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千里寻“太史”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70周年。有一位在中国近代史领域尤其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上成就卓著的历史学家,他叫王庆成(1928~2018),是嵊州人,他为近代史学科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特殊贡献。

太平天国史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门,吸引了很多历史爱好者关注,他们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记者

对太平天国史感兴趣源于一本书

说起王庆成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缘分,王庆成的弟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长夏春涛感触颇深。

王庆成是嵊县桃源乡(今属嵊州市甘霖镇)人。其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是当地首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1942年日寇入侵浙东,王庆成时年14岁,随母亲躲避至深山,家中房屋被焚烧一空。

王庆成曾回忆说:“这次逃难,山农的善良,山村风光之优美,与邻人的相识,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次年母亲病逝,王庆成作为家中长子,与姐姐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长途跋涉,赴西南投靠父亲。

夏春涛说,经浙南、闽北、江西、湖南、广西辗转抵贵阳后,老师在大夏大学附中读高一。受时局刺激,在填写学习志向时,选择了“边疆屯垦”。因日寇侵黔,曾避走湄潭、遵义,辍学半年多。1945年独自赴重庆求学。

不过,王庆成起初所学专业并非历史。1947年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攻读社会学,仅在课余学习历史。

夏春涛说,老师对太平天国史感兴趣,源于1951年大学毕业前夕在校园旁一个小书店读到著名历史学家、太平天国研究史专家罗尔纲先生的《忠王李秀成自传原稿笺证》一书。他稍作浏览,对书中谈到的太平天国历史产生兴趣,便买下该书细读,并在书眉写下一些按语,以帮助自己记忆和理清头绪。

王庆成曾回忆说:“这本书从此一直伴随着我,它是我随身携带的少数几本书之一。自此,尽管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化,但读关于太平天国的书,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始终是我的主要业余兴趣所在,成为太平天国史战线上的一名‘散兵游勇’。”

新中国成立后,太平天国史研究受到空前重视。1955年,王庆成从一本旧杂志读到“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纪念编纂委员会”公布的一份将要出版的史料集目录,认为这可使研究者开阔眼界,便马上致函设在南京的该编纂委员会,询问何处出版和有售。罗尔纲先生回信说,这些史料早已编好,但中国史学会认为这些属反面资料,不宜出版,应先出太平天国自身文献。王庆成不以为然,向中宣部领导反映这一情况和个人意见,促使该问题得到解决,《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6册后来得以面世。

1977年12月,王庆成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他调侃说,自己从此由太平天国史战线上的一名“散兵游勇”变成了正规军。

治学重视创新性研究

搜访、整理、研究太平天国文献

改革开放后,王庆成进入学术研究高峰期。

“老师治学,重视创新性研究,重视文章的思想性,所写论文大多探讨新问题,或是对老问题提出新见解。”夏春涛回忆说,《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是老师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名篇。该文结合洪秀全的著作和活动,对洪的思想轨迹条分缕析,认为洪的早期思想经历了从追求功名、以道德说教手段改造世道人心到立志反清的发展过程,1843年皈依上帝是其思想异端的开始,但不是反清革命的标志,直至1847年重游广西后,他才开始确立反清志向,强调“太平天国革命的根源在于社会上的阶级斗争,而不是产生于宗教教义”。该文还对“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这一长期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如果相信洪秀全已经提出了这种平等思想,并且竟成了太平天国革命的理论基础,那我们就无法解释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历史,也不能解释太平天国迄今的一百多年的历史。”1979年5月,老师以此文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太平天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被罗尔纲先生喻作“向讨论会投掷了重磅炸弹”。该文以连载形式刊发于《历史研究》同年第八、第九期,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几种较重要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吸收了其主要论点。

1982年,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一书完成编写,198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计辑录38篇论文,47万字,大多涉及太平天国研究中留有空白或存疑的问题。“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又以宗教立国,因此,研究太平天国不能撇开宗教。老师对该课题作了若干开拓性研究,视角独特,通过研究宗教来认识太平天国的思想和历史,诸如太平天国宗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关系和异同,对太平天国思想、政策和制度的影响。这构成该书的一大特点。”夏春涛指出,该书还对一些重要史事作了新考释、提出新见解,诸如金田起义的准备、实现和日期,太平军内部对建都问题的论争及其影响,太平天国早期的军制和“军”的数目等。既发掘史事,更注重诠释,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这构成该书的又一显著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研究员赵云田回忆说,《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的序言是罗尔纲写的。罗老在序言中就王先生的著作给予称赞,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他细微的功夫,不下我国古代的经师……使他超越了前人。”王先生认为罗老这些赞扬的话是着力奖掖后进,而他自己则不敢接受,所以在该书出版前,没有经过罗老,而私下作了删除。王庆成先生修改罗老前言对自己的赞扬部分,反映了王先生严于律己和不断努力的治学精神。

搜访、整理、研究太平天国文献

研究历史,离不开原始史料。在搜访、整理太平天国文献上,王庆成作出了特殊贡献。

夏春涛说,太平天国败亡后,其书籍、文书被毁殆尽,所幸有些被与太平天国接触过的西方传教士、外交官等带到海外,得以保存下来。民国年间,程演生、萧一山、王重民等学者在欧洲搜访并带回大批太平天国文献,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外学术交流日益加强,使这项中断许久的工作得以恢复。自1983年起,老师在美、英、德、法、日等国和中国香港、台北等地留意搜访,共计获见太平天国印书原刻本43种240册、文书百余件,多有前人所未知未见者,内以1984年在英国图书馆寻访到的《天父圣旨》《天兄圣旨》最为珍贵。杨秀清、萧朝贵各以天父、天兄下凡名义所传“圣旨”是太平天国的最高指示。据老师记述,当他找到这两种书打开封面见到第一页时,“不禁激动得双手剧烈震颤,翻不开第二页”。老师将这两种文献予以编注,辑成《天父天兄圣旨》一书,1986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为破解长期争论未决的一些历史疑案提供了有力依据,成为研究太平天国早期史不可或缺的史料。老师在文书方面也有重大发现,如《天王御照》,以及干王洪仁玕、幼主洪天贵福被俘后的亲书自述等。老师因而成为1949年后在海外搜访太平天国文献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一位学者。

王庆成在编纂文献史料上还做了其他工作。譬如,与同事合作编辑整理《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与罗尔纲共同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分太平天国文献、清方记载、外人记载三部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陆续刊布和未刊的新资料的集大成者。

王庆成对太平天国文献也有独到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1993年,40万言《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海外新文献刊布和文献史事研究》出版。2004年,《影印太平天国文献十二种》出版,共编辑影印为前人影印集所无的八种印书、四种文书,具有很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