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绍兴制造集群未来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0

中新社记者

本报讯

昨天,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马卫光,就制造业未来怎么走、制造集群如何借势数字经济、数字化浪潮中的“壁垒”如何击破等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马卫光连续多年关注制造业发展的话题,他受访时勾勒了一幅数字赋能制造的“产业大脑”蓝图,并回答了“三连问”:“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将其纳入数字经济架构。通过构建‘产业大脑’,将产业集群数字化。借助数字化赋能,促进和带动制造业集群跨越式提升。”

政企携手培育先进制造集群

马卫光说,制造业历来是浙江立省之本、强省之基。在浙江提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框架中,绍兴将方向定位于集群发展,明确了制造业未来。“从点状企业到块状经济,再到产业链,进而实现垂直产业链和横向产业链的融合,形成产业网状的链式结构,也就构建成为了‘集群’。”马卫光介绍,集群发展需要一个好的完整的产业生态,包括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等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和各方面的要素配套。

绍兴提出了“双十双百”集群制造行动计划,包括打造具有绍兴特色优势的十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十大标志性优势产业链,同时各有100家企业支撑产业集群的优势产业链发展。

从产业布局看,在产业现代化和集群发展的大趋势下,绍兴扭转了原先传统的产业格局,正实现着从“三缸”(酒缸、酱缸、染缸)到“三片”(芯片、药片、布片)的转型。这当中,马卫光认为,企业是重要角色。

马卫光说,绍兴是民营经济大市,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绍兴鼓励“三缸”“三片”企业都要积极上市,尤其是“三缸”都要有上市公司。“目前黄酒、纺织印染都已经有上市公司,酱缸企业上市也已经在路上。通过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行业的蝶变。”

这两年,以集成电路为代表、以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芯片产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0年绍兴集成电路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距离目标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一大步。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在产业链的集群制造上,还需要建链、补链、强链。”马卫光谈及,绍兴已逐步建立起集成电路产业链,眼下还需要审时度势,分析已招引和落地项目的产业链构建的优势和不足,把弱的、没有的补起来,只要做强整个产业链条,就能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给特色产业安装“最强大脑”

风起云涌的数字变革中,制造集群如何借势发展?马卫光解释说,数字化是一种趋势手段和表现形态,也是一种治理方式。要把制造业集群发展,融入数字经济大架构。

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2021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会明确了数字化改革定义、改革重点,提出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等重点任务。

“绍兴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有较好的基础。”马卫光说,“我们的目标是在省里确定的‘1+5+2’总架构里,嵌入绍兴的特色内容和先行先试内容,实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能出彩’。”

马卫光说,以制造业为本的绍兴,首先要做强制造业“产业大脑”,也就是把绍兴的产业集群安装上数字化的“最强大脑”。

在马卫光描绘的蓝图中,“产业大脑”里,整体呈现绍兴全市产业体系的总框架,专业呈现绍兴特色的“印染大脑”“纺织大脑”“黄酒大脑”等,比如将黄酒行业企业的所有数据集合,即可看见实时跳动的黄酒产业各企业的生产交易等数据及状态,若要检查这批年份酒究竟“陈不陈”,一个数据可见分晓。

他还强调,数字化不仅是一个个数据的呈现,它更是产业实时的、动态化的运行呈现,是实体产业运行和虚拟数字技术的“孪生同现”。

在活跃的民营经济里,马卫光畅想,还要在构建“产业大脑”的同时创设“企业码”,做强“经济大脑”。

“企业的信息数据目前主要汇总于经信部门,未来数据整合打通之后,仅一个数字化平台便能展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物流、财务、信用等各要素实时信息。

上接第1版

企业想获取政府有益信息和享受政策优惠红利,在系统里动动手指便能一键获取,使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透明和高效。”马卫光说。

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个方面对“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审视当下,尤其在产业数字化浪潮中,仍存在不少亟待击破的“壁垒”。

在马卫光看来,最大的“壁垒”并非数据之间难以互通,而在于数字化思维的生成和确立。

“关键是数字化思维的问题。”马卫光坦言,只有养成了数字化思维,才能用数字思维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前段时间绍兴市召开数字化改革大会,他特别强调,“我们搞数字化改革,切忌在传统的工作思维情况下,简单地嵌入模式化的数字化内容,而需要高位策划、系统推进,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在确立数字化思维基础上,还要将数字化内容实时化、可视化、交互化。

“比如一个纺织产业数字化平台,必须厘清哪些可以数字化呈现,数据如何反映企业实时生产经营状态。假若数字无法反映实时运行情况,那么数字化就是虚无的。”马卫光谈到,最后一步才是聚焦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数据如何打通,进而实现数据的共建共治共享。

从数字化思维到数字化呈现,在产业数字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产业大脑”最终还是要以数字化撬动产业、提升发展,数字化要服务于市场主体。

“以纺织业为例,所有纺织类企业运行情况,包括企业的要素消耗、产品的形成等都要实现数字化呈现。若干个行业大脑的构思、运行,会不断拓宽产业大脑的规模和能级,同时还可进行区域之间的拓展和融入。如此一来,就可达到数字赋能产业集群的新阶段。”马卫光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