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今天是从古到今天上人间,是第一件称心满意的事啊……”央视牛年春晚戏曲联唱《盛世百花园》中,钱惠丽一亮相一开腔,一个潇洒飘逸、委婉动人的“贾宝玉”便在全国观众面前呈现出来。
她是怎样走上央视春晚舞台的?这一段《红楼梦·金玉良缘》的背后,又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记者对此专访了诸暨籍越剧表演艺术家、上海越剧院副院长钱惠丽。
记者
徐霞鸿
“观众不能来,我们就奔向观众”
在此前上海媒体对钱惠丽亮相央视牛年春晚的报道中,用了“空降”一词。与大多数演员不同的是,钱惠丽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的电话,距离除夕已经不到10天了。
“2月2日,那天上午我手机关机,等下午打开时,发现有许多未接来电。”钱惠丽坦言,这不是她第一次接到央视春晚导演组的邀约了,此前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都没有成行。但这一次,她立刻就答应了。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防控的影响。“观众不能来,我们就奔向观众。”钱惠丽说,
这一年多以来,很多观众没办法到剧场来看她们的演出,“岁末年初,有好多观众票都买好了,却临时来不了。既然大家都就地过年,我们演员就走上电视,在荧屏上奔向观众”。
在这样的情况下首登央视春晚舞台,让钱惠丽觉得特别有意义。“正好可以通过央视春晚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给大家‘送戏上门’。”
钱惠丽真正赶到北京央视春晚彩排现场时,已是2月6日了。“因为大年初八,上海越剧院要在天蟾逸夫舞台演《玉簪记》,2月5日还有一场响排(有乐队参加的排练),我没办法立刻动身。”钱惠丽说,2月4日上午,她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做了核酸检测。
“医院里,很多人排队在做核酸检测。我一开始只穿了一件羽绒服,但跑来跑去出了一身汗,又在室外排队,风一吹,更冷了。我怕着凉,嗓子要哑掉,赶紧打电话让家人又送了一件羽绒服过来。”就这样,穿着两件羽绒服,排了三四个小时的队,钱惠丽终于做好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6小时就出来了,当晚我又去了一趟医院,取了纸质的检测报告。”
钱惠丽说,为了充分保证大家的安全,央视春晚节目组每隔两天接受一次核酸检测。“我到了北京以后,又做了两次。”
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一秒入戏”
到了北京以后,钱惠丽来不及休息,立刻去了录音棚录音。
“央视春晚节目精确控时,以秒计算。”钱惠丽说,她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邵雁、福建芳华越剧团的陈丽宇合作这出《红楼梦·金玉良缘》,正常情况下有2分多钟的演唱时长,但融合进春晚的戏曲联唱《盛世百花园》中时,导演只给了55秒时间。“第一句该如何展开,节奏该如何把控?唱词、情绪的和谐,需要高度集中精神。”
作为在这个片段中第一个亮相的演员,钱惠丽需要在完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带领观众“一秒入戏”。不过,这难不倒经验丰富的钱惠丽。短短一个小时,她就完成了录音、微调,然后马上赶往央视化妆、走台、排练。
“除夕夜,我们的演出时间是晚上10点半,但当天下午3点半,我们就开始候场了。”钱惠丽说,春晚后台是分区域候场的。“演出结束后,我们先回了宾馆,赶在半夜12点之前吃了几个饺子,就算是年夜饭了。”
在钱惠丽眼里,这是这些年来她吃得最简单的一次年夜饭,也是她度过的最隆重的一个除夕夜,因为她可以和全国的观众一起过年。“央视春晚灯光华丽,舞台有三层楼高,镜头转过来时,演员们错落有致,每层都有人,武戏演员翻滚跳跃,好看也辛苦。”她说,毕竟是大舞台大场面,舞台的变化有很多和平时看戏不同。这次的《盛世百花园》,以景观式舞台设计和嘉年华的形式展现了美学传统,涵盖了京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等剧种,充分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演出结束后,钱惠丽收到了许多戏迷朋友发来的祝福短信。其中,有不少是来自家乡人民的,她特别在意,也特别感动。
一部《红楼梦》,演了1000多场
“从1980年在诸暨越剧团排演《红楼梦》起到现在,我已经演了1000多场《红楼梦》。光是《红楼梦·金玉良缘》这一段,恐怕唱了有几千次了吧。”电话那头,钱惠丽和记者讲起自己与《红楼梦》之间的情缘时,深有感触。
钱惠丽说,1980年1月,她就是唱着“金玉良缘将我骗”考进了诸暨越剧团。半年后,她第一次在绍兴参加文艺汇演,也是用一出《宝玉哭灵》得了奖。“钱惠丽演的贾宝玉,潇洒飘逸,委婉动人,以颇具徐派神韵的唱腔和表演,强烈感染了观众……”这是当时的媒体在报道中给予她的点评。
也是因为《红楼梦》,钱惠丽后来在上海邂逅了她的恩师徐玉兰,并成为她的入室弟子。之后进入上海越剧院,实现了自己的“红楼”梦。
从主演的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荣获飞天奖一等奖,到第一次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经典唱段带到了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40年来她演得最多的角色就是贾宝玉。在观众心目中,钱惠丽这个名字,几乎就是贾宝玉的代名词。
“徐派艺术唱腔特别难,低音、中音、高音区都要饱满有力。角色世界里,没有随性,没有想当然,每个动作、每个字都经过千万次推敲。”无论演了多少次贾宝玉,钱惠丽都会将其作为第一次那样认真地对待,这也是一位专业演员的职业素养。
用家乡特产“清明粿”总结表演
当然,对一位希望突破自己的演员而言,一个角色的成功,绝不是终点。
“徐玉兰、王文娟老师的《红楼梦》是不朽的经典之作,也是越剧艺术的财富。我当然要传承《红楼梦》,但也不可能一辈子只守着《红楼梦》。”钱惠丽说。
事实上,作为当代越剧徐派小生最具代表性的传人,钱惠丽除了演“贾宝玉”,还演过很多人物,邢月红、韩非子、李商隐、皇帝玄凌……她尊崇四个字:一戏一腔。
“我喜欢让学生给我挑刺,如果在我的脸上看到了上一个戏的角色表情,就马上喊停。”钱惠丽说,她用家乡特产总结出了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清明粿”式演剧法。“‘清明粿’是一种诸暨名点,它将糯米、晚稻米、艾草捣烂揉碎,再包入竹笋、豆腐、肉丝、咸菜、野菜等食材制作而成。在舞台上也是一样,只有把钱惠丽‘揉碎’了,角色才能‘活’在观众心里。”
敬业的演员都在追求“不重复”,知易行难。“写剧本,如果观众猜到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好玩了。演戏同样如此,如果观众预料到你会怎么演,就会失去兴趣。好演员,必须反着来,和自己的本能对抗,排除脑海中出现的第一种演法。那是你最驾轻就熟的套路,观众最熟悉的形象——安全,然而无趣。”钱惠丽说。
采访接近尾声时,钱惠丽向记者坦言,近乡情怯,这些年回家乡演出的时间并不算多。但离乡多年的她,内心对于家乡总是惦念的,也希望家乡绍兴发展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