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良
近日,全省农村文化礼堂2.0版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在体系重塑、内容重建、管理重构、品牌重铸上下功夫,推进农村文化礼堂2.0版建设。
浙江省于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804家,预计到2022年实现全省基本普及。文化礼堂的建设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供给,但在有效解决农村文化生活“缺不缺、够不够”问题的同时,“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供给相对还比较缺乏。因此,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要从“数量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农村文化礼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投入增加、设施增多、供给增量,基本完成数量扩张。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旺盛,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品质要求更高,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成为时尚。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提供更多的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强化“精神家园”定位,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突出政治引领,提升文明素质,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次,要紧扣乡村振兴主旋律,引领乡风文明,弘扬孝德礼仪,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着力用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鼓励人。再次,要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从文化享受向文化参与、文化创造等高层次发展。提高文化礼堂服务适应性和便利性,让文化服务嵌入社区、贴近群众、融进生活,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共建共享。
二要从“以城带乡”向“城乡一体”转变。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文化长期处于低谷。农村文化礼堂快速发展,从设施投入到文化供给都有了很大改观,“以城带乡”缓和了城乡文化的不均衡。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才能深化城乡文化的均衡发展。
要提升文化礼堂供给服务水平,在供给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城市同等水平,补齐乡村文化短板。首先,要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有尽有、承诺必达。其次,要加快构建县镇村三级文化供给一体化机制。一方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统筹,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点单供给,确保农村文化礼堂精准供给,提升供给效能;另一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自身供给水平,培育一批文化礼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实现农村群众从“文化享受”到“文化创造”的转变。
三要从“大门常开”向“开放共享”转变。以往我们在文化礼堂运行实践中强调“大门常开”,这虽然扩大了文化礼堂的开放性,但却缺少精准的文化供给机制,不能灵活地根据不同群体特点、需求安排活动形式,使得服务效果大打折扣,财政负担加重,不利于文化礼堂的长效运行。
“开放共享”有助于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首先,要整合文化礼堂资源,构建门类齐全、数量丰富的资源库。以文化礼堂为基层站点,摸清群众需求,统筹做好精准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其次,要引导区域文化走亲,增强文化交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法,丰富礼堂文化供给,促进团队素质提升。第三,要丰富供给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化供给机制。引入志愿者队伍、公益文化社团、文艺人才等第三方力量,共同参与文化礼堂公共服务供给。第四,要积极推进数字赋能,加快文化礼堂数字化建设。以国家、省、市各级文化云平台为基础,构建县域文化礼堂数字化平台,推进文化礼堂终端建设,让海量的文化资源走进礼堂共建共享。
四要从“多元协作”向“融合并进”转变。文化礼堂作为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已形成各部门“多元协作”机制,促进了文化礼堂的常态化应用。进入新时代,文化礼堂更要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成为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乡村生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实践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体现,为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提供了新契机、开辟了新空间。首先,文化礼堂与文明实践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形成合力。其次,文化礼堂与教育融合发展。把文化礼堂建设成面向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基地,丰富乡村“春泥计划”的活动和内容。再次,文化礼堂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把文化礼堂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拓展旅游、电商、就业辅导等功能,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充分发挥文化礼堂在保护和利用乡村非遗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