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龙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并与“一带一路”相互贯通,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促进正向和反向循环,对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产业、要素、交通、市场支撑,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区位地理优势和重大区域经济价值。
上中下游差异化竞争,在竞合发展中畅通产业链循环
现代经济的国民经济循环主要表现为产业链循环,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为国内大循环提供了产业链条件。长江经济带上既有创新策源地,又有产业转化地。创新资源丰富的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作为创新策源地,苏锡常等产业基础扎实的传统工业重镇作为产业转化地,皖江城市带、成渝经济圈等新兴经济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地,通过差异化竞争和地区合作,可以在产业链上实现生产环节的循环。沿江省市应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守实体经济,坚持科技创新,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建设产业链。
东中西段全要素配置,在互通有无中畅通供应链循环
长江经济带的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有序流动,可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动力。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必将集聚更多的全球高端要素,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不仅要在长三角扩散,还要沿长江经济带向上扩散。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将为长江经济带提供创新原动力,通过整合中下游的创新资源,催生变革性技术,沿长江经济带搭建起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桥梁。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土地资源分布并不均衡,这就需要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东部地区特大城市要疏解人口,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培育特大城市;土地资源要与人口流动、项目落地更加紧密地衔接,破除人口在城乡间、区域间流动的阻力,使要素按生产效率原则在长江经济带上合理配置。
水铁陆空协同化布局,在双向互济中畅通物流链循环
长江经济带发展还要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通过战略支点建设,促进东西双向互济、内外联动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交通运输应水铁陆空联运,协同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互动,沿江各地也应根据本地条件积极嵌入到综合交通体系之中。目前,12.5米深水航道疏浚到南京龙潭港,海运货物可到达龙潭港后转铁路运输,继续西行;也可从上海港卸货后走陆路运输到马鞍山再转江船;沿长江的高铁线可承担很大一部分物流任务,应进一步提升沿江铁路等级;上海、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的机场可建立起长江经济带的“空中走廊”;从合肥、义乌、苏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出发的中欧班列将把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连接起来,把内循环与外循环对接起来,在内外联动发展中畅通物流链大循环。
海江边陆全流域统筹,在构筑国内大市场中畅通商品链循环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是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夯实国内超级大市场的坚实基础。要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的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做好需求侧管理,拉动供给侧改革,进而推动消费升级。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平台经济和网络新消费发达,应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充分进行市场对接,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倾向的大数据分析,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同时,将沿海开放地区的市场制度和经验向中上游地区推广复制,努力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
总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要素市场、运输市场、产品市场,利用好沿线国际化城市和国际交通枢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