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静静
“大家互相让一步嘛!”春节前几天,上虞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交调委”)派驻丰惠交警中队的调解员王东泰,在一群当事人中来回劝说,额头上沁满了汗珠。经过耐心劝解,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终于安静下来。
上虞区有12名交通事故专职调解员,像王东泰一样,其他人也经常出现在各交警中队的调解工作室。2019年至2020年,他们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3801起,其中重大事故纠纷调处成功率为99.39%,涉及赔付金额3160.71万元。纠纷就地化解后,没有出现一起反悔或上访现象。2020年,上虞区涉交通事故诉讼案件同比减少28.15%。近日,这个12人团队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调解有“秘笈”
“出了这事故,我们的人也没了,谁说都没用,赔偿款一分都不能少。”“我也受了伤,现在手上还吊着绑带,家中实在拿不出钱了。”……在上虞城区交警中队调解工作室,常常一进来就是一屋子人。开始时,双方满是情绪,拉长脖子比声高。随着调解员的介入,双方慢慢平静下来,认识差距一步步缩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责任方往往想少赔些钱,受害方想多赔些。我们的作用,就是通过耐心细致工作,让双方缩小差距,最后能心平气和走出这扇门。”上虞区交调委主任陆银龙说,来城区中队调处的事故,大多颇为棘手。比如,电动自行车与行人相碰撞,双方都没有保险等保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死亡或伤残,等等。
12名专职调解员如同医生,给当事双方号脉并对症下药。
60多岁的任某受雇于一名车主,驾驶一辆普通货车拉货。2019年底的一天,他驾驶货车在长海公路章黎村路段的T字路口,与骑电动自行车的潘某发生刮擦。潘某倒地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经现场勘查以及相关调查,认定系同等责任事故。可潘某儿子不服这个结果,认为系对方车辆刹车不灵才致父亲伤重不治而亡,数次上访。
2020年6月17日,上虞区交调委组织双方调解。见车主在场,潘某儿子十分冲动:“都是你们不对!”
“吵吵闹闹解决不了问题。”3名调解员轮番给潘某家人耐心细致讲解法律常识和赔偿政策,同时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经过努力,保险公司同意把非医保部分赔偿需扣除20%的扣除额度适当降下来。看到调解员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潘某儿子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最后双方都愿意作适当让步。调解3个多小时后,潘某家人拿到了全部赔偿款项,自愿写下息访承诺书。
陆银龙说,交调委的调解员们个个有诚心、耐心和责任心,让一起起事故纠纷最终得以化解,“我们的‘秘笈’是,面对面消怨气,背靠背解疙瘩,当场调解当场履行完毕,避免节外生枝”。
背后有“智库”
上虞区交调委成立于2011年11月,其中6名专职调解员驻城区交警中队调解工作室,另6名派驻丰惠、崧厦、小越、新区、东关、三角站这6个交警中队的调解工作室。
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之初,双方当事人往往各说各理、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调解员要有把控现场的能力,及时提出方案,让双方缓和下来,并一步步达成和解目标。
但有时候,难免会碰到一些不明真相或蛮不讲理的当事人。
去年8月的一天,派驻崧厦中队的调解员顾夏珍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的朋友高某也来了,听到赔偿金额不及预期,他竟指着顾夏珍的鼻子破口大骂。顾夏珍没与他计较这些,而是继续给他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严肃性。在顾夏珍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当事人当场和解。但事后,高某却打市长热线电话,投诉顾夏珍态度不好。“他一口咬定顾夏珍态度不好,我们问他怎么不好,他就说顾夏珍硬要他们提供资料。”陆银龙说,要当事一方提供资料,是调解规定程序,顾夏珍没有做错。后来,高某承认自己误会了。“这虽是起不实投诉,但我们还是将此事放在专题调解会上,相互交流经验教训及体会,让大家做得更好。”陆银龙说。
针对专职调解员少的现状,上虞全区21个司法所负责人任兼职调解员,协助开展工作。同时,设立法律、交通事故处理纠纷专家库,其中法律领域专家29人,技术领域专家6人。“实行点对点服务,有问题组织专题调解会,当面锣对面鼓,把话说透,有法可依、依法处理,复杂问题也能及时化解。”上虞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上虞区交调委也不断完善“四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与交通事故理赔服务中心、保险公司、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的工作对接机制,
全力开展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自2019年以来,上虞区交调委还依托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浙里调”微信小程序等在线矛盾调解平台调处纠纷,尽力给群众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