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浙江

来源:浙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7 浏览量:11

2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60个县(市),30个进入全国百强县……

其实,又何止是这些——

在杭州,当李金宝走进乡图书馆,轻轻一点鼠标,就能借阅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时,他发自内心地感慨:“城乡鸿沟正在填平!”

在宁波,当四川阆中籍农民工苟洪才在“外来务工人员电影节”上意犹未尽地享受了一顿又一顿“文化大餐”时,他喜形于色地称赞:“处处能感受到以人为本!在这里打工,硬是要得!”

……

这块土地让人充满好奇与敬意,激发人去探寻浙江发展之道。

浙江先天不足:“七山一水两分田”;矿藏资源乏善可陈:缺油少煤,95%以上靠外来输入;海防前线这一区位,又让国家投资远远绕开……不过,困厄,对于不屈者来讲,是催人奋进的硎石。改革开放以来,凭着“走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浙江人勇立时代潮头。640多万浙江人在省外创业,“无浙不成商”、“无浙不成市”成为新时期的流行语。

浙江崛起,与“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浙江文化基因”有关——这一基因,让浙江人“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但更重要的原因呢?是浙江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低调务实”、“由里往外美”的执政理念。

人们评论浙江,最常用的词是“藏富于民”。“藏”,离不开“执政为民”的胸襟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气度。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6.1%,而浙江只有3.4%。是为了面子、先保住GDP增长,还是继续推动转型升级?

浙江没有丝毫的犹豫:“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复原传统增长方式,即使暂时保住了经济指标,今后仍然躲不过发展难关。”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打响了。2010年开始,绍兴县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一律贴上封条。有“南方五金城”之称的诸暨市店口镇,政府顶着“砸了店口人饭碗”的舆论压力,毅然关停了1304只土炉。

政风,决定着社会风气,也决定着经济走向。长期以来,GDP是否增长,是衡量干部政绩的一个硬杠杠。在任期内,如果GDP没有大的增长,想评优?想升迁?难!这样的比赛,容易带来这样的结果:为了GDP增长,有些人便把环境保护抛在了脑后。于是,尽管三令五申保护环境,小造纸、小化工仍屡禁不止;本来秀丽的山水,会被开山取石弄得千疮百孔……

浙江毅然停止了GDP竞赛,卸掉“政绩枷锁”——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生态环保问题同样是政绩。

地处浙江西部天目山区的安吉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这个县的“污染名号”同样闻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纸、化工、建材、印染等企业遍布全县,青山被毁,污水横流,严重的水污染危及下游的太湖。1998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黄牌警告,安吉被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而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过去有句民谚:“汽车跳,浙江到。”意思是,一到浙江,道路就成了“搓板”。

而今呢,这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道路整洁宽敞,即使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修到地头,超市开到门头。

统筹城乡发展,一直是令执政者们挠头的事。浙江通过制度创新,打破了制约发展的种种瓶颈。

如何改善农村住房条件?宁波北仑区吃了“第一只螃蟹”:该区新碶街道大同村的360多户农民,一直盼望建新村盖新房。但全村农房建设分散,每户占地面积很大。要建设新村,既少资金,又盘不出新土地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区、镇、村三级协商,决定在大同村试行宅基地集约利用。通过村宅基地出让,既省出了一半的土地,农民又获得了建设资金,农民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财源”。建成后,大同村村民每户平均能分到两套住宅,而村民的农民身份不变、村里的福利不变、土地承包权不变、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分红权不变。

宽敞的村道,崭新的楼房,地处浙西南的松阳县新兴乡外孟村,与两年前相比,翻天覆地。走进村民陈孟法的家,两间三层半的楼房,每层楼的卫生间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每个房间都有宽带和有线电视接口。陈孟法说:“我本来住在山上的自然村,今年搬进这幢新楼房。比起老房子,那是鸟枪换炮喽。”

嘉兴,还从社会保障方面把城乡统筹推进了一步——全国最早实行了养老城乡一体化,农村居民、城市无业者等人群全部纳入保险;全国最早建立了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农民中看病负担最低、医院报销最多。

