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安:长三角:新时代,新方位,新出发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26 浏览量:15

来源:文汇报

核心观点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契合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优势,顺应了我国以及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当然,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多个维度的共同推进,多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重要的一着“棋”

近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要“创新引领,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这是新时代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新时代,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成为建立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涵之一。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新的沿海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T”形布局已显雏形,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正是其中重要的一着“棋”。

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契合了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基础和优势,顺应了我国以及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趋势。长期以来,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也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从发展现实看,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城镇化水平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各种规模的城市集聚,可以形成世界级城市群。从发展基础看,长三角已经形成了产业群落、企业群落与市场群落之间相依相伴、相辅相成的内在共生关系,各个城市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和优势行业,分工体系逐渐形成,经济合作不断发展,政府协作项目不断增多。从发展潜力看,长三角已经成为资金、人才、商品、技术和信息等“五流”交汇之地,城市群崛起拥有巨大动力源。从发展环境看,长三角有着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交通体系,有着比较规范的信用制度和市场秩序、比较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以及开放和开拓精神的文化。从发展腹地看,长江经济带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成长的空间依托和支撑。

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当然,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需要多个维度的共同推进,多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长三角云集了大批高校和研究机构,大量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委开放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再加上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的科学城,以及G60科创走廊建设等,因此,可以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为重要抓手,共建区域技术创新链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在制度创新方面,首先要坚持跨行政区协调发展的导向,消除阻碍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共同构建城市群和城市体系。长三角需要进一步联手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由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区域体,并形成具有高度发达的分工协作关系以及具有巨大的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形成一小时、二小时及三小时经济圈;另一方面也要逐渐形成大都市圈的核心、大都市区、大都市扩张区及大都市连绵带等四个圈层。同时,长三角城市群不仅应该形成大都市、中小城市、城镇等错落有致的框架体系,也应该对农村城镇化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要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轨道交通、沿海与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干道为骨架,加快城市通道的配套与衔接,形成各个层次配套的综合交通、物流、通讯网络。加强港口群合作协调,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航空运输网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航空枢纽。依托产业结构调整和都市功能互补,联手进行环境整治,并且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

共同谋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各类要素市场、专业市场和特色市场,形成合理的配置和布局。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层次,选好各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并且形成分工和协作联系。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内的新兴产业链,要集聚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群,创新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瞄准全球产业制高点,打造重大工程和项目载体。

共同协调经济运行与管理机制。长三角各个城市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具体协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问题和相应举措。还可以由各地专家学者和工商界代表根据需要不定期地举行专业性的研讨会,讨论区域经济社会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共同建构制度体系和政策措施。同城化效应,是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内涵,因此,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加强行政协调,联手构建协调的制度框架和实施细则,实现区域制度架构的融合。同时,要联手制定与协调各城市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着力营造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无差异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