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阅读并不容易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特别关注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往,我们关注的多是“学生阅读”“全民阅读”,很少聚焦于教师的阅读现状。而对于教师们来说,读书能使其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并从中汲取教育智慧。

那么,亲爱的老师们,你们与书籍还“亲密”吗?你们平时读书是出于兴趣还是工作需要呢?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导刊聚焦我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特别推出“读书微报告”——

读书对老师很重要

读书的时间要靠“挤”

微声音

读书对老师很重要

读书的时间要靠“挤”

问题1

《现代教育报》曾对全国20多个省市6000多名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多教师只读专业书,近五成教师没时间读书。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我市部分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采集到了老师们的阅读“微声音”,部分教师反映确实存在没时间读书、不想读书、没兴趣读书等状况,但对于读书的重要性,教师们的观点非常一致,普遍认为读书对个人成长和业务提升都非常重要。

问题1

你的阅读处于什么状态?

“我每天会抽30分钟阅读纸质书,主要是为了静心。平时读的多半是心理类和班级管理类书籍。”诸暨市陶朱小学教师吕燕说。吕燕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平常读的书,多半是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平时学校里的教学任务和下班后需要处理的家庭事务,都是影响她阅读的主要原因。

柯桥区某小学体育教师王越(化名)坦言,平日里几乎没有用于读书的时间。一方面完成白天的教学任务后,他只想好好休息一会儿,放放空;另一方面他很难找到想读的书,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

绍兴艺术学校英语教师周珊珊则告诉记者,去年她刚接手学校教学方面的工作,因为太忙碌,只好减少了读书时间,但随着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她也恢复到了“每天必读书”的状态。不过,除了看纸质书,她也常常通过“喜马拉雅”App听书,或者通过“薄荷阅读”App打卡看书。

在书籍种类方面,周珊珊看的大多是英语原著书和心理类书籍,因为她还兼任学校的心理老师。这两类书籍,对她的专业提升更有助益。

越城区某初中班主任徐彬(化名)表示,她其实算是爱书之人,家里的书柜满满当当的。她还喜欢时不时买书,主要是心理类和小说类书籍,但遗憾的是,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未拆封的书比拆封的多。“有时候很想静下来读一些书,但翻过几页后,就浮躁了起来,以致一本书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完。”她说,她身边也没有很好的读书氛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目前老师们每天阅读纸质书的并不算多,所读书籍也多为教育教学服务,很少看其他类型的书。而几乎不怎么读书的老师,给出的主要原因多是“工作忙”,除备课、上课、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外,还要应付各种考评考核。

不过,也有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读书只是其中的一种。90后教师小徐就更喜欢叫上几个朋友去看看电影、逛逛街,而不是去图书馆看书,但是若是教学工作需要,她还是会根据要求去读一些书籍。

问题2

读书对你意味着什么?

尽管阅读状况各不相同,但老师们对“读书”的看法普遍一致,认为对教师而言,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诸暨市西湖小学数学教师王珮波表示,相比于电子书,她更偏爱纸质书籍的厚重感。读书对她来说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滋养。“对老师来说,读书能让我们一直保持清醒,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取有益信息,让我们的教学技能与专业水平逐步提高。”王珮波认为,读书是拓宽自己人生广度、丰富自己人生阅历的“捷径”。

诸暨市陶朱初中社会法治教师兼学校德育主任和团委书记陈佳波则表示,影响自己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学和管理任务比较重,回家后还要承担一定家务和带小孩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读书于我而言意味着更好的专业成长,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和加强知识拓展,赢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但囿于现实因素,在纸质书籍之外,我会通过电子书和有声读物等方式来阅读。”

“其实,我很愿意读书,读书对一名老师来说是必须的。”徐彬说。工作日她既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也要处理班级事务,有时就会为自己的“不读书”找借口:事情太多了,下次吧。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改变现状,进行一些泛阅读和深阅读的活动,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话:“只有教师思考的大脑才能教会学生大脑的思考,同样只有喜欢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喜欢学习的学生。”一番谈论下来,记者发现,不少老师肯定读书对自己的正面影响,也有老师直言:教师不读书,何以引导学生读书?

今天,我们这样坚持阅读

微动作

今天,我们这样坚持阅读

记者从绍兴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局级层面的教师阅读活动主要是以业务研修活动为主,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以2020年为例,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研修班、高中校长资格班以及市直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暑期书记校长读书会、财务总务人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培训达400余人次。

基于此,教师阅读活动往往是自发或是学校、民间阅读组织发起。那么,如何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依旧保持阅读的状态呢?记者从个人、学校、阅读小组3个层面撷取了案例,希望能对教师们的阅读状态有所助力。

A.一名教师的“三余读书”

4月11日,“精灵之夜”少儿公益读书会的孩子们在吕群芳等老师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启了鹿门书院少儿本草之“映山红”游学活动。

和孩子们同阅读共成长,对吕群芳来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她爱读书,也爱引导孩子读书。认真说起来,属于吕群芳自己的课余时间其实并不多,她是嵊州市爱德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还负责校教科室和办公室的行政工作。然而在白天忙碌于工作的情况下,她始终要求自己“每天阅读至少两小时”。

吕群芳说,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余读书”,“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它的意思是我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读书,这也很符合她的读书状态。