在浙江,城与乡的边界,的确已经很模糊。

要想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环境优化、执政管理水平提高,必须三位一体。

“经济发展是苗,社会环境是土,执政管理水平是水。只有土肥水活,才能根深叶茂。”这是浙江的经验和做法。

赵发春在当年“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枫桥镇摆水果摊已经多年。来自湖北的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山好水好人好治安好,住在这里,特别有安全感!”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营造和谐环境是我们执政的宗旨”……枫桥镇上的这些标语是对“安全感”的最好诠释。

还在10多年前,浙江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平安浙江”概念。省委、省政府一方面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乡镇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推进平安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让综治进村居、进社区、进民企。另一方面,强化宣传教育——通过提高群众素质,让群众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自己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为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连续9年,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基层乡镇长,定期约访接待群众。省里坚持常年抓“三头”不松懈:抓基层源头,抓问题苗头,抓落实领导责任制的“头头”。

“三头”齐抓,尤其是头头带头,“下访制度”出成效便是必然的了。群众这样评价“领导干部下访接待制度”:“干部来下访,群众少上访”;“下访抓‘三头’,矛盾无出头”。

在“枫桥经验”带动下,各地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温州的“综治八大员”、苍南的“五站式工作法”……这些经验,让邻里的许多矛盾始发时就被化解。

已经连续9年了,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

浙江民营经济占“大半江山”。新时期浙江劳动关系出现新情况:一方面,资本的趋利本能在涌动;另一方面,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大多分散在中小企业的劳动者,自我维权意识也在增强。

浙江又是率先行动。薪酬,往往是引发劳动纠纷的主因。在各级工会的努力下,“企业协商谈增长、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的协商模式已在浙江全省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单位GDP的劳动争议受理数,全国为1.9,浙江为1.35;单位GDP的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全国为5.59,浙江为2.40。从全国范围看,浙江的劳资和谐度,明显走在了前面。

2万多观众在草坪上席地而坐,散场后该会是多么狼藉?演出之前,享誉国际的台湾编舞家、“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先生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然而,2010年9月3日晚,现代舞《白蛇传》在浙江杭州柳浪闻莺公园演出结束之后,林怀民先生惊呆了双眼:草地上干干净净,竟然不见一片纸屑!

望着井然散去的人流,这位走南闯北的艺术家连声感叹:杭州市民文明素质如此之高,太难得了!

“高”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

——“车让人,人快走,快快通过莫停留”,杭州许多马路的斑马线前,都竖着一块这样的牌子。每当有行人穿过斑马线的时候,后面的汽车就会自觉排起队伍。

——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难题”。杭州率先在国内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办个简便的手续,就可以免费骑上一辆公共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随意穿行。

……

除了政策引导,杭州市委、市政府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文明植根于每个市民心中。听音乐到西城广场、看杂技到吴山广场、看越剧到运河广场……每周一次的特色文化广场活动,已经成为杭州老百姓心中的品牌。“多一个广场,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少些口角。”看到这样的说法,“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均在这一城市出现,你还会觉得偶然吗?

其实,“最美”不只出现在杭州——

衢州市人民医院护士林小娟,2011年7月底在庐山景区路遇病人,看到有人跪着在做胸外心脏按压,她没任何犹豫便迅速加入救护。路人拍摄的“最美护士”的照片一度在互联网上热传。2011年的岁末寒冬,衢州的美名更是随着三位“最美教师”的事迹传诵中国。外来打工者姚慧芬和两个孩子因煤气中毒,生死悬于一线。幸运的是,发现学生缺课的衢州市衢江区第四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陈霞和姜文,以及体育老师江忠红及时上门追访,最终在与姚慧芬供职的服装店店长夏肖艳的一同努力下,让一家三口成功脱险。

而在嘉兴,红船精神影响着每个人。如今,嘉兴市区平均每10名市民就有1名志愿者。“有困难,有需要,说一声,我能办的肯定想办法。”这是私营业主姜宝祥的为民承诺;“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我们要当润滑油,降低噪声,减少磨损;如果把社会比作人的肌体,那么我们就当益母菌,帮助消化,增强食欲。”这是年过七旬的“老娘舅”杜子鑫的人生格言……

看了这些,听了这些,您对“浙江大道”或是“大道浙江”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原载8月14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