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满: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内涵、态势及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28 浏览量:22

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一、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拐点”内涵界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准确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其影响的深刻性广泛性前所未有,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面貌。对于不同地区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既有共性之处,也有特色差异。江苏要把握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于江苏省情的特色内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走好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1.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也指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即发展方式,涉及资源要素的组织模式和配置方式、经济产出效率、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等方面;经济结构,涉及产业结构、供需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增长动力,涉及“三驾马车”、创新驱动、传统动能优化提升、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涵盖供给、需求、配置、投入产出、收入分配、经济循环等多个层面,其核心要义,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内涵

重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和泡沫化,构建以实体经济见长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动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江苏若继续保持速度为先,必将掉队”。这意味着当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时,江苏必须率先跨过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拐点,才能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上继续保持领先。三是推动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大力发展品牌经济,以品牌升级撬动产业升级,以产业特色打造区域品牌,进一步提升江苏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江苏不仅要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还要紧紧抓住经济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新时代江苏的新方位、新坐标,积极开展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和创新实践,最终在整体发展水平和重点领域形成引领性优势,巩固江苏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

3.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界定

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决定江苏高质量发展全局的关键环节。江苏把握高质量发展拐点,关键在于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拐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与质的提升。既要有经济规模与总量作为基础,也要有质的保障,包括要素质量的提升,表现为高级要素和创新要素供给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需求质量的提升,表现为居民消费力的增长、消费品质的提升;供给质量的提升,表现为产业、产品、服务供给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体制机制质量的提升,体现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等等。二是结构优化。在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均衡高效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开放结构,在微观结构上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奠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等等。

二、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开局态势

高质量发展是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取向,是江苏在更趋激烈的区域竞合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的根本举措。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江苏就开始推动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经过多年积累,江苏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已积蓄强劲动能,站在全新起点。

1.传统高速增长动力减弱,经济增速在继续探底中稳步筑底

根据阿瑟·刘易斯“谷-谷”划分方法,1977-2017年间江苏经济运行共经历5个经济周期。其中,前四轮周期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表明江苏经济长期处于以高速增长为表征的发展阶段,这也与江苏整体上处于对发达经济体的追赶阶段有关,在这一阶段劳动力红利、土地红利、开放红利和改革红利相互交织,推动了江苏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如表1所示,受支撑前期高速增长动力减弱因素影响,江苏经济增速进入下行轨道,但已不可能延续以往的“强势反弹”,表明新周期将呈现不同以往的内涵。

 

2.新增长周期处于酝酿转化之中,高质量发展进入蓄势筑基期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江苏经济呈现不同以往的全新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目前已进入逐步筑底的阶段,有望进入“L”型增长的后半场;二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既表现为要素供给的消长,也表现为动力机制的变革;三是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空间逐步收窄,江苏经济的领先主要不体现在速度上,而体现在质量效益上和竞争力上;四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弹性提升,经济增速回落并不导致就业恶化。政府、企业等方面有更宽松的环境条件,腾出手来,用更多的精力去改善经济运行质量,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稳健增长与更好质效、更强竞争力的有机结合。

3.传统“三驾马车”增长动力格局悄然改变,高质量供需结构正在形成

(1)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17年,江苏消费贡献率达61.7%,稳居“三驾马车”之首。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2017年江苏居民人均用于食品烟酒和衣着的支出占总消费比重为34.2%;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占总消费比重为11.7%,说明江苏居民用于生存型消费的支出在减少。当前,江苏城乡居民拥有汽车比例已超过1/3,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等耐用品已经成为家庭“标配”;移动手机、计算机等信息产品基本普及,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组合音响等享受型消费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江苏正在进入以耐用品消费为主的“高额群众消费”。伴随居民对消费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江苏现有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面临极大的提升压力,这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存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转变的强烈需求。消费率提升与消费迭代效应叠加,强力推进经济从以往“生产者导向”转向“消费者导向”,高品质需求倒逼高质量供给。

(2)投资质量与外贸结构逐步改善。从投资结构看,2017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1.5%,增速比工业投资快4.8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增速比全部投资低8.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748.18亿元,增长8.1%,增速比2016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表明投资结构在改善,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从进出口情况看,2017年江苏扭转前期下滑态势,进出口总额达40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4.4%。其中,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出口分别增长70.6%、26.8%和14.4%,仅此3项商品出口对出口增长的影响度就达到18.1%,表明江苏进出口结构进入持续改善阶段。

江苏经济“三驾马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需求尤其是内需的影响,消费升级等需求层面的变化,要求江苏相应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需匹配,惟其如此,才能形成支撑未来经济高质量的基础力量。

4.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状况有所改善,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1)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推进。受发展基础和发展路径影响,目前江苏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经过多年持续转型,江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江苏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3169.44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三产业占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3%,为2015年以来第三年实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成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

(2)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江苏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底色和底气所在。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推进江苏制造业转型,并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17.44亿元,其中,高技术行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8%、9.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出4.3个、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4.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全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99.6%,3D打印设备增长77.8%,新能源汽车增长59%,服务器增长54.2%,光纤增长42.4%,智能手机增长26.4%,太阳能电池增长25.9%。这表明,江苏制造业中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占比快速提升,推动制造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正在重塑江苏制造业的结构、质量与内涵。

