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茶品质安全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10

本报杭州5月7日讯

记者

陆遥

近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全球销量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在中国销售的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检出农药残留。此外,多个国产知名品牌茶叶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灭多威。这则新闻不仅将茶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消费者充满疑惑:今天,我们喝的茶还安全吗?

“立顿”杭州未下架

事件发生后,“立顿”在官方微博上挂出一则声明:“立顿产品质量完全有保证,请大家放心饮用。”联合利华方面随后回应称:“我们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在第一时间做出正式回应,对《报告》中的检测结果持保留意见。同时,协会严格对照国家标准GB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后发现,此次《报告》中检测的茶叶样品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饮用。

记者在杭州市区多家超市调查后发现,“立顿”绿茶、茉莉花茶等销售照常。在庆春路的一家超市内的茶叶区域,冲泡型的袋装“立顿”绿茶、茉莉花茶等商品被摆在货架显著位置。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未接到要求相关商品下架的通知。消费者小李现场购买了两盒袋装绿茶说:“新闻上说是符合中国标准的,我就放心买啦。”

“这份报告将欧盟标准直接套用中国内销产品,检出的这些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学专家陈宗懋表达了对这一报告不科学性的质疑,包括偷换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

“从世界范围来看,茶叶的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欧盟等发达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进口国,他们倾向于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而我国作为茶叶的出口国,制定标准时相对较宽。

陈宗懋指出,茶叶出口国在制定茶叶标准时要综合考虑茶叶食用安全和商品出口两个方面。欧盟作为农产品进口国,制定的许多农药最大残留标准都非常苛刻,其目的是设置壁垒。

中欧农残标准不同

2005年,中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随着中国茶产业规模扩张,国际茶叶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国际检测标准也不断提高。

“因为制定标准的方式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出现针对同一项农药的标准相差一百倍的情况,这并不说明我国的标准比欧盟标准要落后。”陈宗懋院士介绍说,在我国,制订标准、对农药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需要经过一个极复杂的过程。

我国南北温差大,雨水情况不一样,茶叶的农药残留情况不一样。此外,还要弄清专业的“安全间隙”,即喷洒农药后,经过多少天才可以采摘,再进行毒理试验。一般至少要经过两年,选取三到四个不同地域的上百个数据精细比较,才能得到一个经过科学风险评估的标准。

陈宗懋院士解释,在茶叶的农药残留方面,欧盟有1135个标准,其中茶叶中农药残留允许标准(MRL)有438种,剩下的是未授权施用在茶叶上的农药。

在全世界,不用农药的“有机食品”只占所有农产品的3%左右,其余97%的农产品都存在农药污染问题。但这并不值得恐慌,因为大部分农药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即使茶叶中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农药含量极低,饮用安全。

避免农残巧喝茶

在茶叶农药残留问题上,春茶和夏秋茶也有较大区别。春茶在生长过程中因天气较冷,病虫还未苏醒,几乎不用喷洒农药。而随着气温升高,成长期在夏秋季节的茶叶容易遭遇病虫害,使用农药防治在所难免,农药残留也相对较多。

此外,同样品种的茶叶在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种植标准。浙江茶叶生产对农药的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春茶生产时间在3月至4月,生长过程中极少遭遇到病虫害,一般无农药污染。浙江地区在春季产出的绿茶,品质相对安全。

如何寻找安全的茶叶,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妙招?陈宗懋表示,单靠消费者自身很难判断违禁农药残留,只有依靠专业人员制定科学的标准,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来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茶叶企业应该提高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喝茶时,可以先冲泡一遍作为“洗茶”,除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外,还可避免在采摘、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遇到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