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兰亭风雅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记者

徐霞鸿

第三十七届兰亭书法节开幕式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今天在绍兴兰亭举行。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1835位作者参与了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角逐。参与者不仅数量超过往届,而且,从年龄和入展、获奖经历来看,基本覆盖了书坛、中、青优秀人才。

今天起,获奖及参评的近200幅作品在兰亭书法博物馆展出,持续时间一个月。对其中的2位金奖获得者崔寒柏(书法创作方向)、孙慰祖(理论研究方向),记者进行了专访。

崔寒柏:万绿丛中一点白

“人家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我是万绿丛中一点白,起到了一样的作用。可能因为我的平静,让评委们在大江大浪之中突然间发现,还有这样一个游艇上的泳池。”说起这次的获奖原因,58岁的天津书法家崔寒柏这样自我剖析。

从3岁开始接触毛笔,到将近花甲之年,崔寒柏用执着的热爱和不懈的坚持,一步步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风。事实上,崔寒柏在书坛上的成名是极早的。最值得一提的是40年前的那场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他与曹宝麟等人同获一等奖。

“我鼓励年轻人去参加比赛,来检验自己或者锤炼自己。但这些年,我自己倒是没怎么参加比赛,主要是年纪大了。”崔寒柏坦言,这次参赛,其实是源自天津书协的极力动员。

崔寒柏参赛的三个作品都是册页。“在大赛中,册页是不太醒目的。但是,如果我交的三幅作品全部是册页,其他人不敢那么做的时候,我的三本册页可能反而是里面最突出的。而且,我这三本册页,不管哪一本,只要评委打开第一页,我自信就能吸引得住他。”用一种完全自我的状态,来接受评委的眼光,这是崔寒柏这次参赛的思路。

这三本册页都写了什么内容呢?

“一本是扇面,一本是大楷,一本是小楷。扇面看似平淡,每一个都差不多的样子,但细看还是不一样的。在册页中写大楷,是非常醒目的,呈现的是小尺幅里的大气象。还有小楷,用的是笔、墨、文章,书写不同颜色的信笺纸上。”崔寒柏说,这是他最擅长的三种字体,也是他认为最能够打动人的三种字体。其中,也有遗憾。“首先,大楷的这个册页选得并不是特别理想。还有小楷书写的是我自己写的书论文章,因为我没有特别满意的诗词。与诗词相比,文章在情绪上没有那么的激烈起伏,会显得比较平淡。”

崔寒柏还是一位“网红书法家”,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书写的视频以及书法作品。在他看来,一个书法家的作品要达到雅俗共赏,其实是很难的。“首先,这个书法家要有极其深厚的功底,还要有时代感。”崔寒柏说,他愿意上网,与更多喜爱书法的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这次参赛的小楷册页,就是我在抖音直播现场写成的。”

“我在美国待过13年,期间还担任了美国兰亭笔会的秘书长。2006年,我还以这个身份受邀来到绍兴兰亭。那次,我去看了王羲之宗祠,还参加了好几个活动。”崔寒柏坦言,他的书风受王羲之的影响非常之大,此外还有李北海。“早在1976年的时候,国内还很少见碑帖,我的老师就曾经把他家传的原拓本李北海《李思训云麾将军碑》借给我临摹,这个碑帖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

孙慰祖:追古不易,达意更难

第一次参加中国书法兰亭奖的评选,上海博物馆的二级研究馆员孙慰祖就拿下了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研究方向唯一金奖。

今年69岁的孙慰祖,之前没有参赛,他坦言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觉得自己做的这些研究和创作很冷僻,没有勇气去问津一个群众基础很广泛,大家特别关注,评审标准也很高的那么一个奖项。还有一个原因,与他的性格有关。不太喜欢热闹,喜欢安安静静地做一些案头的研究工作,或者刻刻印、写写字,很少去参与各类比赛。这一次的参赛,是被上海书协有关领导“推”着去的。

孙慰祖很谦虚,说自己就是一个篆刻爱好者,加上因为工作的关系,有点研究的兴趣。实际上,作为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在几十年间经手的历代玺印封泥、明清文人篆刻数量有近十万。2019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馆学人文丛”之《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集结的正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

追古不易,达意更难。玺印,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一种印章,这是到现在为止都还很冷门的一个研究领域。“在研究工作中,我对自己有一个定位,那就是舍近求远、避热求冷。”虽然很难,但孙慰祖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探索的乐趣。

在他看来,这部《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之所以能获得金奖,可能是他在印学史的领域里展开了比较大的一面。“我们过去对篆刻史和印章史的理解,可能还是有一些缺环,不够完整。我一直认为要把这个学科的视野展开,在这部书里,中国印学三个方面:玺印、篆刻、封泥,我都有所展开研究,解决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空白点,做了一些填补缺环的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孙慰祖在几十年的研究中,撰写了300多万字的研究文章。这部《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就是从中精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50多万字。比如有中外印章的比较,中国印章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一些时期印章的鉴定等,都是过去一些比较模糊的问题,现在有了新的突破。可能就是这些个人创见,赢得了评委的肯定。

正如他在《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一书的自序中所云:“人们习惯上将中国印章视为一种艺术现象,事实上,我认为它首先是深刻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制度之器,它间接地联接着三千年的社会治乱、政治兴革、经济盛衰、民族冲突与融合、文化风尚变迁,等等,而只有深入地解读这些信息,才能触摸到中国印章的特殊性格与灵魂,才能找到艺术风格变化的内在动因”。

“假如你想要创作既有个性,又包含传统文化,必须好好研究传统,全面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研究得越深入、越全面,越可以为你的创作可以提供更多思路。”孙慰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