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时,“更加强调共建共享,更加强调社会和谐,更加强调人的现代化,使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切实增强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这四个方面的感受,是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实践体验,也是推进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强大动力。
更加注重创业创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
创业创新是物质富裕之本,也是精神富有之源。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要素支持和环境氛围,充分释放人民群众的创业激情、创新活力,引导全省人民将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作为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推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创业创新。
坚持转型升级,引领创业创新的正确方向。要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努力形成创新驱动、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城乡一体推动的经济发展格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经济强省。要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人才和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树立正确的致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实现实业富民、实业强省。
坚持协调发展,提供创业创新的公平机会。实现“两富”,必须统筹兼顾城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成员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发展权利公平、发展机会公平、发展成果分配公平,不断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和普惠性。城乡一体化是促进“两富”的重要路径。要积极探索从二元经济发展方式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改革开放,注入创业创新的强劲动力。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从根本上破解科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障碍。要全面深化国家有关部委在我省实施的各项改革试点,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发展。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改善全省人民创业创新的环境氛围。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实现“两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每个人幸福快乐起来。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牢牢把握公共服务这一民生之需,让人民生活舒心。要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以更高标准、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同时,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广大劳动群众体面劳动、尊严生活。要建设教育强省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满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
牢牢把握社会保障这一民生之要,让人民生活安心。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突出公平性,从城乡统筹的视角促进社会保障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慈善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助学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牢牢把握社会和谐这一民生之基,让人民生活放心。要充分关注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待,按照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要求,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多元化的调解工作体系。深入研究探索“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严格实行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和问责制,严厉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
更加注重文化引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灵归属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社会的精神纽带。只有不断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才能为实现全省人民“两富”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全省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省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变化,坚持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打造共有的精神家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引领和激励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断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为社会进步提供持续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突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度重视、统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的新特点,拓宽文化服务的渠道途径,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化。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民众的文化消费。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立人,加强文化精品创作。
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深入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浙江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共同价值观,形成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生产、文明生活,促进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建设“信用浙江”,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培育现代社会的信任机制,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实现“两富”的核心内容。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障社会成员获取机会、争取权利、发展自身,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公平正义保障体系。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畅通民意诉求和沟通渠道,使民众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幸福感。深化司法改革,强化法律监督机制,推进司法民主、公开、公正。着力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用理性合法手段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加强和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着力完善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改进信访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为群众排忧解难。严厉查处社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满意度。
坚持公平分配,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要注重包容性增长,加快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人的转型,统筹协调好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劳资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一、二、三次分配各环节上下够功夫,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努力把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本文为2012年度省社科院“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