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7 浏览量:11

陆立军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善于把党中央的战略方针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结合,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各市、县、区也勇于探索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全国中等偏下水平迈入了全国前列。当前,在全省干部中日益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的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战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报告的这一论断,标志着从十二届省委提出“两创”总战略到新一届省委确立“两富”目标,浙江进入了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新阶段。

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始终坚持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战略不动摇,而且思路越来越清晰,举措越来越有力,成效越来越明显。回顾浙江的发展历程,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始终贯穿着“富民强省”这一条主线。正如赵洪祝同志所指出,“浙江的改革发展史,就是持续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富民强省的历史”。

1978-1998年,以富民强县(强镇、强村、强企、强户)为特征的全民创业格局在探索和争论中逐步形成,夯实了“富民强省”的微观基础

在改革开放前20年,浙江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与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相契合,经商务工的历史传统和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专业市场迅速发展,小城镇建设日益加快,区域特色“块状经济”(专业化产业区)逐步形成,造就了以“轻、小、民、加、贸”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格局。

以温州为例,改革开放后率先开展局部制度创新,鼓励个私经济发展,完成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温州被一些人看作“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温州模式”所代表的个私经济由于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等原因,被视为与“苏南模式”所代表的集体经济的对立面而不断遭受质疑和批评,并由此引起了一场“姓资姓社”问题的争论。

面对来自省内外的种种质疑和责难,省委主要领导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良好愿望,指出温州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新路子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主义方向,并逐步明确了“五不”策略:一是不动摇,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二是不攀比,即不与特区、上海等享受国家特殊政策的省市攀比;三是不争论,即不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纠缠;四是不张扬,即不提口号、不写文章,只做不说;五是不气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20世纪90年代以后,正是由于“温州模式”的示范效应,涌现出了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等一大批以专业市场名扬国内外的明星城镇,造就了一大批强户、强企、强村、强镇、强县,从而为“富民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1998-2002年,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富民强省”

这一阶段,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效益农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放到重要战略地位,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提炼浙江精神,谋划建设文化大省。

1998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通过《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将发展效益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自主安排生产,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富民”目标的实现。

1998年底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在全国率先提出促使“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方针,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素质的发展路子;并且不失时机地做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将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1999年12月,在全国率先印发了《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提出了“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省委还概括提炼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与此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

在2002年6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上的报告中,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指出,要始终把强省与富民结合起来,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创业致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民强省。

2002-2007年,提出和实施“八八战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3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全面系统总结了历届省委实施“富民强省”发展战略的基本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围绕“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从多重角度阐述了“富民”和“强省”的目标及要求;在同年12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又对“八八战略”作了进一步深入和细化的论述,成为推动浙江新一轮改革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方针。“八八战略”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持和发扬浙江的各种优势,进一步推进“富民”和“强省”目标的实现。围绕“八八战略”的实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先后做出了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等战略部署,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使“富民”与“强省”有机结合、互促共进。

为了实现“富民”目标,省委、省政府不断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促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自2002年4月开始实施“山海协作工程”,鼓励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合作开发建设和产业转移,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共建民富、省强的新浙江;2004年1月,在全国率先免除农业税,这是又一项重要的“富民”举措;从2003年开始,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实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并于2006年6月在全国首次提出“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力促“富民”目标在城乡两个层面上均得以实现。

为了推进“强省”建设,根据浙江是资源小省的实际,提出要以“凤凰涅槃”的精神,促使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在结构调整中浴火重生;制定产业准入标准,提出单位面积投资密度和污染排放等定量要求,以实现“腾笼换鸟”;省委还提出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立足浙江建设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护好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此外,还总结凝练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制定了“大文化”发展战略。2005年7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确立了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两大战略,以及建设“四个强省”即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的目标,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强省”的内涵。

2007年至今,提出和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确立“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这一更高的发展目标

这一阶段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努力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科学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注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2007年6月,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同年11月,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系统阐述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基本内涵和总体部署,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个人、企业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创业再创业,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努力打造全面创新型省份”,并明确“两创”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浙江发展的总战略。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体现和发展了“八八战略”的内核与精华,它既以“富民强省”为战略目标,又以创业创新为路径选择,达到了目的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在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激发社会活力,持续增加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浙江,创业作为实现“富民”目标的途径,反映其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城乡居民的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641元、财产性收入1470元,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收入4190元、财产性收入561元,均居全国前列,分别较“十一五”之初的2005年增长89%、166%和51%、87%。2008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强省、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十一五”期间,浙江财政连续五年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充分体现了“富民”是“强省”的基石,“强省”是为了“富民”。

2012年6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目标,以及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三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三浙江”建设任务,并明确要求“始终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从而使得“富民强省”战略的内涵、目标、举措等更为清晰。这标志着浙江对“富民强省”战略的实施,进入了继续推进“两创”、实现“两富”目标的新阶段。

【作者为浙江省特级专家、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