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以“习近平的上海足迹”助力上海社院的主题教育

来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08-11 浏览量:19

当前,党内外都在开展主题教育,总体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和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以习近平上海足迹为牵引,通过回顾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七个月零四天的工作经历和到中央工作后对上海的关怀,引领听众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我萌发了开设“习近平的上海足迹”主题课程的想法。

我撷取了习近平同志筹备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二大会址,围绕党建、发展、民生、世博等议题从浦东新区开始密集调研,亲自提炼概括上海城市精神等历历在目的点滴片段,从“习近平初到上海”“开好市第九次党代会”“在国家战略下谋划上海发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党建、反腐与干部队伍建设”“新发展理念的种子在上海实践中孕育成长”“到中央工作后依旧关心上海发展”“二十大召开后上海怎么做”等8个部分展开课程。

一、历史终有起点,历史昭示未来

上海是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前从事地方领导工作的最后一站。回首习近平同志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七个月零四天的工作经历,他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足迹遍布全市当年19个区县、各领域各行业,那些极具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充分展示了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已经成为上海破解发展难题的经典教材。

“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是习近平同志初到上海时发表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论述,也是他在上海工作中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时钟拨回到2007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同志甫至上海,在上海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表示:“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做好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要通过党代会来形成共识、凝聚人心,让上海人民精神为之一振。第二件事就是引导上海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第三件事就是抓好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件事就是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他如是说,如是做,精心指导,倾注热情,真正办好了这四件事。

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为例,我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以嘉宾身份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犹记得,距离这次党代会召开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坚持召开座谈会,还扩大了会议范围,共召开4次大规模座谈会。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我发言的主题是长三角发展,观点为“长三角发展是上海未来发展的背景和道路”。习近平同志认真听取我们的发言,并表示将对这些意见建议汇总研究,充分吸收到报告中去,真正把报告写成一份突出思想性、战略性、方向性,起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作用的好报告。他当时对报告修改的一些要点,在今天看来依旧是上海发展的重点,如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人口管理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仍然较大,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规范执法行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作为一名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我履职21年,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21次,就业问题始终放心不下。就业不仅关乎民生,同样关乎人民的尊严,今年,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 158万人,创近年新高,约1 400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市民,再加上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从去年的“1 100万人以上”上调为“1 200万人左右”,虽形势总体向好,但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是毋庸讳言,去年上海常住人口2 475.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5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 %,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必须思考人才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关系,思考老龄化社会到来养老社会责任与商业运作的问题,思考在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需要努力的领域等等。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习近平同志阐述道:“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上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熔铸在上海人民的性格、意志、情感以及行动之中。”正是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把上海的定位同上海城市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上海放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中重新定位,重塑上海城市精神,亲自提炼概括,提出“与时俱进地培育城市精神”,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再到11年后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用“开放、创新、包容”定义上海的城市品格,他说:“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6字的城市品格与16字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早已融入上海血脉,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上海人内心的精神家园中,是解读上海过去发展的无形密码,更是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深层力量。我认为,改革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就是改革和开放。上海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就是靠主动拥抱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始终致力创新,以创新追求卓越;注重吸纳包容,以包容聚合力量。后来《解放日报》采访我,记者采纳了我的建议,标题就是“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我们当矢志不渝,在开放、创新、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抓发展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的鲜明写照。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经济的1.742 %,而人口占比超过1/5。40多年后,到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为18 %,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上海怎么认识自我?上海肩负着何种历史使命?其实,在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当天,习近平同志就以“四个放在”为上海定位。当时上海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是筹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央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的施政理念在当时和后来都对上海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习近平同志关心指导世博会筹办工作。他履新不久,就亲临世博会建设现场调研,强调要高标准高水平做好筹办工作,提出要坚持依法办博、勤俭办博、廉洁办博、安全办博,最终实现科学办博、和谐办博。他在市委常委会上明确提到,要动员全市人民,携手长三角,举全国之力开门办博,通过办博全面推进上海的发展。他强调要站得高看得远,在更高层面上体会世博会这一“经济奥运会”的重大意义;举办世博会是国家行为,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要搭建更大平台,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放大世博会效应,力争让上海世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标志,并让世博会的主题延续到上海城市的未来发展中。这一番话极大提高了我们办博的站位和视野,我当时主持国际招展工作,倾注心血、奔走努力,最终请来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成为世博会156年举办历史上参展方最多的一次。

