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五大趋势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04 浏览量: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 年伊始,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两会陆续召开,从其公布的2012 年经济“成绩单”可以看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五大趋势愈发明显。

经济总量的梯度分布十分明显

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经济增长的梯度分布已十分明显,形成了省域经济总量5 万亿元、3 万亿元、2 万亿元、1 万亿元以及不足万亿元这五大梯队。2012 年,广东省仍然以57000 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领跑全国,而江苏省和山东省的GDP 则首次突破5 万亿大关,分别以54000 亿元和50013 亿元的经济总量和广东省一起构成了5 万亿元梯队,远远领先于其他省(市、自治区)。浙江省和河南省构成了第二梯队,由于省域GDP 在4 万亿-5 万亿元出现了断层,第二梯队则成了3 万亿元梯队,而其中河南省的GDP 在2012 年首次突破3 万亿元大关。在第三梯队中,中部省份湖南和湖北凭借超过11%的GDP 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 万亿元,与上海、四川、辽宁、河北构成了2 万亿元梯队。值得一提的是,经济总量同样是首次突破2 万亿元大关的上海,成为我国首个GDP 超过2 万亿元的城市。第四梯队的省(市、自治区)最为集中,包含了13 个省(市、自治区),除去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这一梯队内的成员以中部省份为主,而云南省凭借10310 亿元的经济总量,成为中国万亿元GDP 俱乐部的第24 个成员。另外,还有7 个省份仍然处于GDP 总量不足万亿元的第五梯队,其中几乎全部是西部地区的省份。(见图1)

 

经济增速仍呈现出“西高东低”走势

自 2007 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6%、超过东部地区0.2 个百分点以来,2012 年中国区域增速的“西高东低”走势更加明显。东部省(市、自治区)除了天津的增速以13.8%居于全国首位之外,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海南、辽宁、河北、山东的GDP 增速都相对维持在低位,不足10%,其中广东、上海和北京都低于全国7.8%的GDP 增速,位列全国倒数后三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西部地区的许多省(市、自治区)仍然保持着高增长,中部地区除了山西和河南的增速在10%左右外,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增速都超过了11%,其中安徽、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增速都接近或超过了12%,安徽省的增速达到了12.1%,为中部地区第一。西部地区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势头更加强劲,除了宁夏维持11.5%的增速外,其他省份的增速都在12%以上,而重庆、贵州、云南和甘肃的增速都超过了13%,重庆和贵州以13.6%的增速并列西部第一、全国第二。

投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仍然较大

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我们的测算,2012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相关系数达到了60%。从图2 中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也表现出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如贵州、甘肃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53%、44%和35%,居于全国前三名,而上海、北京和广东的增速则排名倒数后三位,上海甚至只有3.7%的增长率。让我们担心的是,换届后一般都有“投资加快”的效应,加上自去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之下,一些地方竞相扩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积极性更可能会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更不会减弱。这从最新公布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所设立的2013 年预期增长目标也可以看出。去年GDP 增速排名全国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国第一的贵州,2013 年GDP增速目标为14%,位居全国第一;陕西以12.5%的增速目标,排名第二;云南、青海等9 个省(市、自治区)并列排在第三位,增速目标是12%;广西、四川等5 个省(市、自治区)增速目标设定为11%,这些省份大部分位于中西部。东部地区正处于转型期的上海、北京则面临着转型的阵痛。以上海为例,经济发展减少了对投资拉动、房地产业、重化工业、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四个依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70%以上,但是经济增速一直处于低位,2013 年上海GDP 增速目标更是设为7.5%,跟去年持平,这也是今年全国最低的地区。北京的GDP 增速目标为8%,仅略高于去年的7.7%,位列全国倒数第二。

 

支撑不同省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逐步形成

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东部地区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2012 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3592 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76%,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2061 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60%。而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仍然很快,以山西和内蒙古为例,2012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山西省增长12%,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 个百分点;内蒙古增长1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近5 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晨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基本格局,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哈长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与成渝地区在内的中国十大城市群,以占全国15%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48%的人口、创造了72%的地区生产总值。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重点开发区域也以占全国24%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42%的人口,创造了4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今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重点地区。中西部地区受到地理位置、制度因素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其发展不可能遍地开花,必须要培育增长极,以城市群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都显示出了比较强的竞争力,中西部地区可以以这些城市群来引领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