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看到“学习强国”由四川学习平台推送的“芳华青春
峥嵘岁月——四川省中共抗战老战士口述实录”节目之一,访谈对象是娄井海,便充满敬意并热切地看了起来。
“我叫娄井海,已经92岁了。我是1945年6月5号到的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印刷所参加工作的……”
认识娄老是在1994年。当年参加绍兴市记协组织的赴川鄂赣的采风活动,在成都受到担任四川省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老乡娄老的热情接待,大家摇着扇子一起吃火锅的场景于我是人生第一遭。回来后,我写下了《他的心像四川火锅一样热》的小文,记述我对娄老的印象。之后娄老偕夫人回老家时我们相聚过一次,之后我们就一直保持着联系,或通过他的侄子传递问候。
看到访谈娄老的节目后,我赶紧告诉家住长塘下堡的娄老侄子。娄老侄子说,他也看到了,“大爹身体还这么健朗,声音这么洪亮,作为小辈真的很欣慰。”娄老侄子说,他也正想跟我联系,“大爹给你带来两本他自己编写的书,这几天里送去。”
娄老送的两本书是《娄氏族谱及史料》《回望九三
九三杂记》。
我翻阅《娄氏族谱及史料》。娄老在《前言》跟《编后语》里说,“出书目的是想把我们了解本族祖先情况告知后代,以继承先辈爱国创业、艰苦奋斗、敬老爱幼、互帮互助、勤俭持家的家风,使之代代相传。”娄家的家风就是“艰苦创业、节俭持家、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善良、爱国求新”。
《娄氏族谱及史料》薄薄70页,却饱含了历史信息和家族亲情。令我感动的是,娄老跟家人还珍藏着娄老祖母的照片,如今的孩子还有几个记得祖辈的名字,更别指望他们保存祖辈的照片。这张约摄于1935年,在上海香山路小学读书时与父亲的合影,更让父与子的精气神穿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隧道扑面而来。1968年,娄老父母年届花甲,却无收入,娄老跟弟弟和父母商量后写下了一张“分书议单”。自此,娄老每月发薪后就往家中汇款,父母亲每人每月20元,后来增加到100元。娄老父亲说,“只要到时,邮差就把汇款单送来了,像发劳保一样准时”,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溢于言表。
目录中“家庭团聚制度”一项,其正文起句就是“家庭是国家民族的细胞,长辈尽心教养儿女,子女赡养父母乃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优良传统”,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制度共有五个方面,“轮值制度”主要规制对父母的照顾;“团聚制度”重点是家庭聚会的轮流安排;“基金制度”规定家庭公共活动经费来源及使用;“孙辈奖学金制度”明确由祖辈筹款,“目的就是鼓励下一代努力学习”,然而奖励要“以毕业文凭和相关证件为准”;最后是“与亲朋的联系”,约定了逢年过节、临时聚会、生老病死的相关事宜。“制度”涉及一个家庭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多温馨!
《回望九三九三杂记》是娄老的回忆录。全书分“苦难的十八年”“参加新四军
转辗山东豫皖苏”“进军大西南”“在川报的38年”“参加社会活动”等九个部分,还附有“学习强国”中共抗战老战士口述实录节目访谈他的文字资料,图文并茂,让我捧着书本就像直面这位90多岁的革命老人,敬意油然而生!
翻着翻着,翻出一张写在一份药品说明书背面的便笺,是娄老去年12月写给我的。他在上面写道,家乡给他寄去一本书[我猜着是《上虞乡镇(街道)历史文化丛书——长塘卷》],发现相关他的资料有不少差错,主要是职务给他“提升”了,集体荣誉变成他个人的了等,为此“心中很不安”,希望我有机会能帮助申明,予以纠正。
阅罢娄老的书和信,我思绪涌动,本色——一个慎终如始、老而弥坚的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个爱国爱家、艰苦朴素的中华民族子孙的本色,一个“想读抗大书”而不得,但风骨峭峻的知识分子的本色。
本色娄老,我心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