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王阳明母亲之墓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根据《王阳明年谱》记载:“(明)成化二十年(1484),十三岁。寓京师,是年,母太夫人郑氏卒。”

近日笔者去了柯桥区福全街道徐山村,为的是寻找一座坟——王阳明母亲郑氏之墓。

王阳明之母葬何处

李传芳

王阳明之母葬何处

王阳明13岁时就失去了母爱,其母葬于何处呢?

《王阳明年谱》记载:“嘉靖二年(1523)九月,改葬龙山公于天柱峰。郑太夫人于徐山。”

徐山村在杨绍线北侧,过福全大桥右转便是。进入徐山村,抬头就可看到沿河民房外立面上的墙画。第一幅:“梅山转过即徐山,巷口坐兮来水一湾”,说的是徐山村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概貌;第二幅:“民谚:徐山罗,峡山何”,点明了徐山村历史文化底蕴较深厚,是望族罗氏的聚集地……这样的墙画,简洁明了,路人看了,徐山村的历史便跃然脑海。

之前就听说过,徐山有一座虹明桥,值得一看。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视线过处,我很快就看到了前面河道上有一座石桥,走近一看,它果然是虹明桥。据介绍,虹明桥又名合义桥,为多跨石梁桥。古桥共分三段,与北岸连接的应该是主桥吧,由5孔组成。第一、二段是引桥,其中第一段只有1孔,第二段有4孔。引桥与主桥、引桥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均以直角连接,整座桥平面呈“Z”形。据说这样的造型即便在桥乡绍兴,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应该是虹明桥最大的看点了。当然虹明桥还是一座古桥,主桥桥栏一侧刻有古桥的“年龄”:“清嘉庆六年(1801)重建”,也就是说,仅从其“重建”的年代算起,虹明桥至今就有200多年了。

虹明桥边有一座寺庙,名“古虹明庵”,我到时,大门紧闭。问了一旁的村民,他说庵只在做“佛事”时才开门。问这座庵历史有多久,村民指着左侧墙下的几块石碑说:“我也不知道历史有多久,看看这几块碑就知道了。”石碑共有8块,经过日晒雨淋,碑上的字大多已模糊不清,不过有几块碑上可以看到有“嘉庆”“道光”等字样,大概可以判断此庵的建成年代应该在清代中后期,与虹明桥差不多同时期。

之前网络上有一种说法,称王阳明父亲王华的墓就在虹明庵的北面农田里,后来坟被平掉,现在村民在那里造了房子。

对此说法我并不认可,原因有二,一是王华墓在绍兴城南天柱峰阳坡,有史料记载,且有文物考证。二是庵北侧地块地势低洼且濒河,显然不属于风水宝地。精通风水的王阳明不会将这里作为其父的安葬之地。

但根据《三槐王氏通谱》记载,在徐山,有一座王氏大墓,不过此墓不是王华的,而是王阳明弟弟王守文之玄孙王业浩的。此王业浩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曾经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官阶甚至高过王阳明。王业浩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崇祯十五年(1642)卒,最后“墓葬徐山”。由此推测,古虹明庵北侧农田的大坟很有可能就是王业浩的墓地,后来被讹传成了王华之墓。

徐山上寻古墓

徐山在哪里?放眼四周,除了一排排房子,我看不到有山!徐山无山,那徐山之名从何而来?

热心村民说:“徐山是有的,只是不高,原来就是一座小山,后来有半座山被劈掉建成粮库了,剩下的半座山旁边都造了房子,所以你就看不到了。”

“那徐山上还有坟吗?”我问。

“还有不少的,就在徐山山顶上,不过现在都被房子围起来了。”村民答。

顺着村民指点的路径行走,我看到了一条小路,呈一定的坡度向上延伸。前行几十米,在一处房子的前面,有一块裸露的深褐色岩石。继续往上走,经过一间独立的小屋,我发现山上“别有洞天”:不大的山丘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坟墓,大约有十多座。坟墓之间的空隙,被村民辟出了一块块菜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

在那里,只有少数几座坟墓是有墓碑的,走近一看,都是近几十年建的新坟。无墓碑的坟墓都破败不堪,我走近察看,试图找到一座有规模的老坟——毕竟,郑氏墓距今已有500多年了,而且王阳明身为伯爵,其母之坟想必不会简陋。但找了一圈,我却找不到一个“疑似”的。突然,我在山的西南坡发现了一个土堆,高出地面应该不到50厘米,大致呈南北走向,而真正吸引我的是在土堆的南侧堆砌有几块做坟用的石头,其中有一块石头看上去像石狮子——这是身份的象征,古时普通老百姓的坟墓前会有石狮吗?于是我想走近观察,但那里被村民用黑色的纱布围了起来用于养鸡,我只好跨栏而过,刚刚走近,就听到了狗的叫声,胆小的我只好抓拍几张,落荒而逃。

至此,我的寻访只能告一段落。其实郑氏墓址的考证纯属专业领域的事,我哪里能承担得了?还是期待文保部门的考证吧。

到徐山找寻郑氏墓不见,有些遗憾,但并不代表我毫无收获。热情的徐山人还带我去看了徐山村的几座老台门:进士第台门,为清道光甲辰科进士、曾任汾州知府的罗嘉福府第;太史第台门,清嘉庆已卯恩科进士、曾官至太史的罗静一府第;姜家台门,明万历癸未科进士、礼部郎中姜镜的府第。现存的这三座台门历经风雨均破败残缺,但从留存的石库门、石硝墙、砖雕石刻、檩柱石井等来看,依稀可见这些府第当年的雄姿。

鉴湖边的徐山,本就低矮而名不见经传,而现今在岁月的侵蚀下,更是被民房建筑挤压得不成山形。但是,山不在高,有着这么几座看着荒凉但有故事的坟冢,有着这么几座虽然残缺但曾经辉煌的老台门,还有那虽经风雨打磨至今依旧立于悠悠鉴湖的古虹明桥,徐山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正如村口墙画上写的,“古韵悠悠,望族济济”,徐山,一个充满灵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