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植物界的“大熊猫”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记者

徐霞鸿

近日,因为2万多株可追溯到3亿年前的活化石——中华水韭的发现,更多人知道了一位水生植物专家的名字:陈煜初。其实,在杭州工作的陈煜初是新昌人。

那么,他是如何发现这些珍稀野生植物的呢?他又是如何从新昌走出去,成为一位国家级乡土专家的呢?

发现“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拟蕨类植物,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它的历史非常久远,可追溯到距今3亿年前的二叠纪前。

“发现中华水韭,是在今年1月28日的那次野外考察中。”虽然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陈煜初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依然有些激动。“一到那里,我就有一种预感,可能会有新发现。”

距离杭州市区40多公里远,天目山余脉,有一片茂盛的森林,当地人称“娘娘山”。这里属于有着110年历史的长乐林场,正是陈煜初发现中华水韭的地方。

“那里的生态环境不错,水是常年流动的,水生植物绿油油一片,但密度又不是很大,整块地方基本朝南,光照适中。”陈煜初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余杭娘娘山的自然环境。果不其然,在不远处的缓缓溪流间,一片生长茂盛的植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中华水韭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主要生活在人迹罕至的浅水池沼、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很难寻觅到。作为古老的野生植物,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的人为干扰,比如割草机、农药、化肥等,都有可能导致它死亡。同时,它属于水韭科水韭属,自身个头不高,如果周边植物长势超过它,也会影响它生长。”陈煜初说。

早在10年前,陈煜初就在临安发现过中华水韭的踪迹,但后来很快就找不到了。此外,据他所知,诸暨五泄国家森林公园里也有一片中华水韭保护地,但没有这次在余杭发现的这片那么大。“2万多株,只是一个保守估计的数字。这么大规模的中华水韭自然生长居群,实属罕见。国内目前所发现的中华水韭居群,浙江占了一半。”

浙江能发现这么多中华水韭,陈煜初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包括封山育林、污水治理等方面的成效已经显现出来”。此外,从植物学的意义上来说,这次发现正是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例证。“在浙江省林业局组织新编的《浙江植物志》中,我就把这个最新的发现加了进去。”

陈煜初说,他是《浙江植物志》水生蕨类部分的编写者。

实际上,这种植物的多样性,陈煜初并不是第一次验证。在发现中华水韭之前,他还有过不少新发现。“在国内发现过原产于美洲的葡蔔丁香蓼,这种植物过去一直被归类在卵叶丁香中,其实是不对的。还有一种植物叫卡开芦,过去认为浙江没有,实际上到处都是。还有埃格草,过去认为中国大陆没有。”陈煜初说,这种植物的多样性,让他心生敬畏。“往往越是资深的植物专家,越会有这样的同感。相似的植物实在太多了,不做一番深入研究,是不敢轻易地下定论的。”

“爬”山涉水为林草

在余杭发现“中华水韭”之前,陈煜初刚刚获得了一个殊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的聘任第二批林草乡土专家的通知中,浙江省总共15人,他的名字排在首位。

如今在杭州工作的陈煜初,其实是从新昌走出去的。“我的老家在新昌县七星街道凤凰村,过去是一个盛产柑橘的地方。”

陈煜初回想起来,当初与植物结缘,与他出生的这方水土是息息相关的。“我的父亲是村里的技术员,当时的新昌县农业局经常请宁波林校一位名叫丁佩龙的老师来村里做技术指导。父亲对他特别崇拜,说他技术过硬,不仅能说会讲,动手能力也特别强。他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丁老师这样的人。”

陈煜初说,他父亲的这个心愿,没想到后来成了真。“1978年恢复高考后,初中毕业的我参加了中专和高中两项考试,都被录取了。父亲毫不犹豫地就让我填报了宁波林校的林业专业。”

林校毕业后,陈煜初被分配到了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林场工作。从那里,陈煜初开始了他“爬”山涉水的职业生涯。近40年里,他一直活跃在浙江基层的林草生产一线。前20年爬山,主要为林;后20年涉水,主要为草(水草)。

