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地方名品 发掘浙江精华 代表城市文化
第二批“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
今日亮相
仇欢
今天下午,省内部分县市领导、专家、生产企业代表、采购单位代表以及新闻界人士近400人共赴盛会,见证第二批
“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县级)的诞生。这些城市礼(名)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城市文化。
由《浙江日报》发起的首届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推选活动,自去年8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活动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认可、入选企业的积极响应,同时还广受公众关注。经过4个多月的报名、筛选和评选,首批110个县(市、区)级“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于2011年底诞生,为浙江城市重新梳理、提炼了一批代表城市品牌形象、成为城市识别符号、展示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城市礼品。针对春节市场,主办方举行了产销对接和商超对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扩大销路。
今年3月份起,浙江省各县(市、区)最佳城市礼(名)品推选活动开启了新一轮的热潮。丽水、宁波、台州、绍兴等地成立了城市礼品推选委员会,派了专人与各个县(市、区)对接。经过4个月的层层推选,第二批75个“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于近日诞生。绍兴的古越龙山酒、台州的海之旺海鲜、丽水的青瓷和龙泉宝剑等一大批有着较高品牌知名度的产品上榜。
“十一”、“中秋”双节即将来临,主办方将再次邀请大型企事业单位的采购部门、大型商场、超市的负责人和获奖企业进行对接。
有专家提出,从目前的现状看,尽管每个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整体品牌的推广,但是,还没有一个或一些能够反映城市精神、代表城市文化内涵的载体,并且存在着各自为阵、包装简陋、推广乏力等问题。经过层层推选出来的城市礼品,也到了亟待转型升级的阶段,特别是在题材、设计、创意、制作及包装、营销等方面需要拓展思路。日前,《浙江日报》专门成立了“城市礼(名)品品牌服务专家团队”,邀请了多位专家和学者加入。受邀的专家、学者在创意设计、制作包装、品牌塑造、品牌传播等方面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将为城市礼品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据悉,“省级最佳城市礼(名)品”将于10月份揭晓。获得县(市、区)级“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名)品”称号的产品均可免费报名参加。目前组委会已经收到50多份报名表。有机消费
当一起起食品安全问题接踵而至,消费者的敏感神经一次次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以绿色和天然为标志的有机产品,从琳琅满目的有机红茶、有机橄榄油、有机糕点,到各类有机水果、蔬菜。“有机消费”在这个以农业为传统的古老国度日渐升温。
双节将至,尤其在传统中秋节的前夕,走亲访友是习俗,消费者少不了要买几件礼品去亲属好友家串门做客,在送礼送健康理念的盛行下,有机食品成了大家的目标“礼品”。
有机食品对环境要求极高,禁止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转基因技术,必须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正是因为有机食品在种植和养殖方式远离农药残留、远离污染,在营养和绿色健康方面是许多食品无法比拟的,种种唯一的特性让有机食品成为了佳节礼品新宠。
有数据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市场目前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递增,今年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而中国在其中的比例有望达到1%至1.5%。
在浙江许多城市,有机蔬果专卖柜、专卖店日益增多,以有机食品为主题的餐厅也应运而生。专家认为,“有机消费”趋热,有助于推动中国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而积极发展有机农业,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更可有效推动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酒之香醇
世界上三大古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唯黄酒源于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的黄是哺育华夏子孙的母亲河——黄河的黄,是生养炎黄子孙的大地—黄土地的黄,是中国人的肤色的黄。
一般人们口中所说的中国酒,就是黄酒,也就是绍兴酒。
绍兴酒起源于何时已很难查考,目前只能靠文物考古进行推断,初步认为位与余姚河姆渡文化和杭州良渚文化中间的绍兴,酒的起源应与之同步。其证据是河姆渡文化出土大量的粮食(水稻)和类似酒器的陶器。这样推测绍兴酒应起源于6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期。
绍兴有酒的文字记载当推《吕氏春秋》和《左氏春秋》。在《吕氏春秋》“卷九季秋纪第九顺民”这一篇中,有“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的记载。说的是越王勾践出师伐吴时,越城父老向他献酒,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们迎流共饮,于是士气大振……由此可见,2500多年前的越人已将酒融入政治经济活动中。
