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春: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差异研究-----基于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及沿海三市分析视角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0-20 浏览量:14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

        摘要:海洋产业结构是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及沿海三市的视角,分析了2001-2012年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江苏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势很强但结构优势不明显,提出依靠科技发挥海洋产业竞争力、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竞争力,江苏

        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在海洋经济整体中的相关联系及比例关系。目前国外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将海洋产业发展置身于长期的全球化背景下,研究交通运输、能源、海岸工程等部门的特点和组织形式[1-3]。国内学者对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一是研究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4-6];二是对海洋产业结构进行评价[7-9];三是研究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10-11];四是研究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度[12-13];五是研究金融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14-15]。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部分地区,尤以辽宁省、广东省、浙江省和山东省居多,归因于这四个省份较强的海洋经济基础和科研实力的支撑。处于沿海地区中部的江苏省,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沿海地区的领先水平,但其海洋产业的发展在11个沿海省市中列第6位[6],海洋经济总量与实力较强的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山东省差距显著。如何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江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海洋产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71.98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4723亿元,海洋经济总量增长快速。从海洋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2001年仅为1.81%,2012年增长为8.74%,年均增速达36.78%,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长速度13.32%,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全省经济起到了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江苏海洋产值占沿海三市(南通、盐城和连云港)GDP之比自2001年以来都在11%以上,2012年达到36.71%,说明江苏海洋产业对沿海三市的贡献率在逐年上升,而且上升幅度较快,高于同期全国海洋产业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15.84%,江苏海洋产业很好地促进了沿海三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表明,江苏海洋产业的发展在沿海三市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只有海洋产业发展了,江苏沿海三市的经济才能更好地发展,沿海三市的发展重点是海洋产业的发展。

        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72.8∶22.2∶5调整为2012年的4.7∶51.6∶43.7,第一产业所占比例下降较快,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形成了以海洋船舶、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等为主导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要实现理想的“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江苏海洋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目前学者们对于区域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大多是将全国海洋作为标准区域进行分析,对于区域海洋产业与所属区域整体经济、与所在沿海城市经济的研究较少。鉴于区域海洋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性,本文拟将江苏海洋经济分别与全国海洋经济、江苏省域经济和沿海三市经济比较的视角,从三个角度来描述江苏海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借鉴。

        二、研究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SSM:Shift-Share Analy-sis)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1942)和Creamer(1943)相继提出的,后经多位学者对其不断总结和完善,20世纪80年代初由Dunn集各家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适用的模式。偏离-份额分析法目前被普遍应用于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将某一特定区域在某个期间经济总量的变动分为3个分量,即全国份额分量(简称N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简称P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简称D分量)。带来上述3种变动的驱动力,分别称为全国增长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以此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找到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是静态的,只能揭示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整体变化,而无法反映整个考察期内各时段的变化情况,因此,本研究参照袁晓玲教授[17]的做法,突出时间维度,将经济规模在考察期内的总增量按年份进行分解,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地区、各产业部门、各分量对于区域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时间上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可以追踪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各年份的结果直接加总即为静态偏离-份额分析的结果。综上所述,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不仅能提供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而且还能反映各个年份变量的变化情况,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设标准区域用b表示,研究区域用b表示。在经历了时间[0,t]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发生变化,0为基期,t为报告期。以bi,0、bi,t表示研究区域i在基期和报告期的经济总量规模,bij,0、bij,1(j=1,2,3)表示研究区域ij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的经济总量规模。相应的以B0、Bt表示标准区域基期和报告期的经济总量规模,Bj,0、Bj,1表示标准区域第j个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报告期的经济总量规模。以上标“p”表示第p年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量,考虑时间因素后,推导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将一个特定区域在某个期间的经济总量G的变动分为3个分量,即全国份额分量(N分量)、结构偏离分量(P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分量)。3个分量即NPD分别由以下3个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Nij为研究期内区域ij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表示区域ij产业在一定期间因为全国总增长率增长而得到的增量,反映全国经济发展对区域i的带动作用,Nij>0表示区域ij产业的实际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Pij为研究期内区域ij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j产业随全国该类产业增长(下降)而增长(下降)的情况,Pij>0表示区域i的产业结构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数值越大表示区域i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Dij为研究期内区域ij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反映区域i与全国相比,在发展某个产业方面具有的竞争力,Dij>0表示区域ij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数值越大表示区域i第.j产业的竞争优势越明显。

