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於泽锋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留下诸多古桥、古井、碑刻等历史遗存遗迹。
不过,有一处文保点有点特殊,它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处农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它是柯桥区唯一一处农场旧址,对研究清末当地资本主义萌芽情况有较大的历史意义,2008年6月被公布为绍兴县文保点。
隐于僻壤的百年农场
不久前,柯桥区一位地方文史爱好者爆料,他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农场,叫怡怡农场。这一发现,让他颇感兴奋。他直言,没想到如今还能够见到百年前的农场。
在大多数人眼里,绍兴是轻纺之城、黄酒之乡。除了这两张金名片之外,绍兴的农副产品尤其是茶叶贸易也十分发达。该农场的发现,对于研究清末绍兴农副产品的贸易情况,有一定的价值。
带着好奇,记者前去寻访这个农场。农场位于钱清街道九岩村九二自然村南面的白龙岗东坡,当地人又叫做桃园山。九岩村风光秀丽,水网密布,田畈纵横,苗木茂盛。怡怡农场临山而建,只有一条新建的水泥路可通行,边上还建有一个庙宇。抬眼望去,清风吹拂下,竹浪绵延。经打听,道路的尽头,便是怡怡农场了。
关于怡怡农场,《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载:怡怡农场在旧山阴县属九曲乡,距城五十里。
几年前,地方文物普查中,对该农场的情况也有所记述:怡怡农场由九岩村村民高莲芳于清光绪年间创建,由农场管理用房及农场园地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350亩左右。
管理用房坐西朝东,属清代风格,分前后二进,相对围筑而成,中隔天井,硬山顶,阴阳合瓦,面积近400平方米。第一进门屋原面阔四开间,现存南首二开间,保存状况较差。第二进正屋面阔四开间带前单步廊,二层楼房,现最南首一间已拆除。梁架均为五柱七檩穿斗式。门屋与正屋南北两侧用围墙连接,其中南侧围墙靠门屋处建有入口门斗。中间设天井,与正屋一样均为泥土地面。
据了解,在高莲芳经营时期,此处农场主要种植毛竹、茶叶以及青梅、桃树、柿子、栗子等,是绍兴县(现柯桥区)首次发现的农场旧址,对研究清末当地资本主义萌芽情况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即将湮没于历史烟尘
百年农场,在岁月的侵蚀下,现状又是如何呢?
时光流逝,农场也几经易主,如今留守在这里的是一对老夫妇。男主人今年80多岁,叫金炳权,他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坐在椅子上,一副怡然的神态。近旁,有他自己动手编织的竹篱笆,手艺相当不错。
听他介绍,他们承包该处农场已有30多年了,主要是在山上种植一些农作物以及杨梅、桔子、水蜜桃等水果,每年都会有游客来这里采摘,经济收入还算可观。30多年前,金炳权在路口处栽种下一棵香樟树。如今,这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已成为该农场的一处路标。
对于记者的造访,金炳权夫妇并不觉得意外,他们泡了一杯茶,以示欢迎。这么多年以来,尽管怡怡农场地处偏僻,但不时有人寻访到此,只为一窥百年农场的模样。特别是2008年6月12日怡怡农场被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点后,来此考察的人更多了。
在农场的路口,立有文保点的牌子。不远处,还立有一块较新的标识牌,上面有怡怡农场的介绍。
山脚,是金炳权自建的农用房,他们夫妻俩的生活起居都在这里。沿山脚往上走一段路,便可以看到那个建成于百年前的农场管理用房,只是入眼处,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原本粉刷洁白的墙壁上,青污斑驳,各种藤蔓植物沿着残破的墙壁四处蔓延,园地已多被荒草覆盖,掉落的砖块碎片随处可见。
据金炳权介绍,当时,这处农场在当地十分有名。这里原本有8间楼房,建造得考究气派。农场创建者高莲芳曾雇了40多个长工居住在此,照看农场。记者踩着泥泞的山路,近前观看,现在可以看到的,除了一间正屋还算保持相对完整,多数房屋已经倾圮。金炳权用自制的竹篱笆在原有围墙的基础上围出了一个院落,靠近此处,犬吠连连,推开破旧不堪的柴门,里面还圈养着几只山羊,一见有人过来,它们都警惕地缩在一个角落里。
几年前,曾有人到访这里,并用视频记录下这里的样貌。相较于之前,如今这里显得更加破败了。
生活在此处30多年,金炳权早已习惯了,他对这里的感情很深。他说,山上土质疏松,再加上雨水冲刷,房屋要比平原上的房子破败得更快一些。如果不加以修缮,再过几年,这里的房子可能都会倒塌。到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堆堆乱石了。
背后的故事值得挖掘
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对于农场主高莲芳并不陌生。高家,不仅在钱清当地,对于当时整个绍兴而言,都堪称望族。只是因为历史原因,高家不复往日繁华,高家后代也都迁居海外,有不少定居在日本。
作为农场主,高莲芳是一位较早接受新思想的地方民族资本经营者。他的父亲名叫高云卿,经营过“保昌”钱庄(后改“元昌”),颇具家资。高云卿还曾作为绍兴工商界首脑之一,得到过孙中山的接见。对于绍兴企业家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在当地发展民族资本,孙中山对此高度赞扬。
高莲芳利用这350亩的山地,种植竹子、茶树和桃、李、梅、柿子等经济作物,不仅一年四季水果不断,闻名四乡,而且茶叶也誉满中外,其中“九曲朦雾茶”曾出口英国、日本,供不应求。
闲谈中,一位老人回忆,他小时候还吃过不少山上种植的水果,柿子、水蜜桃、杨梅等等,大的柿子能够达到一斤多一个,水蜜桃个大多汁,都属于优良品种。只是后来,这些果树都被村民们当做柴禾砍伐掉了,连带留存的房子,有不少都遭到破坏,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房屋材料被拆卸下来,挪作他用。
如今,百年过去了,怡怡农场与昔日的样貌已大相径庭。远远望去,山头依旧是那个山头,但已不复昔日繁华,唯有几间破旧的楼房,还诉说着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这样的农场,在整个绍兴范围内,也并不多见,如果能够在现存的基础上加以修缮,并对其史料加以佐证和挖掘,这或许比在书中看到只言片语的介绍,要有意义得多。”对于该处农场遗址,有文史研究者这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