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荣
过年了,越人故乡的年味来了,鲁迅先生家乡的年味来了。面对这吃的、喝的、穿的、戴的、赏的、玩的、风俗的、礼仪的等等丰富多彩、独具风味的越乡年味,你可千万别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了。
越乡年味渗透着芬芳的净土味。这里有在先秦典籍上排名中华九大名山之首的会稽山、唐代大诗人李白因梦而游的天姥山、峰峦叠嶂的四明山与龙门山,有以东汉时孝女曹娥命名的曹娥江与千百年来多颂歌的浦阳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组成部分的绍兴运河、筑于两千多年前的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鉴湖。正因为有山有水,而且是青山秀水,使得绍兴素有“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美丽风景与生态环境。而在如此美景与环境中孕育生长起来的农副产品,自然是天生丽质、天然优质的。《办年货》《元宝鱼》《炒货》等,正是人们对“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的自信与放心。
越乡年味散发着淡雅的人文味。一万年前,这里已是中华稻作文明的源头,五千年前这里的先人已开始了城市生活,两千五百年前这里已经有高度发达的酿酒业与纺织业,两千多年前这里诞生了人类最早的瓷器——越窑青瓷,一千六百多年前这里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一千五百多年前茶圣陆羽得出了“茶,越州上”的结论。千百年来,绍兴这个为毛泽东主席所称赞的“名士乡”,名人辈出,文化璀璨,给这里的风物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搡年糕》《裹粽子》《腊八粥》《腊月·守望年味》等,既展示着年景的丰收,又告示着年关的临近,还预示着来年的更加美好。这《冬酿》的黄酒,一口一口地抿,慢慢地抿,从中抿出的,不仅仅是黄酒的醇香,更有文化的深厚底蕴、历史的深刻回味与人生的深切感悟。
越乡年味饱含着浓烈的乡愁味。秀美的山水与辉煌的人文,培养了绍兴人特有的爱乡情结。悠久的历史与高远的心志,又使得万千年来的越人们心系天下,走南闯北,四海为家。而现代社会过快的工作节奏、单调的高楼大厦、淡薄的人际关系,又平添了几分人们对故乡的思恋之情。这就使得过年与年味,成了人们心中念兹在兹的美好向往。《贴门神》《打陀螺》《置新衣》《放关门炮仗》《压岁钱》《分岁》《拜岁》等,既是代代相传的绍兴年味的标配,又是生生不息的越人乡愁的延续。
正是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真理。绍兴独特的自然水土与人文水土,养育了《越乡年味》的主角杨水土先生。水土君天赋异禀,博闻强识,好学勤奋,公务工作做得好,业余时间很充实,编剧、导演、演员、舞美无师自通,诗赋、文章、书法、绘画有口皆碑,而尤以绘画见长,是一位有着传统士大夫影子的当代全能型文化人。他的画,质朴而清雅,率性而有章,灵动而厚重,自题小诗往往使作品有颊上添毫之妙,而所书字款则常常给作品以锦上添花之感。从作品的思想性而言,水土君的画,其实是他的山水情怀、人文情怀、苍生情怀的真切反映。我是很喜欢他的这种表现内容与表现风格的。王志刚先生是书乡书家的优秀代表,他的书法与水土君的画结合在一起展出,也可以称得上是珠联璧合、门当户对、相得益彰、交相辉映了。
过年了,越乡年味来了。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近年来,这两位艺术家每到岁末必将年味大餐奉献给市民游客,这本身就是一道“年味”风景。去年,他们把这道具有浓郁乡土味的文化大餐送进大上海,摆放在陆家嘴金融CBD的吴昌硕纪念馆里,博得了上海市民的交口称赞。今年他们回师故里,将其展示在新落成的越城区非遗馆,将越乡传统年俗的这份非遗记忆直观地呈现出来,成为“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极有看点的一环。这其实就是赋予非遗新的生命力、融入当代文旅活动的又一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