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水墨的创意传播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鲁迅小说《阿长与〈山海经〉》成动画片

最近《光明日报》在盘点“让国画动起来的年轻人”时,一部创作于5年前的动画被再度提及。

作者是32岁的北京人王星晨,她创作动画短片《阿长与〈山海经〉》,用饱蘸水墨的笔触绘制出鲁迅小说的独特韵味。

记者

王宏超

在小说的基础上再创作

从小桥流水到古色古香的三味书屋。老先生操着浓重的绍兴口音一字一句念着《三字经》,下面的学生们也跟着摇头晃脑,有样学样。这个颇具江南风情的场景,便是动画短片的片头,还原绍兴鲁迅故里现场。这是王星晨多次到访过的地方,她对此印象深刻。

该片故事的展开:有调皮的孩子偷偷画了先生的肖像画,丢来丢去,相互取笑,结果被先生发现了。刚好拿着毛笔的男孩被先生盯上,他成为受处罚的对象。放学后,被打手心的他,心情低落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到了家门口,一位佣人打扮的圆胖中年女人检查他的手掌,告诉了太太。于是男孩被关进杂物间反省,这时他在某个角落发现了一本插画版《山海经》。这便是儿时“鲁迅”与《山海经》的邂逅。

这段描述与原著有明显差别。原著里是阿长给“我”带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即便刻印粗糙,“我”还是视若珍宝。

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改动不止一处。比如刚发现《山海经》的时候,因为小主人公“鲁迅”看书入迷,书中形象跟着来到了“现实”中,出现了各路可爱的神兽鬼怪的幻象,围绕在小主人公的四周。

“鲁迅”把《山海经》带到了三味书屋,上课时开小差偷偷翻看几页。即便如此,也难逃先生的法眼,先生当众撕毁了《山海经》。这也是新添的情节。《山海经》被撕毁后,“鲁迅”像丢了魂一样。阿长看到后,于心不忍,便去向先生讨来残书,偷偷帮忙修复,撕裂的地方用毛笔细细补画。

接下来便迎来短片的高潮部分。修复完的《山海经》外表像新的一样,愈显珍贵。“鲁迅”看到后,大喜过望,扑到长妈妈怀里,眼泪夺眶而出。这时,书中小怪物在长妈妈身后偷偷亮了个相,这个可爱形象,给这部时长13分钟的动画片画上了休止符。

与原著相比,动画片人为制造了“打手心”“关禁闭”“撕书”等几处冲突,又将原著中“买书”的情节升级为更富有人情味的“补书”。同时,将小说中阿长喜欢说闲话、睡觉喜欢摆个“大”字的情节保留。可以说,这是一次基于原著小说的成功创作。

反复推敲成就其品质

这些曲折连贯的情节,是王星晨反复思考的结果。她告诉记者:“《阿长与〈山海经〉》是她在东京工艺大学读硕期间的作品,创作延续了两年时间。单是思考剧情,就花费了很多心血。王星晨回忆:“创作刚开始,我想动画的情节如果按照原著一成不变地走,会不会很无聊?”这样的想法与导师三善和彦一致,后者看过文章后,认为这篇文章从文学角度来讲是好文章没错,

但是并不是好的动画片剧本,需要改编。

三善和彦要求王星晨列一个表,就写“起、承、转、合”四项。但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要寻找创造素材,尽量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地改编。王星晨不光研读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还阅读了鲁迅写家乡绍兴的文章,同时搜集了民国时期的资料。

王星晨坦言,自己在改编的过程中几度陷入迷茫。大幅度改动原著真的合适吗?怎样改编才是合适的?经过几番研究思考,她得出结论,就是在忠于作者表达的基础上改编。而她总结的“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原著中有很多缺点的那个阿长最后买了“鲁迅”日思夜想却怎么也买不到的《山海经》,给他带来冲击和感动。王星晨认为把握这条主线不偏离,就可以了。

敲定主线后,王星晨开始了一遍遍完善剧本。其间剧本被否定多次,比如砍去了“老鼠娶亲”部分,总体来说是往简洁明朗的方向发展。三善和彦仍认为剧本太长,随即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将剧本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年的鲁迅遇到奇书《山海经》,第二部分表现阿长内心的真善美,分别完成后,再衔接在一起。

创作中为了追求原汁原味,配音用上了绍兴方言,得到绍兴知名电台主持人曹可扬的帮助,呈现出不错的效果。“阿长的配音起初找的是一位绍兴中年妇女,但声线太过柔和,后来找到男配音,经过后期技术处理才感到满意。”王星晨说。还有,结尾处一个小怪物的亮相,原本按导师建议,可以来个欢天喜地的怪物“大集结”。王星晨很犹豫,在她的理解中,鲁迅原文的情感表达是内敛的、克制的。最后王星晨坚持了自己的想法。

创作固然艰苦,但也成就了其品质。作品最后呈现的效果,不仅得到业内认可,亮相国内多个动画展,还得到了“果壳网”、国内首个动画爱好者分享平台AnimeTaste(品赏艾尼莫)等的专题推荐,在网络上小火了一把。

结缘鲁迅又出新作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学本科期间,王星晨已参与创作了动画《老人与小猪》。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王星晨看到了“水墨动画的高光时刻”。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水墨动画,将中国画的精髓与动画的叙事方式有机地结合,很好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在东京工艺大学的教室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30年前创作的作品被反复播放,牢牢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尤其是特伟、钱家骏等人创作的《牧笛》,水墨晕染的效果惊艳,无形中影响了王星晨创作的思路。

王星晨更在意创作内在的给养。她认为,现在许多“中国风”流于形式,创作的着力点始终是内容,最重要的还是怎样讲好故事,怎样消化吸收前人的、传统的东西,产生共鸣,然后表现出来。本次创作,她一头扎入鲁迅作品里,从中读出了滋味,读出了感悟。在王星晨眼里,动画或者其他形式的再创作,读原著、熟读再三非常重要。

王星晨的母亲任职于北京鲁迅纪念馆,可以说和“鲁迅”走得很近。“起初觉得鲁迅是板着面孔的严肃形象,作品读起来也不是很通畅。”王星晨笑道,等到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捧起《故事新编》读了起来。

《故事新编》是鲁迅摘出几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经过自己加工改编而写成的一本文集。读完以后王星晨觉得挺有意思,还很佩服鲁迅的脑洞。随后她又读了《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是这部文集里的第二篇散文。

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来创作动画?用王星晨的话说,就跟谈恋爱一样,看对眼了,有共鸣。她回忆:“当时读过以后心揪了一下,感动的同时,觉得自己特别能理解鲁迅成年之后回忆起对阿长那种又爱又恨的感情,以及沉浸于回忆最后竟无语凝噎的状态。”

创作完《阿长与〈山海经〉》后,王星晨引起了一些鲁迅研究者的注意,她的创作谈还发表在《鲁迅研究月刊》上。2014年毕业回国后,她没有从事动画工作,目前在一家游戏设计公司上班。王星晨仍然喜欢鲁迅作品,时常拿出来翻看,最近就在反复读《铸剑》和《狂人日记》,还时刻关注着学术界鲁迅研究的动向,学者薛林荣的研究著作《鲁迅草木谱》出版不久,便已成了她的枕边书。

几个月前,她又选择了几个鲁迅童年故事,开始创作绘本,初步定为《阿长与〈山海经〉》《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故乡》三册,目前已完成一册,计划在今年绍兴举办的鲁迅诞辰140周年纪念会上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