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处禹迹点有了统一标识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4 浏览量:10

记者

徐霞鸿

55处绍兴禹迹点,有了统一标识!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创,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设计制作的“禹迹标识”将以设立标牌的形式,陆续出现在绍兴各禹迹点。

这是绍兴继禹迹图编制之后,又一种研究与传播大禹文化的创新。这种首开其先的绍兴实践,在省内、国内甚至全东亚的禹迹留存地区都有一定示范意义。

集思广益,

“禹迹标识”新鲜出炉

由“绍兴禹迹”书法、大禹像、“缵禹之绪”印章、“会稽山”与“水”字、二维码、“监制单位及编号”等元素组成——经过2个月的设计,绍兴“禹迹标识”最近新鲜出炉了。

“其间,我们认真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广泛征求国家、省、市内外文物、水利、文史、文旅、传媒等方面专家学者意见,并得到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等单位的指导。”绍兴市鉴湖研究会会长邱志荣告诉记者,受市文广旅游局的委托,他们具体负责这个绍兴“禹迹标识”的设计工作。

邱志荣认为,由市委宣传部、市鉴湖研究会在“2018年公祭大禹陵典礼”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绍兴禹迹图》,是我国第一张区域范围内编录最完备、最系统、规模化的大禹文化遗产的分布图,是经过多方专家、学者研究、论证的学术成果。设计绍兴禹迹标识,实际上是《绍兴禹迹图》的一种深化与落地。

“通过设计、比较、选择,最终定下的这个‘禹迹标识’,其主要元素都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邱志荣向记者一一解读。

“绍兴禹迹”书法。为隶书,源于《绍兴禹迹图》题字。这样的设计,使标识与《绍兴禹迹图》形成一体。

“大禹像”。出自山东武氏祠汉画像,这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广为流传的大禹刻像。

“缵禹之绪”印章。由我国著名篆刻大师张国维刻制。文字出自《诗经·鲁颂·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寓意要继承大禹未尽的事业,勉励后人学习大禹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会稽山”与“水”字。会稽山是大禹治水取得治水经验、地平天成、毕功之地,也是大禹大会诸侯、“会稽”命名、归葬、祭祀之地,有着无可替代的禹文化资源。而治水是禹文化的主题,在会稽山之下将《说文解字》中的“水”字纳入其中,更显其治水伟业,文史鸿深。

此外,监制单位为“绍兴市文物局”和“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体现了制作管理的规范性和学术的严谨性。

设立标牌,

链接禹迹的延伸阅读

“禹迹始于西周,是以九州为华夏疆域,形成最早中国地理概念的历史见证。汉代完成了这一文化进程,是大禹形象集大成的时期。禹迹标识以山东嘉祥出土汉画石为底本,非常好。设计稿基本忠实于汉代禹形象,值得肯定。”

作为绍兴禹迹标识设计评审组组长,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谭徐明给出了她的专业意见。

完成设计后,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紧接着开始了“禹迹标识”标牌的制作。“绍兴禹迹,共有55处。”邱志荣说,按要求,在这段时间,他们就会陆续安排在绍兴各禹迹点设立标牌,“标牌的版本也设计了铜标、石柱等三种,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比如在建筑内的,可以用铜标;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可以用石柱形式”。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块标牌上还印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链接的是禹迹的延伸阅读,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实现绍兴禹迹导览的功能。”绍兴市鉴湖研究会副会长金小军具体负责这一工作。

他告诉记者,正在开发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绍兴电子禹迹图”,可以从三个核心维度为游客提供观赏与便利:第一,禹迹导览,即720°全景禹迹及周边地点等服务;第二,禹迹导游,即基于位置的禹迹点智能语音讲解服务,并提供禹迹点历史材料、图片信息、语音视频等信息;第三,禹迹导航,即禹迹旅游线路的实时位置服务,引导游客快速便捷地找到目的地。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游客体验到更加自由自在又贴心细致的禹迹旅游服务。”市文广旅游局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这既是大禹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播,也是绍兴探索全城游的一种极好模式。“游客可以跟着这些禹迹标识一一打卡,进行深度游。”

首开其先,

绍兴实践的样本意义

“禹是沁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祖先之神、道德之神和治水之神,禹迹标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非常必要。绍兴首开其先,为禹迹留存地区树立了榜样。”

在邱志荣看来,推出绍兴禹迹标识,在文史、文旅、文创上深化绍兴大禹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尤其是对于绍兴争创文化高地,意义重大。

“禹迹标识”的落地,就像之前绍兴率先启动禹迹图的编制引发全国的关注与跟进一样,这种绍兴实践是具有示范意义的。

实际上,绍兴这个标识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国际化的因素。比如标识中大禹像的选择,就是基于禹迹面向全国及国际化考虑的。

“开始,我们准备了三个方案,分别是山东武氏祠画像、绍兴市大禹陵景区会稽山上的大禹像,以及《绍兴禹迹图》上的大禹像。后来,经过专家评审,选定了山东武氏祠汉画像,因为这是中国和东亚地区广为流传的大禹刻像,更具有国际意义。”作为“禹迹标识”制图人,绍兴市鉴湖研究会的景观设计师戴秀丽补充说。

细节处的设计也考虑得非常周到。“比如大禹像脚上的靴子,原来的设计比较简单,有点像布鞋,专家们提出,最原始的大禹像脚下着‘毳’,即兽皮的鞋,适合在泥泞的路上行走,而且要把裤腿装进去。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比较与修改。”戴秀丽说。

市文广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绍兴“禹迹标识”以国际化的标准和高度来设计,同时又具有可复制性和易推广性。在绍兴先进行试点,将来这种标准有望推广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东亚地区。绍兴必须在研究与传播大禹文化的领域抢占高地、走在前列,方无愧于“东亚文化之都”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