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故里到咸亨酒店、从阿Q到茴香豆,鲁迅IP已成为文旅富矿。如今有企业把目光瞄准鲁迅笔下的草木——从鲁迅喜爱草木本身到其文章中提到的草木,将打造鲁迅草木园。
该项目由柯桥区旅游发展集团打造,占地5000余平方米,一期方案已经敲定。“草木园+鲁迅”,鲁迅草木园颜值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王宏超
人生与草木的交织
草木园,一种文雅的称呼,在通常理解中等于是指植物园。目前在绍兴主城区范围内,对该领域的建设尚属空白。浓荫蔽日、花木葱茏,纯属于天然的东西,为何要以“鲁迅”来命名草木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草木谱作者》薛林荣梳理鲁迅与草木的故事,给出了解答:“从鲁迅的祖父为他取名那一刻开始,他便与草木结下不解之缘,一辈子与草木有着特殊情感联系。”
鲁迅原名周樟寿,属家族的寿字辈,他和他的兄弟名字中都有“木”字旁的字。鲁迅字豫山,后改豫才。“豫章(豫樟)”,在古籍中是枕木与樟木的并称,或指樟木,枕、樟是同类的参天大树,豫、樟合用常喻为“栋梁之材”。我们熟悉的“周树人”是鲁迅17岁进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时所改,名字中的“树”也与草木有关。
幼小的鲁迅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收获快乐,喜欢读清代园艺学家陈淏子77岁时写成的《花镜》。留学日本期间,他笔下“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被认为是对樱花的经典描述。1909年归国时,鲁迅特地带回一株“水野栀子”,起初栽种在绍兴老家的庭院,后来赠给了表弟郦辛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鲁迅翻阅古籍,汇集草木著述,甚至抄录了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
鲁迅喜欢花草,绝不是局限于纸上。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他多次带领学生去西湖周围的孤山、葛岭等地采集植物标本,在大自然中体悟草木的独特魅力。当时,鲁迅甚至打算编一部《西湖植物志》。在鲁迅纪念馆原馆长裘士雄看来,这份喜爱还影响了三弟周建人,促使后者成为小有名气的生物学家。
1912年,他随当时的教育部从南京到北平,入住绍兴会馆补树书屋,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时光。传闻院中槐树上吊死过人,学医的鲁迅则不怕。在槐树下,他与章太炎、蔡元培、刘半农、钱玄同等友人闲谈。槐树见证了笔名“鲁迅”的诞生,以及新文学诞生初期的冲天怒吼。鲁迅在《呐喊·自序》中特别提到这棵槐树。刘半农、孙福熙等人的作品里,也不约而同出现了这个意象——“绍兴会馆里的槐树”。
苏东坡不可居无竹,鲁迅则是居必有草木。鲁迅在北京八道湾胡同住宅前种有一株笔挺的杨树,风吹起来呼呼作响。此后每到一处,鲁迅都会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在厦门,他持续观察住所前“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开着秋葵似的黄花”。在广州,他的书桌上放着一盆水横枝,“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在上海,鲁迅没有放过大陆新村门外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直到上海的鲁迅墓前的两株广玉兰,草木陪伴了鲁迅一生。
作品中的经典草木意象
草木走进了鲁迅的生活,串联其一生经历,也当仁不让成了他作品里的亮点。鲁迅早年创作笔记小品《莳花杂记》,其中对植物的描写惟妙惟肖,不知道的以为是某位植物学家的闲来之笔。鲁迅对于兰花的喜爱,让世人知道“一叶兰”的存在,他曾这样写道:“掇其近者,皆一叶一华,叶碧而华紫,世称一叶兰”。裘士雄特别提到,鲁迅的曾祖母戴氏有种兰花的嗜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社戏》等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从中除了能看到绍兴风土人情,还窥见不少草木的特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经典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更别说《秋夜》里著名的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薛林荣认为,鲁迅偏爱通过描写花草树木,为文学作品营造别样的气氛。更为奇妙的是,鲁迅似乎给他的每篇重要小说都匹配了气质相符的树木。比如《药》中的杨柳、《风波》里的乌桕树等等。
在《铸剑》中,那“隐藏着夜气的杉树林”是眉间尺复仇的始发地,也是见证了复仇过程的地方。而在《高老夫子》中,鲁迅则别有意味地用到了桑树,通过高老夫在桑树上的两次吃亏,深刻诠释出人物的虚伪和窘态。
鲁迅IP的进一步开发
“打造鲁迅草木园,借助植物营造文学作品的场景感,彰显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希望这种方式能吸引到更多游客。”薛林荣说。
草木园项目起初构思之时,最先想到便是鲁迅作品里的各种植物。柯桥区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芳认为,既然鲁迅作品里的草木,成为了经典的文学意象,那么如今营造类似的场景,也会给游客以丰富的联想。徐海芳还补充说:“草木园有了鲁迅的加持,观赏便不止是观赏,游客可听可看可闻,收获思考和感动。此外,借助鲁迅作品在中小学生中的影响力,还可发展研学游、亲子游等。”
鲁迅草木园项目所在地,原是柯桥区鲁镇街区和新建剧场中间的一块空地。越城区鲁迅故里早已是鲁迅文化的地标,镜湖新区北部已有植物园的规划出炉。如何利用好这块空地,与二者错位发展,成了相关方面思考之难题。随后开发者受《鲁迅草木谱》一书的启发,将项目定名为鲁迅草木园,决定把鲁迅生命里、作品中的草木形象和故事,做一个集中呈现。
在项目筹备期,柯桥区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请教学者、搜集资料、召开研讨会。
目前,鲁迅草木园一期规划大致确定,占地5000余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南、北两条游线,北线以鲁迅的人生经历为脉络,串联各色植物,将那些与之发生过交集的植物一一罗列。可能会移栽鲁迅亲手种植的枣树或“水野栀子”等作为点睛之笔。南线则围绕鲁迅作品,将鲁迅笔下的植物“挪”到现实中,尽可能复原作品里描绘的场景。
记者了解到,尚未敲定的二期工程项目将结合专家建议,适当加入体验式项目、主题场景及研学游配套设施。徐海芳希望,草木园建成后能与鲁镇构成“鲁迅故事”的风景带,与越城区鲁迅故里等实景旅游错位发展,互为补充,壮大绍兴鲁迅文旅事业。
如何吸引年轻人是鲁迅草木园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旅游专业教师徐喆认为,可以采用高超的园艺技术,打造高颜值景观组,切忌建成说教式、文化味过浓的植物园。他解释道:“当下短视频、直播已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其讲求直观、生动,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让更多人记住这里,也能带来更多流量。”他认为,近年来,例如樱花的爆红主要因为颜值高,鲁迅草木园如果颜值在线,就能吸引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汉服爱好者,渐渐成为旅游打卡地。
浙江亚都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绍兴如能把“鲁迅”这个IP做深做透,还是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他说:“鲁迅故里很多游客,就是冲着鲁迅来的,他们有强烈的鲁迅情结。但古城狭小的空间难以施展,很多游客直呼不够尽兴。”他认为鲁迅草木园作为有效补充,呈现形式又与绍兴常见的古街古巷不同,可以在延长游客游玩时间的同时给游客带来一定的新鲜感。
市文旅集团营销部相关人士指出,鲁迅草木园项目的启动,反映了当前旅游发展的趋势——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文旅项目不怕“小而精”,只要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充分挖掘内容,塑造项目的个性,往往能得到游客喜爱。放到鲁迅草木园来看,它找到适合自身的赛道,锁定自己的目标客群,未来就能成为“小而美”的文旅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