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碳市场已建成“一网、两机构、三平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时间:2024-05-16 浏览量:14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成为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需求随之呈现刚性增长。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采用市场手段有助于激励企业以更灵活、低成本的方式开展减排工作。

5月15日,2024年全国低碳日“全国碳市场专场”在江苏常州召开。在“多种交易制度协同发力,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主题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发表致辞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经建立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碳排放权核算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碳市场表现平稳向好,碳价一度突破了100元/吨。碳市场的碳价不仅要反映目前的碳减排成本,还要反映“双碳”目标要求的碳减排成本,才能使碳市场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实际成效。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发表致辞)

“一网、两机构、三平台”建立

生态环境部目前正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陆新明表示,当前已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

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开启了我国碳市场的法治新局面。他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建立了“一网、两机构、三平台”,一网是全国碳市场的信息网,“两个机构”是注登机构和交易机构,“三个平台”是全国碳排放权注记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

“短短不到10年,我们国家的碳价突破了100元/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也达到了100欧元/吨,超出我们的想象。”陆新明表示,这充分说明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也说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自愿减排项目相关工作正在准备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也正式启动。如今,强制性碳市场与自愿性减排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陆新明表示,这两个市场标志着我国碳市场体系基本构成。

陆新明介绍,近期生态环境部正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快推进审定与核查机构支持审批相关工作,做好新的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申请登记保障准备,在去年发布的首批四个方法学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方法学制定发布工作,扩大市场支撑领域,为创造巨大的绿色市场机遇奠定基础。

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碳市场?陆新明表示,碳市场现在行业范围少,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要把碳市场跟碳金融紧密结合,碳市场活力才会显现。他认为,中国碳市场价格成为全球碳定价的风向标,将是国际影响力的体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登机构和所有从事碳市场工作的同仁们群策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