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长江自青藏高原奔腾而下,贯高山峻岭,穿锦绣峡谷,一路浩浩汤汤,挟云裹月,汇入大海。上海,便是一座住在长江尾的城市。
因江而兴,与江共生,这座城市既是长江受污染时的“受害者”,也是长江生态改善的直接受益者;既是长江生态环境的“守门员”,也肩负着引领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龙头”责任。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最发达、配置资源能力最强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正在努力担当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1.保证一江碧水在“最后一公里”清澈明净
鸥鹬掠空,鱼蟹群集,海三棱藨草摇曳在清风海浪中,成千上万的候鸟来此栖息、觅食,如果阳光正好,弹涂鱼会在滩地上跳跃。
这里是九段沙。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几公里之外,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是这样一片原生湿地。水中的游轮、起起落落的飞机,与海天一色的世界重叠在镜头中。2005年,九段沙湿地成为上海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轻的河口沙洲岛屿形成时间仅半个多世纪,还在不断淤涨之中,正是这片“上海最后的处女地”为长三角地区筑起一道生态屏障,为长江8种江海洄游性鱼类提供了必需的洄游通道,也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点、补给站。
作为“龙头”的上海,如何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将生态修复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化作日常实践,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关键词贯穿始终,细化到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森林、每一块湿地、每一个村镇,努力保证一江碧水在“最后一公里”清澈明净。
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明确到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172项具体举措。
2.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提供“崇明案例”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如今是候鸟的天堂。“因为有了长江,才有了冲积而成的崇明岛,因此崇明人对长江充满了感情,更愿意用自觉的行动来保护长江。”崇明人这样说。
目前,上海正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为此,崇明把规划做到了2035年,志在打造“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衡量生态环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鸟的翅膀往哪里飞、鱼的尾巴往哪儿游。”2018年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崇明调研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展,深入生态保护基地,踏访乡村田间地头,入户倾听农民心声。李强说,崇明位于长江入海口,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前沿,必须抓好抓实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
在崇明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的一组数字耐人寻味:今年1至5月,崇明区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幅排名上海前列,招商引资企业20530家,同比增长78.6%,有力击溃了“崇明无产业”的传言。“春赏海棠和菜花,夏观芦苇摘金瓜,秋收稻谷闻桂香,冬令观鸟好年华。”如今的崇明人正尝试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努力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
生态优势是个后发优势,从世界经验看,凡是生态有优势的地方,往往是后来居上的地区。崇明不是不要产业,而是需要符合生态岛建设发展导向、环境友好的产业。从整个上海的层面来看,同样如此: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要的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站位要高、视野要宽、有取有舍”——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严军看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既是上海多年来持之以恒抓生态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上海谋求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
3.哪里有好环境、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
“一天要吃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曾是老工业基地宝山区的写照,而这早已成为过去。根据最新数据,宝山区绿地面积达5372.2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超出上海平均水平。昔日的钢花之城,成了浪花之城、文化之城。
黄浦江是长江汇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在长江与黄浦江的交汇口,一片废弃的钢渣上建起了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将一块保存完好的天然滨江湿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2005年,上海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在这里规划建造湿地公园,公园的生态修复以钢渣不外运、不产生二次污染为原则,在钢渣地上覆盖了一米多厚的土壤,钢渣堆上逐渐长出了100多种植物。一条小溪从公园蜿蜒而过,常年保持独有的蓝绿色,被不少市民称为“小九寨沟”。独特的步道和蓝绿的溪水,是湿地建设者们专门为人们散步营造的。废弃的矿物质溶解在水里,让水体变成了碱性,极少有生物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要让这样的水质恢复自然生机,至少需要几十年时间,湿地公园用这样的形式来警醒人们——把生态短板变成生态优势,时不我待。
沿着公园步道走到江边,前不久启用新客运大楼的宝山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与大江大海形成一种天然的和谐。
“邮轮经济让原来以解决交通为主的枢纽港,转变成为一种度假经济、体验营销、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宝山区滨江委主任朱众伟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们将其纳入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宝山区将加快推进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国际邮轮母港。
邮轮经济的发展令人欣喜,但由此产生的污染排放也令人措手不及。上海正加速推进岸电建设,邮轮靠岸后接上清洁的电力维持运行,可有效减少污染排放。在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内,记者注意到,紧靠邮轮的岸边有一组巨大的集装箱式白色设备,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介绍,这不仅是目前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也是亚洲第一套邮轮岸电系统,将帮助实现“绿色港口”的目标。
管好邮轮经济的“尾巴”,只是上海落细落实促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上海将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等任务。该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左右;将增加绿色生态空间,生态用地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这些数字目标,都将成为未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组成部分。
“哪里有好环境,哪里有好风景,哪里就有新经济”,上海对此有着坚守和自信。在强调绿色发展的语境下,保护好生态是一个硬约束,亦是讨论一切问题的基点。上海明确,要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对长江流域和全国的辐射服务功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