        三、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差异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2001年为基期、2012年为报告期,利用2002-2013历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资料,分别以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和江苏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进行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表3所列。

表1  以全国海洋为标准区域的分析结果    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N11

P11

D11

N12

P12

D12

N13

P13

D13

2002

1.10

15.13

6.32

2.86

3.70

10.69

0.87

0.88

8.01

2003

0.48

6.53

76.63

2.01

2.60

130.49

0.13

0.13

13.07

2004

1.11

15.31

-21.67

5.19

6.71

34.97

1.21

1.23

67.55

2005

2.08

28.50

-5.21

5.55

7.17

90.08

1.32

1.34

43.52

2006

2.89

39.70

-228.65

8.71

11.25

187.04

1.41

1.43

523.64

2007

2.19

30.08

-12.87

7.19

9.30

305.62

1.88

1.91

241.21

2008

3.93

53.96

-56.89

6.91

8.94

83.55

1.89

1.92

136.79

2009

2.15

29.50

52.05

4.99

6.45

423.25

1.05

1.06

82.39

2010

1.98

27.13

-21.06

15.86

20.50

477.73

2.90

2.95

305.51

2011

4.92

67.50

-113.86

11.03

14.26

353.89

2.55

2.59

359.34

2012

3.80

52.12

28.39

7.15

9.25

126.13

2.25

2.29

238.43

合计

26.62

365.45

-296.82

77.47

100.12

2223.44

17.45

17.74

2019.44

表2  以江苏省域为标准区域的分析结果    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N11

P11

D11

N12

P12

D12

N13

P13

D13

2002

0.45

3.47

18.63

2.54

2.38

12.33

0.41

0.71

8.64

2003

-0.21

-1.60

85.45

4.96

4.64

125.50

0.54

0.93

11.86

2004

2.74

21.24

-29.24

7.98

7.47

31.44

0.79

1.34

67.86

2005

0.96

7.45

16.96

6.31

5.91

90.59

1.01

1.73

43.43

2006

2.06

15.92

-204.04

7.40

6.93

192.68

1.16

1.98

523.33

2007

2.38

18.45

-1.44

8.42

7.89

305.79

1.58

2.69

240.73

2008

0.91

7.03

-6.94

7.39

6.92

85.08

1.10

1.89

137.61

2009

5.35

41.40

36.95

9.18

8.59

416.93

2.44

4.17

77.89

2010

4.44

34.41

-30.80

13.39

12.54

488.16

2.88

4.92

303.55

2011

6.91

53.48

-101.84

13.12

12.28

353.78

3.56

6.07

354.84

2012

4.65

36.00

43.65

8.42

7.88

126.23

2.73

4.67

235.57

合计

30.65

237.26

-172.65

89.09

83.42

2228.52

18.21

31.11

2005.32

表3  以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的分析结果    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N11

P11

D11

N12

P12

D12

N13

P13

D13

2002

1.38

4.77

16.40

2.17

2.72

12.37

0.33

0.66

8.77

2003

-0.33

-1.12

85.09

2.95

3.70

128.44

0.39

0.79

12.15

2004

2.54

8.80

-16.58

5.41

6.78

34.69

0.58

1.16

68.26

2005

3.30

11.41

10.67

4.99

6.25

91.56

0.74

1.49

43.95

2006

2.04

7.08

-195.18

6.48

8.12

192.41

1.03

2.07

523.38

2007

2.09

7.26

10.05

8.11

10.17

303.81

1.23

2.47

241.31

2008

4.22

14.64

-17.86

9.59

12.02

77.79

1.35

2.71

136.53

2009

8.99

31.16

43.56

8.89

11.14

414.67

1.71

3.43

79.36

2010

7.36

25.51

-24.81

12.89

16.16

485.05

2.88

5.79

302.68

2011

6.19

21.45

-69.09

13.95

17.48

347.75

2.77

5.57

356.13

2012

7.14

24.75

52.42

9.74

12.21

120.57

2.41

4.83

235.73

合计

44.90

155.69

-105.34

85.16

106.76

2209.11

15.42

30.97

2008.25

        (二)结果分析

        从全国份额分量看,以全国海洋为标准区域的三次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都为正数,以江苏省域和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的全国份额分量除第一产业在2003年为负数外均为正数,说明除2003年外,江苏海洋产业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全国海洋经济、江苏省域经济和江苏沿海三市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一方面可能与本文比较的对象有关,以全国海洋为标准区域时比较的都是海洋产业,在与江苏省域和沿海三市作比较时,则包括了陆域经济,而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2003年江苏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刚刚起步,发展速度缓慢,低于江苏全省和沿海三市的发展速度则是正常的。