二、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在上海第九次党代会报告结尾,习近平同志动情地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上海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创造了辉煌成就。面向未来,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他如此这般指引着我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实地”就是人民的期待,“星空”就是中央的厚望,途径就是调查研究。

今年,中共中央明确作出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的底色,搞调研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作风。他多次强调,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那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方针,并将每周四定为专门的调研日。习近平同志不仅把所有的区县都调研过一遍,全市主要的领域、行业他也都走到了,包括高校、新闻舆论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宗教场所等,调研计划性强、密度高、节奏快,从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透彻地了解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与国家战略在上海实施相关的点,习近平同志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在当年19个区县调研的第一站,便是浦东。这既是工作调研,更是坚定的政治表态,站在浦东这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习近平同志以鲜明态度回答外界疑问: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不会关闭,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会放缓。调研浦东当天,他首先前往全国首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6年后,中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此诞生,一股面向太平洋、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浪潮铺展全国、影响世界。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总书记依旧关注牵挂浦东,在关键节点上为浦东新的发展指路领航,如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时参观“浦东开发开放成就展”,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等等。他不断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和指示,上海的改革也“由点成片”,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改革“试验田”。我反复谈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施为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贸易看,2022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8 %。目前我们还有两大任务,就是深度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希望民建的同志多调研、多建言,凝心聚力履职尽责,上海理应成为试验田。

再比如上海和长三角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当时是把上海的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来看待,上海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可以概括为“深化、放大、提升、搭台”,注重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2007年召开的“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他从政治大局出发,明确表态上海要全力支持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会后组织考察团前往江浙主要城市考察学习,强调要有合作的观念,上海在长三角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独“惠”其身。2018年12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五年来取得丰硕成果,长三角地区对全国经济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

现在来看,很多重大问题的思路延续和发展了习近平同志在上海期间的思考。2007年的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同志明确表示不看上海GDP总量有多大,也不看上海排在全国什么位置,他更看重的是上海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对全国的贡献度有多大。这与十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非常一致,体现了总书记经济思想的一以贯之。又如调研上海民营经济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发展要做到“两个健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引,我将其概括为三个维度:增强信心、团结奋斗;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担负社会责任。再如,在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选出后,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做到“六个始终坚持”,主持起草《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体现出极强的制度意识和规矩意识,一扫之前的低迷之气。当年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上,他作出两个重大判断,提出从教育、制度、监督、惩处、改革五个方面坚决惩治腐败,强调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即思想关、权力关、社会关、亲属关、生活关。十五年后,中共二十大报告重申“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先后五次亲临上海考察指导工作、出席重大活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他要求上海在以开放促改革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创新社会治理方面、从严管党治党方面继续走在前列,一以贯之地要求上海当好“排头兵、先行者”,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上海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的征程上乘风破浪。

三、开局多壮丽,奋进正当时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我们学习“习近平的上海足迹”,就是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经历、工作实践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从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今夕是何年”,在紧要之处持续发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市场经济”入宪30周年,中国经济大船正蓄势待发。我们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重要的是加快把中共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上海的更大贡献。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例,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我们要以国家战略任务为牵引,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用好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进博会等战略平台,以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10周年和国家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大力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着力提高开放型经济能级,吸引和利用高质量外资,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专业服务业,更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化深层次结构性改革,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又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走深走实,上海要与苏浙皖三省通力协作,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一体化发展内生动力。我们要围绕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抓手,协力扩大内需,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做好产业链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大文章,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要以重大工程牵引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更好链接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全球。

再如,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我们要围绕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合战略科技力量,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建强高水平支撑平台,深化国际创新协同,打好强化基础研究组合拳,围绕产业链、创新链部署教育链、人才链,打好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整体仗。要强化全过程创新,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唯其艰巨,所以伟大;唯其艰巨,更显荣光。唯有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战略指向、精准把脉、殷殷嘱托,将其转化为奋楫扬帆再出发的生动实践,方有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