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尽管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绍兴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依然蹄疾步稳。
过去一年,作为浙江省大湾区“四大新区”之一,绍兴滨海新区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城市建设年、服务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千方百计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战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等各项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绍兴滨海新区正在全力成为大湾区发展重要增长极、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杭绍甬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杭州湾南翼生态宜居新城区,为我省建设“重要窗口”镶上亮丽的“滨海风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9%;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自营出口同比增长18.0%,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2020年初以来,绍兴滨海新区实施了“1234”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计划通过3~5年努力,基本形成100家制造业标杆企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智能家居、黄酒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医疗器械、节能环保及新材料、5G及人工智能四大特色产业链。
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也为绍兴滨海新区产业迅猛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去一年,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滨海新区大力实施“五个一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申报一批、落地一批,快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大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成长性的好项目、大项目纷纷落户,为绍兴滨海新区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注入了强劲动力。统计显示,2020年,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绍兴滨海新区创新开展“不见面”招商方式,深入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累计签约美新半导体、国科生物医药创新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935亿元,名列全市前茅。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绍兴滨海新区项目建设的步伐却是进一步提速。2020年初以来,绍兴滨海新区坚持“两手硬、两战赢”,以“企业不复产、项目不复工、干部就不休息”的决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总体战,实行了重点产业投资项目挂图作战、举旗督战。2020年,滨海新区累计28个重点项目顺利开工,总投资304.15亿元,其中长电科技、尚科生物、精准医学、冠越达新材料等8个市县长项目工程提前一季度实现全部开工入库,总投资304.83亿元的21个重点项目实现投产。
在资源要素保障方面,滨海新区更是可圈可点。在全省公布的2020年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第一批名单中,滨海新区入选的省重大产业项目有12个,总投资327亿元,用地4222亩,项目数量、投资、用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63%、74%、65%。多渠道筹措用地指标5118亩,其中通过省重大产业项目预支、奖励用地指标1770亩,占全市同类指标量的57.6%,总量居全省各区(市、县)第一。出让工业用地20宗,面积1068.5亩,居全市前列。
重点项目
有力推进
长电科技绍兴项目开工。
规划建设
加快落地
风生水起杭州湾,滨海新区借势起。绍兴滨海新区眼下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场景。2020年,滨海新区以“一线城市”的标准不断优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重点突出江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绍兴滨海新区自2019年11月挂牌以来,加快推进重要规划的编制工作。2020年,滨海新区高起点编制完成了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同时,还完成了江滨区城市副中心、袍江片区、综合保税区、未来社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高标准改造建设规划展示馆,提升了产业平台档次和城市品位。
对于一个承载绍兴重要使命的崭新城区,配套设施建设至关重要。滨海新区正通过加快学校、医院、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2020年9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迁建工程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后,学校面积扩大至500亩,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2019年2月,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项目在滨海新区正式启用,成为绍兴第一所拥有滨海景观的高校。“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新区人气集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将持续为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绍兴滨海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绍兴院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绍兴校区、上海虹桥国际学校签约落户滨海新区。同时,沧海社区列入全省第二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名单,正加快推进全过程咨询、招投标工作。
绍兴滨海新区狠抓城市功能项目建设,提升新区发展环境。2020年,绍兴滨海新区实施了年度投资约40.78亿元的7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了越兴大道等29条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全力保障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杭绍甬智慧高速、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越东路连接线以及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
绍兴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园)开园。
重大平台
全力打造
天际汽车量产。章 斌 摄
作为绍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2020年9月,绍兴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正式落户绍兴滨海新区。绍兴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东至越兴路、西至陶畈江、南至群贤路、北至于越路。2020年11月,绍兴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在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完成机构组建和人员配备,下设综保办、服务促进中心、综保公司,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综保区的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2021年1月,绍兴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已正式开工。
聚焦特色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平台,滨海新区两大“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不断培育壮大。
在建设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方面,绍兴滨海新区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高标准完成绍兴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战略规划编制,集成电路创新综合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园)开园运营,入驻企业30家。统计显示,去年1~11月,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282亿元,在全省第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考核中名列第二。
生物医药板块加速崛起。2020年,绍兴滨海新区国际生命健康科技产业新城合作项目签约落户,健康新城项目目前已与投资方共同组建开发总公司,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专班,扎实开展规划编制、项目谋划等工作。同时,兴湾精准医学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成功举办首届生命健康产业峰会。统计显示,去年1~11月,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达260亿元。
去年,滨海新区将辖区内的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进行了整合提升。全力实施提档升级行动,将经开区、高新区扩大到越城区的17个镇(街),行政区域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整合方案已列入省商务厅第三批整合提升名单。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排名大幅跃升,由第161位上升至第91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开发区。
安吉尔全球最大净水智慧产业园投产。章 斌 摄
营商生态
全力培育
撰文
王旭东 朱舒瑶
图片由滨海新区管委会提供(除署名外)
创业家园(二期)。
防控疫情的同时,绍兴滨海新区在打造首位度营商环境的大考中,交出了漂亮“答卷”。去年,滨海新区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两区双向赋能、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打造全覆盖、全天候、无差别、数字化、低成本的最优营商环境。
绍兴滨海新区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生态,梳理形成新区101项事权清单,以正面清单形式明确46项管理职能,越城区履行属地管理职能,对新区履职的正面清单以外职能,全面履行兜底责任,确保新区开发建设“轻装上阵”,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经济工作、干部交流等协同运行机制,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效率。
去年,滨海新区一个省重大产业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14天时间,再一次刷新了“绍兴速度”。而这离不开滨海新区在优化投资服务方面的创新。滨海新区在迪荡、袍江、江滨分设3个政务服务和投资服务中心,任何一个分中心均可受理企业投资服务的行政审批,形成片区联动、就近办理的投资服务新格局。同时,还探索实施投资项目审批“一个机制、一网审批、一个印章”“三个一”试点工作,实行重点项目清单制、协调事项派单制、企业服务飞单制和投资服务代办制,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实施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首位战略,滨海新区不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去年,滨海新区加快推进滨海科技城规划建设,引进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上海交大研究院、深检集团华东总部基地等高端项目;绍兴现代医药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创建为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同时,谋划推进新区人才管理试验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新引进院士专家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3人、大学生1.8万人。
生命健康产业园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