绍兴酒正式定名始于宋代,并开始大量输入皇宫。明清时期,是绍兴酒发展的第一高峰,不光品种繁多、质量上乘,而且产量高,确立了中国黄酒之冠的地位。当时绍兴生产的酒就直呼绍兴,到了不用加“酒”字的地步。“越酒行天下”,即是当时盛况的最好写照。
以绍兴为代表的浙江数千年酿酒历史,造就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为丰富的浙江酒文化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千古佳话,名酒之乡的绍兴也成为了一道独特靓丽的人文景观。绍兴酒文化激起了历史长河之中的每一个精彩浪花,把浙江酒文化发掘推向了一个历史高潮。海之盛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多数时候是诗人们的创作之源泉,也是文学作品中美的象征。黑格尔说,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有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进入以海洋命名的21世纪,人类呼唤的是回归大海的希望。
滨海而居、伴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浙江人,已经深深地烙上了蓝色的印记。绵长的海岸线,是浙江人拥有的最大资源。
作为蓝色产业之一的浙江渔业,资源丰富,因种类繁多,错综多样,故有海错之称。浙江的海产品图谱上,素有“东海鱼仓”和“祖国渔都”之美称的舟山因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显得特别闪亮。也由于附近海域自然环境优越,饵料丰富,给不同习性的鱼虾洄游、栖息、繁殖和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共有海洋生物1163种,按类别分:有浮游植物91种、浮游动物103种、底栖动物480种、底栖植物131种、游泳动物358种。捕捞的主要品种有带鱼、鳓鱼、马鲛鱼、海鳗、鲐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子蟹和虾类等40余种。从鲜活水产到风干鱼、腌鱼等海产品的贸易从来都很兴旺。号称“小上海”的沈家门,是我国最大的渔港和海水产品的集散地,向有“渔都”之称,它与秘鲁的卡亚俄港、挪威的卑尔根港并称为世界三大渔港,这里的海水年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商品鱼占了全国的1/2,在全国排名第一。
如果将浙江的宁波、台州、舟山、温州等地的滨海城市穿成线,一定将是一场海鲜的华美盛宴。茶之浓郁
悠悠茶香伴随悠悠古韵持续了悠悠千古,厚重的文化缓缓地沉淀在茶水底部。茶,一直以来都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和文明的象征。
茶叶在浙江栽植最早是三国时期,据《临海县志》引用抱扑子《园茗》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据陆羽《茶经》记载唐时浙江茶区分为浙东浙西,浙西有湖州的长兴县、安吉、武康,杭州的临安、於潜、钱塘,睦州的桐庐;浙东有越州的余姚,明州(宁波)的[贸][ㄗ]县,婺州(金华)的东阳,台州的始丰(天台)等。除了以上几个地区,另外占有关文献记载,还有温州地区的永嘉,《永嘉图志》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还有睦州的淳安,《严州府志》载:“淳安茶旧产鸠坑者佳,唐时称贡物”。可见唐宋时期浙江的茶区已经遍及全省了。浙江茶文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具着重要的地位,这包括它的茶叶种植区域、茶叶产量,以及在历史上就形成的茶文化向外(如日本、朝鲜等国家)的传播。
对浙江的很多地方来说,茶文化不仅仅只融入于一份茶礼品,更多的是将茶文化打造成一项新的产业。例如杭州,就将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悠久的茶史孕育出灿烂的龙井茶文化。作为中国第一名茶的西湖龙井,长于西湖,吸西湖之灵气,阅尽古来春光秋韵,是西湖的精神。如何获得更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才是对一份城市礼品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青瓷华章
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演绎了一篇华章,以它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阿拉伯人称其为“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
古代主要生产青瓷的窑系有越窑、龙泉窑、官窑、哥窑、汝窑和钧窑等,窑址遍布大江南北。从而使青瓷在胎质,釉质和色泽上都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青瓷局面——越窑、龙泉窑釉“千峰翠色,类冰似玉”,官窑、哥窑“釉厚如凝脂,冰裂纹见长”,汝窑、钧窑“釉色淡如天青,浓如天蓝,晶莹如美玉”。
人们向来把玉器作为祥瑞和美好的象征,青瓷正是追求这种晶莹青翠、澄沏无暇的美玉效果。美丽的青瓷釉色晶莹丰润,享有“如冰似玉”及“温温如玉”之美称。
优美的青瓷作品,不但有翡翠般的秀色,碧玉样的润泽,紫口铁足和釉面开片,还有古朴优美、端庄秀丽、凝重大方的造型。
青瓷的色调是由胎釉的铁含量和釉层厚薄以及烧制温度和窑位等工艺决定的。用复杂的工序烧造出的瓷器釉色青碧,釉层厚润,可与翠玉媲美,人们常用“千峰翠色”来形容青瓷釉色之美。这种美丽的青瓷釉,在艺术上对美化瓷器的作用,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千百年来,青瓷在国内外有极高的评价,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誉。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这些精美的瓷器和制瓷技术传到世界各地,不论是工艺技术、造型艺术还是视觉感受,青瓷艺术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顶点,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闪耀着祖国优秀文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