(3)增长动力加速向创新驱动转换,创新正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2017年,江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4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全省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1%,全省120家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集团)中新兴产业企业超过一半,成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相较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知识积累、制度规范、品牌建设、智力资源、有效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投入。未来江苏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望在全国率先转入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4)先发地区竞相实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制胜未来的战略依托。当前,江苏GDP突破8万亿元大关,在经济基数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江苏与其他省市在增速上几个百分点的差别已不是关键所在,增速背后的结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指标。近年来,广东转型尤其引人瞩目,深圳在创新方面走在全国乃至全球前列,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浙江则在传统的市场化优势基础上构筑了新经济的新优势。面对新的区域竞合态势,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江苏致胜未来的根本所在,只要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自然会赶上;反之,即使实现了一时增速的领先,在长期还是要掉队。

 

三、跨越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苏拐点”的对策建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安排,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塑特色、补短板、强弱项、优生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不断积蓄发展新势能,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1.强力推进改革,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基石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超前谋划、系统部署实施新一轮改革,塑造江苏体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强有力体制支撑。一是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中央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性节点推出的新一轮改革部署,率先发力、前瞻布局,塑造江苏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体制引领优势。二是对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发展事项加快推进,突出抓好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市县更多自**,塑造江苏改革新优势、新品牌。三是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破”字当头,综合运用环保、质量、安全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坚决推进一批“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非法产能出清;“立”字为本,培育壮大一批具有高度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社会化机构,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降”字为要,去库存方面重点化解部分中小城市仍然偏高的库存,去杠杆方面重点降低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降成本方面重点要继续清理涉企收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

2.突出创新引领,推动高质量的新动能蓄势迸发

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更高站位、高宽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的新成果、新优势塑造江苏在新一轮区域竞合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富有前瞻性、突破性的领先战略,强化江苏科技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启动重大专项,推进更具引领性的原始创新和重大科技创新产业化。二是把握创新要素地理空间不均质分布并向城市群集聚的规律,以城市群核心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新区等战略平台为依托,打造创新核心区,重点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好用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三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强化政策集成性、引领性和支撑力,进一步配套跟进和细化实化“创新40条”“人才26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四是对标世界先进水平,体系布局、协同发力、持续推进,坚持开放、包容、进取的发展导向,积极构建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匹配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江苏新旧动能转化提供最佳软环境。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江苏要更大力度地推进市场化的创新,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开展创新,以使得江苏的创新更实更深更好。

3.坚持实体为本,厚植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挥江苏实体经济发达的基础性优势,紧紧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制造业为主干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筑牢江苏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一是瞄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目标,统筹考虑产业合理布局,重点发展若干在全球产业版图中拥有话语权、占据优势地位的主干产业和细分行业,在全省布局若干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石墨烯、纳米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窗口期,密切跟踪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聚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促进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聚力培育一批世界领先、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新型业态。三是顺应振兴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制造业高端化为重点,精心培育支撑产业细化、产业深化、产业高级化所需的专业服务体系,为江苏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服务支撑。四是超前部署世界级水平的智能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专项行动,释放工业大数据对智能制造的赋能效应,力争在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建成世界领先的创新集群。

4.推动双向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高质量优势

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全力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文章,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和范围,以全面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利用既有的产业优势、园区优势、资本优势、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引进外资质量,着力引进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团队,带动江苏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二是在更高站位谋划江苏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的新作为,高水平推进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中韩(盐城)产业园等重大载体建设,构筑江苏承担国家战略的产业平台,形成江苏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三是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整合等新业态,促进“优进优出”,切实提高外贸质量水平,使对外贸易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空间、新渠道。四是引导在苏行业龙头企业深耕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并重,广泛配置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通过建立和完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塑造江苏产业在开放环境下的引领性优势。

5.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生产力高水平布局

构建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格局,以“1+3”功能区布局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扬子江城市群侧重通过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加快集聚高端要素,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打造江苏创新发展高地和创新要素集聚区;沿海地区主攻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切实发挥对淮海经济区的引领辐射作用,拓展江苏发展的纵深;江淮生态经济区充分利用生态价值和生态优势,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竞争力。二是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为支撑,积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空间类型。三是把注入新动能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四是把建立综合交通体系作为重要支撑,全面增强城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发挥综合交通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6.持续聚焦富民,以消费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江苏“百姓富”的水平。推进“百姓富”,不能搞“利出一孔”,而是要积极拓展致富渠道,构建动能充沛的创富势能;也不能放任收入分配失衡加剧,而是要让“三个口袋”(居民收入、企业收益、财政收入)协调增长,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空,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让居民、企业、政府可用的钱袋子更加厚实。当前,江苏需着力把握城乡居民消费迭代升级的历史性机遇,用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消费支撑。一是更加注重人在财富创造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培育、保护、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保护、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化解过剩产能转岗分流职工、农民工、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群体创新创业,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巨大潜力。二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以现实财富为基,避免经济泡沫化,把“百姓富”建立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上,形成真实财富的累积效应。三是充分发挥社会调节在防范两极分化、促进民众共享社会财富中的关键作用,找准“发展”与“共享”的黄金平衡点。四是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增加品质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层次升级,完善便民服务体系,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消费促进平台,创建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参考文献:

1.娄勤俭:《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群众》2018年第1期。

2.吴政隆:《2018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新华日报》2018年2月5日。

3.夏锦文:《推进江苏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新华日报》2018年3月7日。

4.夏锦文、王庆五、吴先满主编:《江苏振兴实体经济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