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说我严肃,不像隔壁班的班主任那样喜欢他们。或许是我不善于表达情感吧。从心底里,我也爱着这帮二年级的孩子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我要发自肺腑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当然这喜爱之情必须带点语文元素。
首先,我庄重地把一个方盒子轻放在讲台上。孩子们禁不住好奇,纷纷站了起来。“小朋友们,盒子里装的是——”我故作神秘,他们伸长脖子等着我即将说出的后话,“吕老师的最爱,猜猜是什么?”安静的教室瞬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发言,孩子们猜什么都有。“可是呀,你们没一个猜对。唉,你们不懂我心好伤感啊。”孩子们有些失落,有些无奈。小雨歪着小脑袋,安慰我说:“吕老师你让我看一下,我不就懂你心了嘛!”“看在你如此恳切的情分上,你先睹为快吧。”我邀请小雨上讲台一睹“最爱”,但要他守口如瓶。
小雨打开盖子,小脑袋慢慢移近盒子,凝视。好一会儿,他转过身看看我,又摸摸后脑勺,害羞地笑了。孩子们好奇极了,七嘴八舌地猜测老师的最爱是什么。
我凑近小雨,请他描述老师的最爱。小雨略加思索:“吕老师的最爱,长着一双小眼睛,黑黑的头发,嘴巴小小的。”“这是谁呀?”琪琪插话。素来伶牙俐齿的小雨此时有点不知所措。我不正面回答,只是说:“老师的最爱是小朋友,想知道是谁?我们就要有顺序地观察他的外貌。写人物的外貌,先要排排队,先写长相还是先写身材,先写表情还是先写穿着……”“小雨,你帮老师看看,能看到这位同学的身材吗?”在得到小雨的回答后,我故作婉惜:“可惜只能看到容貌呀。容貌可以先写脸,比如写哈利波特。”我打开PPT,边指导边指着PPT上的文字:“‘他,有一张白净消瘦的面孔。’接着观察头发、眼睛、鼻子等。‘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翠绿明亮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再重点写他最显著的特征:‘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疤痕。’小雨,你仔细观察老师的最爱,一个特点一个特点说,老师会帮助你的。”在我的鼓励下,小雨有板有眼地道来:“他的脸有点黑。头发呢,也很黑,一根根竖起来,好像很不服气。”“真厉害,老师最爱小朋友的头发竟然有脾气。”“一双小眼睛像两颗黑葡萄。”“请眨一眨双眼。”我对着盒子说。小雨情不自禁眨了眨眼,笑了。我对他耳语,让他看着微笑的自己继续说。“他嘴巴小小的,笑起来露出几颗牙齿,还有两个深深的酒窝。”这表情描述真实了。小雨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齐猜:“是你自己。”这仨字语调先扬后抑,分明带着遗憾——老师的最爱是小雨,却不是他,也不是她。
我问:“小朋友们,你从哪一点确定老师的最爱是小雨?”小俊说:“小雨说笑起来有一对深深的酒窝,我就知道一定是小雨了。”“对,我们抓住小朋友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就既能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还能精确知道你说的是谁。请小雨在黑板上写下老师的最爱。”孩子们盯着小雨黑板上的一笔一划:小雨。“老师的最爱不止小雨噢,还有谁呢?请他上台一探究竟。注意要有顺序地仔细观察外貌,说出他外貌上的特征,让其他小朋友一猜就知道老师的最爱是谁。”
我请小馨上讲台,小馨看着盒子里老师的最爱,有顺序地边观察边描述,当她说出“黑黑的长辫子梳起来可痛时”,孩子们哈哈大笑,立即猜出是小馨。
此时,孩子们窃窃私语,似乎有所领会,但又不敢肯定,老师的最爱怎么会是他们呢?时机成熟,我请每位孩子上台一睹老师的最爱,并简单描述,然后在黑板上写上答案。的确如此,盒子里有一面明亮的镜子,孩子们看到的是自己。黑板上写满了孩子们的大名,我挥笔画了一颗大爱心把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围起来:“老师的最爱全部现身了。”旁书“老师的最爱”。写完,我郑重地说:“老师的最爱是——”孩子们有些难为情地轻念自己的大名。“请小朋友们大声说,老师的最爱是——”孩子们大喊自己的大名。“老师的最爱是……”我认真地朗读每一个孩子的姓名,总结:“每个小朋友都是唯一的,每一个你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是学校里老师最喜爱的孩子,老师会十分珍视你们,相信每个小朋友也都能珍视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课堂是一个载体,是学生生活世界的载体,是他们知情意行的载体,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课堂中,他们尽情地释放个性生命潜在的表现力,把口语交际“外貌描写”化为我对他们流淌的真情实感。这堂课,他们“照”见了自己的“形”,也“照”收了老师对他们的深情。和学生一起找“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