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关键小事撬动基层治理大事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王新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指出,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的确如此,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反映的是民生问题,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考验着政府治理水平。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和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基层治理大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以此为指导,新昌县城南乡“乡理乡亲”服务集市、上虞区谢塘镇“四不出村”工作法、诸暨市山下湖镇枫江村村治模式,从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难关键小事出发,来撬动乡村基层善治,为现阶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思路。那么,如何以关键小事撬动基层治理大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要善于发现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些事情就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发现群众的关键小事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一是善于从民生问题中发现关键小事。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福祉,而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基层治理中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将群众的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二是积极问政于民。在基层治理中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多多问政于民,通过入户走访、媒体征集、设置意见箱、网络投票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发现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关键小事。

第二,要善于推动从“事”到“治”的转变。发现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就为基层治理找准了突破口。接下来就要将这些“事”的存在,转变成“治”的行动。说白了,就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想办法、出点子,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这些关键小事。当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考验的是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的智慧和耐心。这就要求基层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动脑筋、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桩桩、一件件的关键小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基层治理的过程。

第三,要善于推动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以往粗放式基层管理突出表现在:一是管理主体重管理轻服务,只强调手中的权力,忽视肩上的责任;二是管理主体主观上想为民办事,但对群众需求掌握不精准,出现公共服务的供需错位;三是管理主体有为民做事的初衷,也能掌握群众的实际需求,但限于治理资源和能力不足等原因,只能采取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不能彻底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使得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推动治理方式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一是要主动收集民情民意,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实现供需之间的信息对称;二是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要善于推动从“分散”到“集成”的转变。治理资源和治理事务的双向分散性是基层治理面临的突出难题。因此,要通过强化数字化集成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从“分散”到“集成”的转变。要构建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推进“一网智治”,一方面建立集成民意收集、拥军优属、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基层事务治理的平台,形成基层治理的有效载体,解决治理对象的分散化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治理平台建设,有效整合分散于政府、市场和社会中的人力(治理主体)、物力(治理工具)、信息等基层治理资源,集中基层治理的力量,有效应对和处理复杂、多元、分散的基层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