        以全国海洋为标准区域的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在2002-2012年都为正数,其数额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说明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优于全国海洋产业结构;但以江苏省域和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时,海洋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在2003年为负数,之后逐渐增加,说明经过2003年产业结构的调整(2003年以前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004以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远大于第一产业),目前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优于江苏省域和沿海三市的产业结构,即表明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优于陆域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2-2012年以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和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的海洋第一产业的竞争力表现出不平稳的特征,在2006年竞争力偏离分量达到最低值,此后经过不断调整,目前处于竞争力不断增强的阶段;第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数,说明江苏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全国海洋经济、江苏省域经济和沿海三市经济而言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时间序列来看,江苏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处于不断的交错变化中,2006年,第三产业的竞争力远远高于第二产业,数据显示2006年江苏海洋第三产业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2.4%,此后第二产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并高于第三产业的竞争力。

        具体到各海洋产业,海洋第一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和结构偏离分量除2003年为负数外,其余年份均为正数,说明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结构优势明显,但频繁波动的竞争力偏离分量反映了江苏海洋第一产业的竞争力较弱,海洋渔业作为江苏海洋传统产业的优势在减弱,为此需要发挥海洋渔业的优势以提升第一产业的竞争力。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为正数,且竞争力偏离分量大于结构偏离分量,说明江苏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合理的结构水平和较强的竞争实力,且竞争优势很强而结构优势不明显,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以促进经济增长。海洋第二产业的全国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均高于海洋第三产业,说明目前江苏海洋产业的优势在第二产业,为实现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可以借助于第二产业的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来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从近几年来看,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在逐渐增强,这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江苏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分别以全国海洋、江苏省域和江苏沿海三市为标准区域,进行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反映的是不同年份间的先增长,再减少、再增长的波动性特征,其分析结果更具参考价值。但动态偏离-份额分析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即不能解释变化的原因等复杂的问题。

        目前江苏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较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竞争力较强,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有限,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较强的竞争力所实现的。海洋产业整体上具有竞争优势但缺乏结构优势,这说明要充分发挥江苏海洋产业的竞争优势所依据的结构基础还很薄弱,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均小于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可见,江苏要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任务。江苏海洋产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1)推进三次产业平衡发展。江苏海洋产业存在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较好,而第一产业的发展较差,存在第二、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侵蚀,由于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的发展,大量侵占海岸线及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缓慢。因此,应注重海洋三次产业的平衡发展,不能以牺牲第一产业来发展和壮大第二、第三产业。

        (2)依靠科技发挥产业竞争力。江苏海洋第二、第三产业的竞争力都很强,可以利用第二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海洋科技研发水平,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Pock K, Yunus K.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good Guanxi in the marin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and Management, 2009,2(1):28-55.

        [2]Jin D P,Hoagland Dalton T M. Linking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models for a Marine Ecosystem[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6(3):367-385.

        [3]Managis,Opaluch J, Jin D.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etroleum Exploitations in the Gulf of Mexico[J].Energy Policy, 2005,33(5):610-632.

        [4]李福柱,孙明艳,历梦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12-14.

        [5]宁凌,胡婷,腾达.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升级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7):67-75.

        [6]卢柯,吴价宝.基于脉冲响应的海洋经济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4,14(2):50-53.

        [7]童兰,胡求光.海洋产业的评估分析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92-97.

        [8]王翠,谢正观.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其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3,30(5):657-663.

        [9]王泽宇,孙然,韩增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综合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2):99-106.

        [10]王燕,陈欢.基于Arcelus-SSM模型的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评价[J].现代管理科学,2014(1):69-71.

        [11]李平龙,胡求光.浙江省海洋战略性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其价值链延伸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103-109.

        [12]陈婉婷,廖福霖,罗栋燊,等.基于灰色理论的福建海洋产业结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1):33-38.

        [13]张晋青,张耀光.灰色关联度模型在海洋产业分析中的应用——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2):125-128.

        [14]姚剑峰,杨德利.金融相关率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6):1154-1158.

        [15]徐建军.浙江金融发展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3(12):162-166.

        [16]国家海洋局.2011中国海洋统计年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17]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J].经济经纬,2008(1):55-58.

        作者简介:洪爱梅(1978-),女,江苏东台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成长春(1957-),男,江苏射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8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D790013)

来源: 《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