“我特别盼望放寒假,因为我喜欢在冬日里读书。冬天,棉被要足够厚,棉袍要足够长,而书要足够厚,厚厚的一本,看起来才叫过瘾。”吕群芳表示。

几乎每一个夜晚,她常常与书相伴。从书架上随意抽一本书在灯下翻读,有时候睡意来了,就迷迷糊糊躺进被窝里,耳边听见夜虫还在吟唱,她的心里是宁静而快乐的。要是遇上雨天,她在读书时还会禁不住和着雨声吟诵起来,真正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不过,吕群芳坦言,此前她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因为“遇见哪本都是缘”,没有一个方向性和系统性。近几年来,她也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在随性阅读浏览的基础上,每年精读一两本书。旁顾之余,有所专注。这几年来,她精读了《德富芦花散文》《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认得几个字》《相信童话》《古典之殇》《汉字王国》等书籍,收获颇丰。

此外,吕群芳认为,阅读当是“边读边写”的。她认为,精读的书要写点读书笔记。有的书感触颇深,笔记就成篇;有的随笔类书籍,她的阅读感悟是零碎的,她就用片段的方式来写读后感。有时她还会在读了某一方面的书后,也试着来写一写。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吕群芳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书籍滋养着她,她也以此滋养着孩子们。

B.一所学校的“书香空间”

在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每天中午,校长俞建红都会走到位于教学楼四楼的图书馆里,看一看当日午休的师生们在这里的阅读情况。

学校的图书馆于2018年建成开放,内设有教师阅读专区和学生阅读专区。近年来,随着馆内书籍的不断补充,目前教师区已有书目七八千册,其中既包含教育类和学科类的专业书籍,也不乏散文小说、医学健康、育儿百科、时尚艺术等类别的读物。

这些都是该校老师自己开书单后,由学校统一采购的。每次大采购前,各学科代表教师会在集体讨论之后提交书单。凡是对老师们有帮助的,无论是专业用书,还是业余刊物,学校均予以“买单”。仅去年该校就投入近30万元经费为师生买书。

俞建红表示,读书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会从书籍中增长阅历。在校长的倡导下,图书馆中看书的教师不少。翻看馆内的借阅记录,以刚刚过去的3月为例,该校教师区的书籍流通数量已达300余册,借阅近50人次。据图书馆管理员介绍,从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出,全校120个老师,每学期借阅覆盖面几乎是百分百。而放假前期,更是老师们来图书馆“抢书”的“黄金期”。

目前,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师生均可在空余时间到馆内看书。每次新书到馆,教师群里都有人吆喝着“快去淘宝”;借阅更是方便,学校将图书借阅卡与师生的校园卡融合绑定,师生可凭刷卡完成借阅,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除了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学校的教师活动也充满着“书香”。据介绍,每年教师节到来之际,或是新教师入职之时,俞建红都会为老师们准备一本(套)书作为礼物。她说,读书有时需要创设一种仪式感,希望以这种方式鼓励老师们好读书、读好书。

此外,学校还借助校内“瓜渚湖论坛”和“青年伙伴每月行”两大活动平台,为教师的深度阅读助力。

C.一间书房的“抱团”读书

4月2日晚,越书房读书会“共读红楼”小组,在两个小时的《红楼梦》研读活动结束后,久久不肯离去。成员们细数“三春”,各抒己见,“吵”得热热闹闹。夜已深,大家的思路却越辩越明。这种情形在越书房的共读活动中,几乎是常态。

越书房是诸暨最早成立的一个民间阅读组织,起初是为了给诸暨市教师工作室的阅读活动提供固定场所而发起的。

越书房的发起人之一、诸暨市教体局体育科副主任周青介绍,几年前,以教师阅读为指向的“越览书社”工作室经常组织阅读沙龙,却苦于没有固定场所。2016年秋,周青和工作室导师周音莹提议,阅读沙龙要有一个固定场所,“越书房”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我们设想建立一个供读书之人交流和分享的温暖处所,一个爱书之人可守望的精神家园。”周青说。

这个设想得到了诸暨市教体局、文化局的支持,文化局把博物馆楼下闲置附属用房免费提供给书房使用,书房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不过,光有房子是不够的。周青说,书房自2016年9月发起,到2017年4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这是一个“众筹”的公益书房,周青等人建立了一支由企业老总、校长教师、媒体人等22人组成的初创团队,大家自愿捐款捐物,填充书房。而随着工作室推进阅读工作的深入,越书房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前来阅读、参与活动。

如今,越书房有两个活动地点,一处位于越红茶馆内,一处位于诸暨城西。“大家以此为基地,一起同行推广阅读。”周青说。2019年,越书房推出了“共读”小组活动。首次共读的内容是《庄子》,由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谢焕焕作为引领人。

“读《庄子》的时候,最初的参与者不足10人。但慢慢地,我们从《庄子》读到《红楼梦》,群里不知不觉有了40多名成员。”周青介绍,共读活动每两周举行一次,除了引领人,还有主讲人。这就倒逼每个成员必须去深入阅读,而成员间的“抱团”共行,又给阅读增加了温暖和动力。

周青坦言,现在教师阅读的确面临教学任务重等因素,越书房的存在,是想告诉所有爱书之人,只要你想要品质阅读,追求诗意生活,始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书房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