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大国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长三角区域在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扮演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沟通的重要桥梁,发挥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提升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
加强开放发展动力功能,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提升通关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产业+区域+制度”开放模式集成创新。推动上海(临港新片区)、江苏、浙江、安徽自贸试验区互相搭台、相互补位、联动发展,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标国际规则,推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实施精准敏锐的优惠便利政策,营造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苏州、无锡、义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合力打造全球数字贸易高地,让数字贸易领域的长三角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创国际竞争新的核心优势。
加强对外开放,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关键在于提高科技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对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要素配置的全球性影响力。
打造跨区域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中国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链条产业体系。赋能科技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中心。
构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新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吸引跨国集团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的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扩大出口权、放宽市场准入、放宽户籍管理和优先办理护照等措施,提供产业发展、人才供给、企业互助、资本运营、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等平台支持,增强政策持续激励成效。
打造国际交往资源平台,形成全球高端要素的集聚枢纽。
深度融入国际交往网络,区域内主要城市引入若干世界认可度高、行业代表性强的国际组织,特别是推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符合区域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的国际组织(区域总部)落户,积极对接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鼓励国际科技组织、联盟或其分支机构落地。
积极主办各领域高端国际会议,形成国际会议的集聚效应、带动效应和全球效应。打造联通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新平台,继续高质量、高标准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集中深化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进一步扩大进博会向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溢出和带动效应。联手制定行业相关标准,推动长三角区域场馆服务和展会品质提升,提升国际性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对接世界顶尖学术机构、产经组织,打造集科技交流和创新成果展示、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论坛和交流平台。
升级发达便捷交通设施,构筑通达全球的交通枢纽。
随着航空货运变得更加经济和繁荣,机场越来越成为吸引仓储和制造商的场所。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集群,让全球枢纽之间人员和服务流动变得更容易。应高质量建设国际空港、海港、河港,增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优化和改善南京、杭州和合肥作为地区性航空枢纽的作用,提高宁波的航空服务能力,探索上海以外长三角城市建设双机场(国际国内)架构,提高全球通达度,并在国家支持下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签订相关《航空服务协议》,以增加航班连接的数量。同样,港口与航运公司密切合作,建立密集的海上运输网络。长三角铁路运输系统应与空、港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和有机整合,全面提升综合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和一体化水平,构建以结构清晰、协同高效、智能互联为特征的现代综合、生态环保、安全便捷的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