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好绍兴故事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记者

徐霞鸿

“策展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十八般武艺。从确定主题开始,到看书籍资料、写展陈大纲,再到落实展品、展陈设计……一样都不能缺,既要有想法,还得有行动力。”说起策展,绍兴博物馆副馆长、资深策展人沈一萍如数家珍。

她是这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女性,拥有26年的从业经历。女性独有的细心与执着,让她的策展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用心策展

“75后”的沈一萍,作为绍兴博物馆副馆长,分管陈列部与保管部。

记者采访她的那天,正是《丝路遗珍——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的撤展之日。“这是我们与新疆**尔自治区博物馆联办的年度大展,接下来要去内蒙古赤峰博物馆展出。”沈一萍说。

“从1995年开始,我进入绍兴博物馆工作,部门就在陈列部。”沈一萍说,当时并没有策展人的概念,但可以说,绍兴博物馆这26年间的每一场展览,她都亲身参与了。如果以绍兴博物馆每年二三十场的展览量来计算,那么她参与策划、布展的展览至少有五六百场了。

“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数码打印,展览的横幅、标题、前言等文字,需要我先在纸上刻出来,然后再挂上去,方法非常原始。”沈一萍说,从小喜爱绘画的她,毕业于绍兴美专,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因此,到博物馆工作也算是专业对口。“策展工作最重要是要用心,要学会不断创新,每个展览都要有新的突破。”

讲好故事

在沈一萍的这些策展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绍兴博物馆推出的《兰亭的故事》展。

“那一年,正是王羲之写就《兰亭序》1660周年。”作为这场特展的主要策划人,沈一萍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来筹备。“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把兰亭文化传播出去,让每一位观众看了展览后,能了解兰亭文化的精髓,这是我给这场展览定下的主基调。”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沈一萍梳理出了文物、书法两条线。“在这个展览中,观众不仅能见到虞世南、褚遂良和冯承素等最逼近原作的摹本和临本,还能欣赏到乾隆帝集诸家大成的‘兰亭八柱’帖,充分展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文人风骨和精神世界。”沈一萍说。

当然,光有好的想法自然不够,还要将所有的好想法付诸行动。在《兰亭的故事》展览中,很多展品其实都靠“借展”,比如“兰亭八柱”帖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作为一个地市级博物馆,想要向国家级大馆借展,并不容易。”沈一萍说,她不仅成功借展,还与全国各大博物馆搭上了线。同时,因为其独特的策展理念和形式,《兰亭的故事》荣获了2013年浙江省十大精品陈列精品奖。

不过,沈一萍并没有就此止步,她想要让绍兴的文化与《兰亭的故事》一起“走出去”。“从2013年5月开始全国巡展,截至目前,《兰亭的故事》已经走进了全国各地的42家博物馆,还曾赴意大利展出。”

而每一次“走出去”,沈一萍几乎都是亲力亲为的。“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我总是希望《兰亭的故事》能与展览当地的馆藏碰撞出新的火花。比如,最近在黄岩博物馆的展出中,就加入了黄岩博物馆馆藏的几部《兰亭序》相关古籍及拓片。”

继《兰亭的故事》一炮而红后,2017年,绍兴博物馆推出《圣贤之道——阳明的故事》展览。在绍兴博物馆的馆藏里,没有一件与王阳明有关的藏品。但是,在沈一萍的策划下,这个展览不仅成功举办,还引发了全国关注。

“来自全国26家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和图书馆的60余件王阳明书法作品、拓片及著作,最终汇集到绍兴展出。”沈一萍说,这个展览一举拿下了四项全国第一:国内首次举办王阳明个展,首次出版《王阳明书法作品全集》,首次出版《阳明的故事》系列中英文儿童绘本,首次推出阳明系列文创产品。

“绍兴是名士之乡,我希望能不断推出绍兴名人故事系列的专题展览。”今年,正值徐渭诞辰500周年,沈一萍正在策划《徐渭的故事》展览。

书法修身

除了策展,沈一萍还坚持练习书法20多年。“我最喜欢临明代书法家王铎的字。他的字笔法大气,淋漓痛快。特别是他的行草书,章法布白,流转自如,扎实中又不失活泼。”在沈一萍看来,书法艺术点、线、面的起承转合间,有着一种视觉空间布局构成上的美学创造。这种审美情趣的熏陶,对于她的策展工作也是一种滋养。

“朝曦山阁顿忘寒,锦树重重复围阑。独有梅花似相识,暗香撩我隔帘看。”在沈一萍办公室的窗口,挂着一首她用王铎的字体书写的梅花诗。作为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一萍的书法已颇有建树,她的作品曾入展首届“孙过庭”全国行草书大展、“第五届全国妇女书法作品展”、第五届全浙展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