“读书时,我就特别崇拜植物学家蔡希陶,他是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创建人。我立志成为他那样的人。2014年,我培育出一个荷花新品种,把它命名为希陶飞雪,就是为了纪念他。”陈煜初说,淳安县丰富的植物资源给了他广阔的科研天地。他在林场艰苦的生活中边学习边调查,执笔写出了近11万字的《淳安县药用动植物名录》、10万余字的《淳安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等专题著作。与此同时,他1987年执笔撰编的《淳安县植物名录》也一直沿用至今。

因为这样的勤奋和专业,他很快被领导看重,参与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的筹建。在那里,他又营造出了“水上森林”奇观。“当时,我看到千岛湖边有大片的消落区(高水位时淹没、低水位时露出的土地),在整个湖区大约有15万亩,不但影响景观,更是造成大量土地浪费。于是,我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申请到了千岛湖消落区绿化树种试验的项目。通过研究,筛选出池杉、落羽杉、垂柳等全株淹没206天仍能成活的挺水树种。”陈煜初说,这个“水上森林”奇观不仅引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他还因此获得了参加第四届国际湖泊会议的机会,得到与会湿地专家的高度评价。

不过,对于陈煜初来说,他真正开始“涉水”,实际上是在2003年。“那一年西湖西进,我负责水生植物项目。”陈煜初说,在那之前,国内几乎没有人对水生植物这一小众领域进行过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推广。也是从那时起,陈煜初带着团队立足浙江,走遍华东、东北、云南、海南等地开展野生水生植物种质资源调查,迁地保育,同时从国外引进种类,建立种质资源圃。“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创建的天景水生植物园共收集保育各类水生植物1489个分类单位,位列全世界各植物园之前茅;收集保育的1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水生植物已吸引多家植物园前来引种,对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长喙毛茛泽泻更是为当时浙江省林业厅的种群回归项目提供种苗1万余株。”

同时,陈煜初团队在新品种选育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登录的新品种达91个,获国家新品种权1个、美国植物新品种专利5个。特别是其开展的转基因育种,为国际首创,选育出了能耐零下8.9℃的热带睡莲新品种,整整将热带睡莲的适种地区向北移了6个纬度。

此外,针对我国水生植物园林应用中的问题,他提出了15项专业技术指标,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园林应用体系,有理论创新,更有解决办法,该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技进步奖。

专注水生植物的推广与运用

2015年,陈煜初发起成立了杭州市水生植物学会,担任理事长。2017年,他又发起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花卉分会。如今的他,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水生植物的推广与运用上。这些年,他多次组织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产业沙龙,为行业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理论是技术的基础,应用是技术的生命力,这一直是我的座右铭。”陈煜初说,从2019年开始,杭州市水生植物学会承担了杭州市科协对淳安县梓桐镇杏富村的产业扶贫项目。“杏富村资源少,集体经济几乎是一穷二白,我们就带领村民在荒废的地上种睡莲。睡莲只需要土地和人力的投入,无需化肥和农药,生产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与此同时,陈煜初还将他策划组织的“全国睡莲产业论坛”开在了安吉县溪南村的田野里。“睡莲产业的上游在田头地角,要做好产业的中下游,必须全面深刻地了解上游的产业特征和规律,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不利于持续发展。”这是陈煜初的初衷。因此,他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县聘为“乡村振兴科普顾问”,安吉县还在溪南村为他建立了“陈煜初睡莲工作室”。

如今,陈煜初想把这种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的乡村。这其中自然包括他自己的家乡。“绍兴是水乡,这一带的乡村有非常好的水域资源,适宜睡莲、荷花等水生植物产业的发展。我非常乐意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他说,去年11月,他曾来过绍兴,参加“绍兴市植物园”方案的专家论证会。“当时,我就提出,镜湖新区水网密布,将绍兴市植物园打造成以睡莲、鸢尾为主的特色,是非常适宜的。”

说起这些水生植物的时候,陈煜初的眼睛是会放光的。这位年近六旬的水生植物专家,每每在野外考察中有新发现,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脱掉上衣、长裤,泅渡到水域里,去调查那些水生植物。在他的手机里,也留存着许许多多他在泰国、荷兰、美国等世界各地的水域调研时拍下的照片。

与此同时,他非常热衷于科普,经常到各大高等院校讲堂、社区作科普讲座,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聘请的全国30位科学传播专家之一。迄今为止,陈煜初已为全国各地500多个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并获得全国“2014年度花木产业十大人物”的荣誉,是水生植物业界唯一获此荣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