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养鳖人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0

记者

周国勇

冬日暖阳下,位于越城区富盛镇乌石村的外塘养殖场里,蒋天明和工人们在塘底的淤泥里摸索着。突然传来一声欢呼,一位工人擎起了一只摇头舞爪的大甲鱼。

“整整8年了。”蒋天明感慨地说,当年甲鱼苗投下时才银元大,现在一只甲鱼差不多有2500克重,这中间他们没喂过一颗饲料。

“一亩塘的产出不到80只甲鱼,但可以卖出茅台价。”他自信满满。

逼出来的“鳖路”

“我与甲鱼结缘,是被逼出来的。”蒋天明告诉记者。

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的他,至今已与鱼虾打了近30年的交道,成为改革开放后绍兴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1994年,当时的绍兴县水产部门鼓励干部“下海”创业,蒋天明一头扎进茫茫海涂,包下了700多亩水面,养起了河蟹。

“一开始,3两重的河蟹卖到了360元一公斤。”然而,很快,市场饱和造成价格骤跌,病害侵袭更是导致河蟹养殖“颗粒无收”。“我尝试过鲫鱼、罗氏沼虾、河豚鱼等20多个水产品种的养殖,结局都大同小异,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

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蒋天明发现,活虾一旦吃了死虾极易患病。能不能让甲鱼把病死虾吃掉?

2002年,蒋天明从范蠡《养鱼经》“至四月内一神守,六月内二神守,八月内三神守。神守者,鳖也……”的记载中得到启发,尝试在养殖南美白对虾时搭养甲鱼。

试验效果不错。“一般的虾塘都是每年9月份开始捕捞,但我一直养到11月份都没事。”

彼时,因为盲目扩张,曾经风头无两的温室甲鱼单价从每公斤600多元跌到20元上下,甲鱼产业哀鸿一片。但嗅觉灵敏、善于分析把握市场走势的蒋天明,却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一绍兴传统水产品上。

从2006年起,蒋天明的鱼塘里,甲鱼当起了“主角”。

不同于工业化、高密度的温室养殖,蒋天明探索的是一条仿野生的“人放天养”生态养殖之道。

对得起这一方好水

2012年,绍兴滨海新城进入开发期后,养殖设施全部征迁。经多方奔走,蒋天明接下了富盛镇乌石村的老甲鱼场,重新规划设计,改造建设。

当时,这里集聚着的七八家养殖户各自为政,环境杂乱。蒋天明却如获至宝——这里水好!

养殖场位于洋如溇边,来自诸葛山的水源,一路下来,在这里汇合停顿后,流入相距不到1500米的东鉴湖,成为鉴湖源头之一。这里的水能见度在1米以上,蒋天明认为,养不出好鱼,对不起这方好水。

蒋天明立下一个目标:在这里养出绍兴最好的甲鱼!

虾塘里套养甲鱼的经历,让循环共生的科学养殖理念在蒋天明心里扎了根。在这个全新的甲鱼场里,他大胆启动“升级版”——养殖塘里投入甲鱼苗的同时,放入小鱼、小虾、螺蛳,并种上蕰草、铜板草等水草,让每一口塘成为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从而形成“人工放养、老天养殖”的“人放天养”绿色生态养殖模式。

“捕捞后,补充相应数量的甲鱼苗,同时鱼、虾、螺蛳等每年按照饲料系数比补充投放,确保它们的生态圈、食物链稳定。”蒋天明说。

“这一模式的实质就是利用甲鱼跟其他水生生物之间的互补优势,实现生态循环生产。”绍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戚正梁说,最大好处就是既提升水产品品质,又能净化水质。

打响“鉴湖河鲜”品牌

水乡绍兴特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就是鉴湖,富有远见的蒋天明早在海涂创业时期,就申请注册了“鉴湖河鲜”商标。

因为绿色生态,这几年,他的“鉴湖野外鳖”甲鱼不但开出了专卖店,还进入市区多家超市,尽管单价是普通甲鱼的3~9倍,堪称绍兴水产品中的“茅台酒”,依然销售火爆。同样得益于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作为“副产品”的鱼虾单价也高出市场价一大截,同样卖得很火。

作为一种传统的高档滋补品,甲鱼怎么吃味道最佳、营养吸收最好?围绕发掘甲鱼药膳文化,蒋天明又组织举办“甲鱼美食养生文化节”,邀请社会上的甲鱼烧制高手一展手艺,分享烹饪经验和心得,至今已举办5届。

20多年来,绍兴市场上的品牌甲鱼竞争,经历了群雄并起到只剩“鉴湖野外鳖”等几个品牌统领江湖。每次有甲鱼品牌的退出,都会更加坚定蒋天明打响“鉴湖野外鳖”的信心。

“能赚钱算不上成功,让大家都知道你的品牌才是真的成功。”在蒋天明看来,一个响亮的品牌可以提升、引领一个行业,“阳澄湖”大闸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努力,打响‘鉴湖河鲜’品牌,重振包括甲鱼在内的绍兴水产业。”这位外号为“鉴湖渔父”的养鳖人坚定地说。

蒋天明和工人们正在捕捞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