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苔藓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0

苔藓,一种随处可见、很不起眼的植物,房前屋后、大树根部、长久置放室外的花盆当中,等等,到处长着颜色深浅不一,或一片片、或一撮撮的苔藓。我从来没有在意过苔藓,直到有一天雨后我走在用砖块铺就的小区小道上摔了一跤,才对苔藓生起气来。因为都是苔藓惹的祸,湿润的苔藓滑溜溜的让我脚底像抹了油,从此对于苔藓从原本的视而不见或相安无事变得厌恶起来,直到2018年的春天。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年的春节,支教老师梁俊在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带领山区孩子们演唱了这首小诗,孩子们的歌声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之音,唱哭了鉴赏团的庾澄庆和曾宝仪,更唱到了亿万观众心里。如米般大小的苔花,在太阳晒不到的潮湿角落里,默默无闻;然而当你仔细观察,却发现苔花虽小,但也能像牡丹一样绚丽绽放。300年前清代诗人袁枚的《苔》就这样突然火了。

我爱读古诗词,可并不知道有这首《苔》,惭愧之中赶紧在书房里找,取出《元明清诗鉴赏辞典》等几本古诗词集,找到了袁枚却找不到《苔》,不知《苔》默默无闻、低调到了哪一“白日不到处”,遗珠之憾油然而生,对苔的爱怜之情也由此汹涌而来。

我因植物知识匮乏犯了扩大化的错误,错怪了苔藓。附着在砖块上的原是藻类,俗名“青苔”,因为小道两边长着许多苔藓,小道路面也有一撮撮的、毛茸茸的苔藓,便就怪罪于苔藓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王强撰文说,苔藓是无辜的,藻类才是让人滑倒的罪魁祸首。

误会消除了,对苔藓的喜爱因了《苔》的缘故而与日俱增。每每得闲,我总会蹲在小区园内路边仔细观赏苔藓。“苔花如米小”,想袁枚拿来作喻的是啥米,而我所看到的苔花只能以“小米”喻之,因为如“小米”之小,小到可以无视它的存在,便愈发觉得苔花与苔藓的可怜与可爱了。

心中有了爱,到处都是缘。忽一日逛书店,发现一本日籍作者写的《苔藓盆景制作精选》,便毫不犹豫地买回了家。虽然我并不懂得园艺,但看看赏赏心、悦悦目总是可以的。书中那么多精美的苔藓盆景图片令我爱不释手,进而跃跃欲试,想自己做一做苔藓盆景。我让爱人网购了一只精致的紫砂花盆,然后挖了苔藓附近的泥土装进花盆,小心翼翼地取了几片嫩绿鲜活、形状适合拼凑的苔藓,轻轻地把它们贴到盆中的泥土上,又在上面放了一枚形状好看、大小适中的鹅卵石,再喷了水,苔藓盆景就做好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发现还真的挺好看,便拍照发给朋友欣赏,朋友说“恐怕是去花鸟市场买的吧”,这话可不就是点赞吗?我窃喜!

自己制作的盆景自己更喜欢,工作日我把它放到室外阴凉处,逢到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擦一擦盆身放回书房案头。可能因为园艺不过关,这盆苔藓愉悦了我一个多月后便渐渐发黄发黑枯萎了。想到了书中的指教,如果想让苔藓不枯萎,长久地享受苔藓园艺的乐趣,就要创造一个与苔藓野生地相类似的环境,便心生一计。盆景制作好后,在室外取苔藓处放了整整一个月不作移动,任它雨淋日晒、风吹雨打,然后再看看,盆中苔藓长得“贴肉”滋润了,还长出了几株小草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小花,然后就又工作日把它端到室外,休息日取回书房,盆景苔藓于是春意盎然至今。

苔藓是现存最早的从海洋登上陆地的“先锋植物”。苔藓的品种很多,全世界共有2万多种,仅次于被子植物,是植物中的第二大家族。我从报上惊喜地获悉,浙江自然博物馆推出省内首次“苔藓科普大展”,让观众重新认识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苔藓居然也能登大雅之堂,这在之前于我是无法想象的。还有更让我脑洞大开的新闻,苔藓由于其生物特性,不仅可以吸附汽车尾气、固尘,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还能像海绵一样,在短时强降雨时起到调节水土的作用;相比传统的灌木、花卉绿化带,苔藓无需修剪,养护成本更低。有丰富苔藓资源的丽水通过造园手法,运用苔藓质感细腻的特点把丽水的山水景色融入其中,打造出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苔藓绿化带。在丽水竟然还有全国唯一的一家苔藓专业化繁育企业,它的产品——由苔藓布置而成的西湖缩影居然登上了G20杭州峰会的国宴台;而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更是从2019年开始发展起了苔藓种植产业,苔藓竟然成为村集体和农户收入的新增长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还真的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