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祥荣:浙江经济转型:基本模式和实现途径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26 浏览量:24

来源:浙江经济

进入本世纪,浙江经济主要是工业经济已逐渐形成转型升级的趋势,随着近两年要素价格急剧攀升、人民币大幅升值等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上述趋势已在近两年转化成各个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引领全面转型升级的内生性行为和力量。

转型升级的主要模式和途径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改变要素投入结构,实现高附加价值化;追求规模经济,形成进入壁垒;转变市场结构,构筑市场势力,形成一个依靠劳动、土地等传统投入要素推动增长的报酬递增机制,这也就是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浙江的实际出发,要实现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两个转型升级的方向和两个模式或途径。“两个方向”:一是指内源型的企业如何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内演式的转型升级;二是外向型的企业如何依托国际市场实现外演式的转型升级。这两类企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外部条件、环境与约束条件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基本途径或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内演式转型基本模式是功能和产业链升级。功能升级是指龙头企业改变其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专注于品牌、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附加值高的环节,把制造等低附加值的活动剥离或外包出去。浙江的产业基础以轻型为主,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上不具有规模经济,它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是以品牌为载体,研发(设计)为核心能力,通过在全国建立营销网络追求经营上的规模经济,并实现龙头企业与众多中小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分工。进入本世纪以来这种转型升级的趋势日益增强,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集群,正泰、德力西等龙头企业引领的转型已基本完成,这些企业已专注于高附加值的环节,每家大企业都有上百家中小企业用它们的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成果,从事外包生产制造活动,而且已有60%-70%的制造环节或活动已分布到省外。如义乌的袜业、绍兴的纺织、嵊州的领带等都出现了这种产业组织的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趋势。领导产业转型的企业一般都已拥有中国或浙江名牌、省级以上的研发中心,它们已主要依靠非价格竞争,一般报价都要高出同类企业的10%左右。在此,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转型升级的领导力量是大企业;二是宏观调控是实现这种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主要是改变了中小企业“宁当鸡头,不做凤尾”的初始市场选择。

由于依托国内市场实现功能升级,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主要是我国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品牌冒仿、研发模仿,营销网络应收款问题严重。面对这样的转型背景,浙江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选择了另一种升级的路径,就是产业链升级。所谓产业链升级就是指“移”向关联性、附加值更高的新产业链。进入本世纪以来,部分有能力的企业从中上游产业领域“移”向上游,最典型的是化纤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这两个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就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如化纤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织、染企业向上游化纤产业的转移,改变了要素投入的结构,构筑了资本规模和技术的进入壁垒。

本世纪伊始,浙江的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依存度每年保持5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出口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因此,外向型企业如何依托国际市场实现外演式的转型升级,事关浙江经济转型的成败。近几年来,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正实现从市场国际化向要素国际化的阶段转变,在这一阶段转变中呈现出了转型升级的趋势,浙江的产业集群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和集群先发优势,形成劳动密集型产品区域配套分工协作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实现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国际化。但是,我们看到近几年来浙江产业集群内一些龙头企业已通过向全球市场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形成国际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附加值的国际品牌,逐步在构筑影响全球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的市场势力,而品牌、营销网络、人才与技术的国际化是企业外演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目前,浙江一些出口导向的龙头企业已通过海外上市、进口国际尖端生产设备、柔性引进研发设计人才等手段,向全球吸纳资金、人才和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若干对策建议

———扶优扶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的领导和推动力量来自有能力的大企业,政府应在融资、土地、人才等要素供给方面向大企业倾斜,出台特殊政策,予以重点保证。

———创建名牌和品牌保护。在国内法制环境相对不够完善的条件下,为了应对选择性执法的制度安排,一个有效的做法是企业要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名牌,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品牌和商标权的保护。

———化解产业管制壁垒。现阶段,民营企业走向上游实现产业链升级,还遇到产业管制的政策性壁垒,如石油炼化等。地方政府有更合理和更强的游说力量,来化解这种政策壁垒。

———跨省区分工发展。鼓励和引导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将部分劳动特别密集的生产工序和中间环节向中西部尤其是临近省份转移,培育一批与浙江母产业集群对接,形成具有垂直分工和配套生产协作体系的生产和加工基地,逐步形成研发制造与加工配套之间的跨省区的分工协作体系。

———“走出去”战略。浙江的纺织、服装等产业受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较多,应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借鉴宁波维科集团通过并购拥有日本KOYO等著名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并进行属地生产的成功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纺织、服装等轻工类产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可考虑东南亚、中亚等;机械装备、汽摩配件等机电产品重点可考虑美国、日本和欧盟。

———创建商业性品牌企业。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外贸公司和大型专业市场向商业性品牌企业,即向沃尔玛模式转型。培育和发展若干家商业性品牌的大企业,并向生产领域渗透和控制,成为浙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

———加强省区之间的法律合作。为了保证浙江工业经济依托国内市场成功地实现功能升级,要加强对浙江企业在国内发展中的品牌、商标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的产权保护,省执法部门应加强省区之间的执法合作与交流。


(作者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