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读懂伟人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0

丁兵康

看了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视角里的毛泽东,方觉此前的毛泽东一直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切崇敬岂能代表读懂?

韩毓海27万字的《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一书,讲述了大地与革命、青年与斗争、创造历史与改天换地,深刻动人地叙述了毛泽东这位“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习近平语);讲述了他为受苦人洒下的滚滚热泪,他对于压迫、不义和腐败的强烈义愤,他对于江山和人民的诗人的多情。2016年,在毛泽东逝世40周年之际,韩毓海出版了此书,希冀通过此书,引导人们努力读懂毛泽东。

伟大也要有人懂!韩毓海让我们深度认知了毛泽东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的价值意义。“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毛泽东,是个具备康德所说的“人类最震撼的秉性——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的“大写的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改造中国的良方作了特立独行的思考和百折不挠的求索,将“天理”与“时势”、得其道与顺乎时紧密结合、升华为哲学,揭示了被伦理的、审美的、经济的种种标准所掩盖着的政治的标准,对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笔杆子”与“枪杆子”有着充满诗意和血性的领悟。从“汽笛肠断”“天涯孤旅”的愁丝恨缕到“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寥廓之问,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怀激烈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干云豪情,从“倚天抽宝剑”“雄狮过大江”的大气磅礴到“进京赶考”“跳出周期”的自警自信,毛泽东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成功应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逆转中国千年衰退的历史,一举实现了大翻盘。

不仅如此,韩毓海还为我们深度解读了毛泽东的一系列重要著作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史。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说过,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韩毓海对毛泽东各个时期重要著作的分析解读,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打通学科壁垒,熔历史学、哲学、文学、军事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深刻而立体地呈现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巨人式的总结、洞察、剖析与超越,呈现了他的一以贯之的批判精神、哲学思辨、战略思维和政治信念。毛泽东思想流淌在他的伟大著作中,更书写在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伟大实践中,它诞生于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和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接受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熏陶,经受了党内外的历次斗争和革命战争的洗礼。正如书中所说,毛泽东是孤独的,他的思想太超前了,为说服党接受他的主张和思想,毛泽东走过了很长的路,甚至忍受了“污辱、冤枉和虐待”(陈毅语)。中国共产党是在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才真正认识毛泽东、才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作为行动指南的。毛泽东思想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崭新的国家,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理论和道路自信。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既是学术专著,也是纪实文学;既有清晰的逻辑判断和理性思辨,也有精彩的事件叙述和情感抒发。作者说,毛泽东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武德”,他的许多著作都是“鲜血铸成的经典”,而毛泽东的思想剧烈地压缩了中国历史。在书中,我们既看到了“头戴八角帽,脖子上随意地围着格子围巾,与一群蓬头垢面的农民挤在一起看戏”的毛泽东,也看到了娄山关衣衫褴褛、长发飘飘的戎马书生毛泽东;既看到了在窑洞炕的白铁皮箱子上点着煤油灯、通宵达旦赶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的毛泽东,也看到了带领4个连的“偏师”、牵着胡宗南20多万大军在陕北“散步”的毛泽东……“重读毛泽东”,不仅是已读基础上的重读,更是对毛泽东精神品格和领袖风采的再度领略,是对党史、军史和新中国史的重温和回望。作者在前言中引用了毛泽东喜爱的清人严遂成的七律《三垂冈》,现在,我也录入此诗,并将诗名改为《百年歌》,借此纪念我们伟大的先人,纪念我们的百年大党: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