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春:江苏沿海开发的成功探索与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1-29 浏览量:17

来源:新华日报

2012年6月10日是国务院批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三周年。三年来,江苏沿海地区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坚持走跨越发展之路、递交了“两个率先”后发快进新答卷。

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826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43651元、城市化率达55.2%,提前一年实现国家规划明确的沿海开发第一阶段目标。三年来,沿海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7.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苏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目前,江苏沿海区域增长的极化效应日益突出,创新驱动的澎湃动力越发明显,已经呈现出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良好态势,不仅奠定了我国东部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基础地位,而且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模式。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沿海地区是江苏最大的发展空间,沿海开发是江苏最好的现实机遇,黄金海岸是江苏再创黄金发展期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不仅通过顶层设计强化科学规划的先导作用和示范引领效应,而且始终坚持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沿海开发战略。

一是通过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高效益开发。依据国家规划及实施意见,江苏省通过系统编制《江苏沿海滩涂围恳开发利用规划纲要》、《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2015)等4个专项规划,以及交通、水利、能源、科技创新、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10个三年实施方案,沿海三市通过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实现了下位规划与上位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沿海发展规划体系全覆盖,从根本上保证了高起点、大空间、宽领域的开发格局和高水平、高效益的开发效果。

二是严格遵循规划的系统性、权威性、法定性,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三年来,沿海地区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保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的示范效应不断扩散,产业、港口、港城的联动效应和城市建设的辐射支撑作用“交相辉映”,“海、陆、空”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沿海开发惠及民生的社会效应令人注目。

政府强势推进与市场强劲牵引,“双轮驱动”推进沿海开发

在跨越发展的动力部署上,沿海地区始终坚持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有机结合,在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和资本保障等方面汇聚政府主导的强势推进力量与市场激发的强劲牵引力量,实现了沿海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动员部署。省委省政府先后成立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的省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以及各市县的相应机构,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通过深入动员部署,出台《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组织开展“沿海开发纵深行、东部行、跨国行”为主题的大型新闻行动,营造出浓烈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引领、保障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确保实施效果。2010年,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沿海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制定了15条政策措施;2011年,重点在产业发展、滩涂围垦、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八个方面又出台了的政策举措,为实施五年推进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是多元金融资本市场力量加快开发进程。三年来,沿海开发的广阔前景和现实效益成为吸引海内外金融资本的力量之源,江苏沿海已经由中国东部的“经济洼地”成为名符其实的国有、民营和外国金融资本汇集的“聚金盆地”。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例,三年来沿海地区连续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关口;2011年销售超过百亿的企业达到7个,沿海地区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

注重科学开发与统筹推进,聚合联动发展、城市建设与城乡协同的叠加效应

在开发推进的模式选择上,沿海地区遵循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注重科学开发与统筹推进,突出抓好了港口建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滩涂开发、区域协调等重点任务。

一是聚合“港口、港城、港口产业三港联动”与“陆海联动、江海联动、南北联动”效应。沿海地区不仅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为依托,做到以工兴港、以港兴城、港城互动,而且通过空间联动和布局优化的方式把“三港”联动的综合开发效应进行叠加放大,拓宽了“立体化”多纬发展的覆盖面,实现了沿海地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二是注重发挥城市建设的辐射与支撑功能。连云港围绕建设“新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大城市目标、盐城根据“沿海中心城市”东向出海的需要、南通以“融入上海、江海明珠”的战略定位,各展其长,各得其所,取得实效。

三是城乡协同发展使“三农”由问题变亮点。三年来,沿海地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并进之路,注重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在加大滩涂开发和围垦力度、大力储备土地后备战略资源的同时,同步推进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重大项目引领、重大平台支撑与重大创新驱动并举,打造沿海产业发展和要素聚集新高地

在开发路径的科学定位上,沿海地区以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和发展后劲的不断蓄积为目标,主攻大项目、搭建大平台、发展新产业、聚集新要素。

一是依靠重大项目引领沿海经济“腾飞”。20096月以来,沿海地区累计签约113个大项目,总投资5000多亿元的“东风悦达起亚”超长产业链,已经成为盐城经济“腾飞”的引擎。2011年以来,沿海地区筛选了“十二五”时期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骨干项目180个逐步加以实施,例如投资体量百亿元至500亿元的南通船舶海工产业项目、盐城汽车、新特环保产业项目和连云港重石化产业项目等特别引人关注,预计总投资将达13000多亿元。

二是依托重大平台对沿海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注册资本50亿元的沿海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沿海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投融资平台建设,连云港东中西区域合作国家级示范区、盐城与上海、苏南合作共建的十几个开发园区等园区平台建设,以及到2012年框围67万亩沿海滩涂、新增农用地10万亩以上的“海洋国土”开发,为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积聚、城乡面貌改观和实力提升注入了活力、优化了空间、奠定了基础。

三是依赖重大创新驱动谋求沿海经济跨越的新优势。中科院(南通)海洋研究院、中科院(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的建设,江苏豪森研发中心、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等企业研发平台的建设,以及盐城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和人才高地的打造,极大地推进了沿海地区创新联盟、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的建设,把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作为谋求沿海经济跨越新优势的根本动力已经成为共识。

落实环保优先、民生优先,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在发展理念的升华上,沿海地区秉承“环保先于发展、生态决定未来”的理念和“发展化解难题、同步促进民生”的理念,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生态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江苏沿海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名片”。

一是始终把环保优先贯穿于沿海开发的全过程。三年来,沿海地区一贯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和谐共融、协调推进,切实做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把可持续开发落实到开发建设的每个环节,倾力打造江苏沿海“碧海、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家园。

二是始终把民生幸福作为沿海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年来,沿海地区切实将人民群众的民生幸福放到优先考虑和最终保障的突出位置,避免了“单纯追求经济指标,为了发展而发展”现象,沿海开发老百姓认可欢迎,黄金海岸崛起广大群众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