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作为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如何规划建设?
牛年伊始,记者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五个新城”将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等三方面集中发力、全面赋能,在主城区外围打造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
跳出“中心城+郊区”模式
“五个新城”并非新概念,但上海新城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有了新的目标定位。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与原来的卫星城和单纯郊区新城的定位不同,“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五个新城”必须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和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和长三角的增长极。
要承接相应的功能定位,“五个新城”城市产业能级要大幅提升。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城中心初步具备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能级,新城成为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显著提高。拥有一批服务新城、辐射区域、特色明显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高能级设施和优质资源,形成保障有力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实现普惠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布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备。
交通枢纽地位需要初步确立。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
人居环境品质要不断优化,形成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骨干河道两侧和主要湖泊周边基本实现公共空间贯通,率先确立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的空间治理新模式,新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问题为导向全面赋能
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挖掘资源禀赋,谋划新城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功能。
赋能公共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在新城汇聚和创业。
赋能综合交通,形成链接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打造“一城一枢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优先建设实施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外向度和联通性。聚焦内部交通系统,提升功能和服务品质。构建以轨道交通(局域线)为主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体系,并提前谋划做好空间预控。优化新城内部路网结构,加大主次干路规划实施力度,完善静态交通系统。
超出中心城建设标准
“五个新城”将突出空间品质,按照超出中心城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将新城建设成为对标最高标准、展现最新理念的示范和样板。
强化汇聚共享,以高能级功能聚集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来吸引和支撑人口集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新城作为入沪就业、生活的首选地。
突出高效智能,注重智慧科技在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强规划空间应对,建设更高效智能的新城。
坚持低碳韧性,把绿色低碳和安全韧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被动应对灾害转向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率先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塑造个性魅力,尊重新城的自然山水格局,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聚焦门户、地标、轴线等关键空间要素,通过城市设计、强化空间特色,形成“一城一意象”的城市名片。
至2025年,“五个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