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越虎
近日,《光明日报》(客户端)发表了陈侃章写的《197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已成经典》一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197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路》的相关情况。文中写道:“事过境迁,当年的绝密已被时间消融,神秘的面纱演绎成美丽的故事。
文中写道:《路》这个题目是柯桥中学语文老师李秀实首先提出,并陈述了为什么要出这个题目的理由,高考命题组商讨后一致同意通过。李秀实老师对鲁迅的文章滚瓜烂熟,胸有万池墨,且思路开阔,点子特多。《路》这个题目极有可能是从伟大的乡贤文豪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化出。《故乡》里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一段文字: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一食古善化,应时应景的妙题,为高考恢复的开局之年留下了回味无穷的话题。
我毕业于柯桥中学,李秀实是我的语文老师。当时李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那是在高考试题命题期间,一天,命题组的老师休息时去爬山,山路崎岖难行,但他们最终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坚持,爬上了山顶。李老师从这件事情中得到了启发与灵感,想出了《路》这一高考作文题目。而鲁迅的名句在其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或许也难以排除。
13年前,我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人淡似菊》,发表在《绍兴日报》上,表达了对包括李秀实等已经去世的几位老师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其中一段写李秀实老师:“几位老师中,李秀实先生是最年长的一位。旧时浙江大学的高材生,屈居于中学几十年,李老师并无半点怨气。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离开柯桥中学的时候,记住了这位上课声若洪钟、下课言语和蔼的长者。李老师是恢复高考以后浙江省第一次高考的语文卷命题者之一,也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学的语文教师,后来备受全国各地中学语文界推崇的高考作文题目《路》,便出自李老师睿智的头脑。这实在是人生中难得一遇的大事,但在李老师看来,仅仅是他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件平常事。他从不夸示自己的饱学,更不向人炫耀自己曾经的辉煌。”就在这段文字中,提到了197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路》。
在学生心目中,李老师是一位极有特色、让人难忘的好老师。“他爽朗的笑声和慈祥的面容,成为学生们心中永远的温暖。”这是所有他教过的学生共同的感受。他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身处逆境不改信仰,清贫之中不随俗流,其正直、忠厚、善良的品格,是我们心中耸立的高标。
李老师1919年9月25日出生于杭州,24岁那年,他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文学院。在浙大求学期间,他随学校颠沛于战乱之中,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学业。他个子不高,却有着超人的意志。他就读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期间,民国浙江省政府的驻地在云和,他常常要往返于两地之间,但由于生活困难,为了节省车钱,龙泉、云和数十里的崎岖山路他都用脚步丈量,以至于足底老茧累累,终生不褪。
李老师的强项是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记得他上课时,常常是一首首古诗脱口而出,一个个典故信手拈来,同学们都佩服至极。就我个人而言,自己对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的浓厚兴趣,就是在那时培养起来的。一次,李老师上课讲“旦”字,他说:“‘旦’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于是,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太阳;然后,他接着说:“‘日’字下面的一横代表地平线,太阳在地平线上面,就表示天亮了,所以‘旦’就有‘早晨’的意思;因为早晨代表一天的开始,‘旦’就有‘天’‘日’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中第一天。”这样的讲解,化枯燥为形象,寓准确于生动,使人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李老师的课之所以讲得这么精彩,源于他对教学的热爱和对三尺讲台异乎寻常的执着。1947年,他从浙江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即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先后在镇海中学、锦堂师范学校、绍兴二中、绍兴师范学校、绍兴教师进修学校、柯桥中学及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任教。1987年退休之后,李老师又应聘担任绍兴老年大学古代文学课的老师。他是浙江大学的高材生,有着扎实的语言文学基础,但他从不借此而放松自己的学习,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在“教”中求新知,在“教”中补不足。即使在耄耋之年,他的追求仍然只有一个——“在讲台上站到85岁”。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去世前5个月、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前,他还在伏案研读教材。直至2002年9月7日去世,他共留下38本厚厚的笔记本200余万字,其中有关古汉语部分,经家人整理,辑成《文言文字词句教与学》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因其指导性、实用性强而影响广泛,深受好评。
正是这种非同寻常的热爱、数十年的孜孜以求,让李老师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浙江名师之一,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高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浙江省优秀老年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77—1979年,李老师三次被省招生委员会指定参加高校(1977)、中专(1978、1979年)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命题工作,并两次担任命题组组长,1977年浙江省的语文高考试卷命题工作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路》在其中功不可没。
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李老师已经调到绍兴师范专科学校工作。我去李老师家看望他和师母王贵英老师时,在小小的客厅里,看到鲍贤伦先生送给李老师的一幅横幅:“万顷烟波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这是陆游的诗句。50多年来,李老师犹如一只江鸥,翱翔在语文教学的“万顷烟波”里,沐浴在传统文化的“九秋风露”中,创造出了像《路》这样的经典。这不仅是李老师个人教学生涯中的经典,也是全国高考作文试题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