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3日在上海落下帷幕,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企业118家,拟中选产品158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2%。
这是国家明确要推动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后,首次国家层面的药品“团购”。首次纳入较多注射剂品种、集采药品降幅稳定、企业拟中选比例提高等都成为这次国家药品集采的“新”看点。
首次纳入较多注射剂品种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共有45种药品采购成功。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治疗领域,群众受益面进一步拓宽。
在此次集采品种目录中,包含了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呼吸道支气管炎的药物氨溴索、治疗过敏症状的氯雷他定、镇痛药帕瑞昔布与布洛芬等,都是老百姓常用药品中用药量较大的品种。同时也包含抗癌药品、糖尿病、精神类疾病用药,如抗癌药索拉非尼、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氨磺必利、抗糖尿病药物格列齐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集采首次纳入较多注射剂品种——8个注射剂品种,超过前三批的总和,集采覆盖药品剂型类别进一步扩大。
“相对于口服剂,注射剂安全要求更为严格,对质量监督和供应保障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说。
业内人士分析,注射剂的一致性评价规定出台较晚,目前针对注射剂的集采也只是开端,未来集采注射剂份额有望继续增加。
在158个拟中选产品中,包括156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个原研药,仿制药替代效应继续凸显。2个拟中选的原研药为氨磺必利片、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这将进一步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
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132亿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负责人介绍,按约定采购量计算,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132亿元。
降幅是衡量药品集采成效最直观的指标之一。相较于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降幅比例,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2%,降幅保持稳定。
备受关注的拟中选8个注射剂品种平均降价达到75%,其采购金额占此次采购药品总额的31%。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药硼替佐米注射剂为例,其单支价格从1500元降至600元,整个疗程可为患者节约费用约3.6万元。
一批常用药品、抗癌药品费用将明显降低——在常用药品中,如用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片),此次集采后每片价格将从9元下降到3元,整个疗程可节约费用约240元;在抗癌药物中,除降幅明显的硼替佐米注射剂外,索拉非尼单片价格也从95元下降到30元,按每天2片的服用量计算,每个月可为患者节约药费3900元。
其中,备受关注的2个拟中选的原研药均降价88%。
“过去原研药是卖方价格形成机制,患者没有发言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宇表示,通过国家药品集采,把患者福利保障放在第一位,转变为买方价格形成机制,可以避免卖方从消费者身上获取超额利润。
企业中选比例达77.6%
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现场氛围依旧紧张,现场报价、中选结果等仍是参选企业关注点。但不少参选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随着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参加国家药品集采的心态也更加平和。
此次国家药品集采共有152家企业参加,产生拟中选企业118家,企业拟中选比例提高至77.6%,为历次国家药品集采企业中标率最高。
与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相比,第四批药品集采进一步微调优化采购规则,将最多可中选企业数量从原来的8家增加到10家,进一步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集采政策的调整让市场竞争更为充分,也让大家能够公平公正争取到市场份额。”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药品集采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药品集采也将进一步倒逼药企加快转型,将关注点聚焦到药品研发创新。
此次集采,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氨磺必利原研药企业赛诺菲公司中选,单片价格由12元降至1.6元,患者每个月可节约费用约912元。
“我们用2个月的时间反复讨论与测算。”赛诺菲全国招标总监刘杰说,投标价格直至集采前一周才敲定。在他看来,从药品集采“4+7”11个城市试点到全国扩围再到常态化,国家政策一路优化,企业越来越有信心。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截至目前,国家药品集采数量不到200个,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将有利于扩大药品种类,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