一阶梯的相邻可能性区域[7]。例如,在制造业低端,服装行业在产品空间中组成了一个高度互联的产业集群。能成功制造某几类服装的国家会发现,将其扩展到其它种类的服装相对比较简单。高端产品如机械、电子设备、化工与制药业也存在类似模式。这是因为,制造其中一些产品所需要的生产知识是近似的,因而使得它们在产品空间中相邻[8-9]。

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特点和制造品空间网络分布的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几点启示:①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观念、人才素质直接相关,能否在全球产品空间内正确定位和转移,决定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实现,并进而决定其能否促进经济发展;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应为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以及位于相邻可能性区域的产品组提供指导政策和投资资源;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保持地区可持续发展力以及对全球要素的吸引力,就要保持持续竞争力,并对下一个相邻可能性区域作出准确判断;④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需要对创新、新产品和新市场进行持续投资,以维持并提高竞争力。

4 促进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从图4中可以看出,嘉兴制造业位于世界制造品空间网络地图上的纺织及服装社区,这与嘉兴制造业的实情相吻合。由于纺织及服装社区离地图中心距离较远且结点不大(说明其制造品及工艺不复杂、产业链不长),在产业集群分类中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应置于全球制造业大背景中,针对具体制造部门采取不同的转型升级方法和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据五大产业集群特征,对嘉兴制造业进行分类。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初期(尤其是产业选择方面)往往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当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因此,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在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依据五大产业集群发展特征(见表2),对嘉兴制造业进行分类,然后遵循竞争优势理论对其进行筛选,找到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再依据价值链治理理论寻找转型升级路径,根据生产过程劳动复杂程度以及产品是否有标准接口等,对嘉兴现有制造业进行划分并归类。针对具有一定技术和市场优势的行业要加大投入、强化生产,针对完全低级代工只赚取较少加工费的行业,最好能将其转移到其它区域。

 

(2)分析空间网络地图,寻找相邻可能性区域。制造业产品全球空间网络地图不仅提供了全球各大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分布以及与某个社区相邻可能性区域的情况,还暗示了制造业为全球区域发展提供的一个较为连续的发展阶梯,该阶梯即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因此,根据全球制造品空间网络地图分布,寻找相邻可能性区域就非常重要。就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而言,应继续依靠尚存的劳动力优势,实施由OEM到OBM的转变,通过创建品牌、拓展渠道、提升附加值等,优化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寻找高端制造品的相邻可能性区域。可以根据现有基础和优势,发展机械、电子设备、化工与制药等高端制造业,因为它们在产品空间中相邻。

(3)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环境。需求转移、成本和各种供给要素可得性的变化将会影响全球竞争格局,制造业将更加个性化,更加凸显服务特色,基于网络的制造将更加活跃和普遍,制造将成为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好的活动。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目前,阻碍嘉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技术落后和人才短缺。最核心技术无法靠引进获得,自主创新往往受到人才、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人才引进和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创新创业环境。

(4)增加创新要素投资,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现阶段,我国的比较优势已经由一般的低成本制造优势转变为低成本智力劳动优势。制造业必须由热衷于投资转向关注创新能力建设,由热衷于低端制造转向关注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其全球竞争力,就要摒弃过去所依靠的简单劳动力成本套利做法,注重分析全要素成本,主要包括所有投入要素及其它决定产品制造与销售成本的因素,如劳动力、运输、领导人才、原料和元件、能源、资本、监管和贸易政策等因素。

作者简介:徐长乐(1954-),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基金项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2012-GZ-09);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Z200907510)

参考文献

[1]HUMPHMY, SCHMITZ. How does insertion o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 Regional Studies, 2002(36):117-127.

[2]金碚.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1(7):5-14.

[3]涂颖清.从竞争到协作产业链演化的驱动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0(4):15-18.

[4]张少军、刘志彪.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动力、影响与对中国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9(11):5-15.

[5][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孙体伟,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JAMES MANYIKA, JEFF SINCLAIR, et al. Manufacturing the future: the next era of global growth and innovation [R]. USA, 2012.

[7]RICARDO HAUSMANN, CESAR A HIDALGO. The 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 mapping paths to prosperity[M].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11.

[8]DEFLORIN P, SCHERRER-RATHJE M. Challen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to lean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manufacturing-process choices: a path-dependent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2, 50(14):3956-3973.

[9]ANDO MITSUYO. Fragmentation and 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East Asia[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3):25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