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石窟烟雨中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石窟寺是我国的重要文物类型。它是沿着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庙宇建筑,里面有宗教造像或宗教故事的壁画。

那么,绍兴有多少石窟寺呢?近日,浙江省石窟寺专项调查成果验收会在杭州召开。专项调查显示,全省共核定石窟寺文物87处。其中,绍兴市共有9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记者

绍兴9处石窟寺文物,有5处不为人熟知

绍兴市核定的9处石窟寺文物,分别为新昌石弥勒造像、新昌千佛岩石窟造像、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羊山造像、石屋禅院造像、峰山道场遗址造像、湖安村驼峰山弥勒造像、苍岩牛头岩石刻佛像、赵婆岙村铁佛寺。这其中的5处,至今已不为人熟知。

位于柯桥区马鞍街道的驼峰山,层峦秀丽,山峰奇特。北侧山腰间,凿有一窟,石窟高2米,深1.9米,座基1米,里面有一尊坐姿弥勒造像,石佛高0.87米。据记载,该弥勒造像凿于明万历年间。石窟造像外围有一摩崖石刻,是一个行楷“福”字,高0.8米。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古代,该弥勒造像周围还有兰若庵、白龙寺等,可惜都已遭毁,仅存的只是一些残缺的石刻石碑。

在嵊州市甘霖镇苍岩村牛头岩一处崖壁上,有三尊石刻佛像。三尊佛像高1.37米,宽2.8米,为浅浮雕。嵊州古称剡县,佛教传入较早,至东晋,有十八高僧在此或居或游。这三尊石刻佛像的发现,为佛教在嵊州的传播历程提供了新的资料。

新昌县七星街道赵婆岙村“兵舰山”半山腰,有一个铁佛寺,铁佛寺前身为化云洞,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僧戒清募捐在化云洞中建造铁佛寺,主洞高16米,深28米,宽约18米。寺周围岩壁陡险,大小洞窟数不胜数,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石窟世界。

上虞区曹娥街道梁巷居委会峰山东麓的峰山道场遗址,源自唐代。在峰山之巅尚存有唐代石雕残佛一尊。据资料记载,唐佛教高僧曾在此修研佛理,设场弘法而闻名,后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也曾在此学法。

越城区城南街道九里村会稽山西麓山道边的石屋禅院造像,依山而凿,共四龛七尊,大小不等,分布于东西两处,相距不到80米,为明代摩崖石刻造像。根据《乾隆绍兴府志》《嘉庆山阴县志》等史志记载,石屋禅院所在地旧有佛寺。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僧一金倚石为庐,后禅寂于此。万历年间,名士张汝霖建构书院于旁,与僧一金晨夕相从,后舍书院为寺庙,初称表胜庵,后改称石屋禅院。清康熙初年,僧知骧修整,遂为绍兴著名佛寺。后寺庙衰败,至二十世纪中叶,禅院倾圮,唯屋基尚存。

绍兴石窟寺文物年代久、价值高、影响大

那么,绍兴石窟寺文物遗存有何特点呢?

绍兴市文广旅游局文物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绍兴石窟寺文物的特点,一是年代久。绍兴历史上是佛教在中国东南地区的重要传播地。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佛教传播,南北朝时期已有“寺院林立,高僧接踵”的盛况。著名的石窟寺文物新昌石弥勒造像、千佛岩石窟造像都是南北朝的遗存,是我国早期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如位于新昌县南明街道大佛寺大雄宝殿石窟中的石弥勒造像,始凿于南朝南齐永明四年(486),历经僧护、僧淑两人,最后由南朝梁代僧祐于天监十二年(513)至十五年(516)凿成,前后用时30余年。之后,历经唐、五代、宋、元、明、清至民国,各代多有修葺,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位于大佛寺千佛禅院内的千佛岩造像,所在洞窟地处山坡之上,于南朝南齐永明三年(485)雕凿,是迄今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的石窟造像。

二是价值高。绍兴的石窟寺文物,多数是高等级文物。如新昌石弥勒造像、千佛岩石窟造像、柯桥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越城石屋禅院造像、柯桥羊山造像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位于柯岩风景区内的柯岩造像及摩崖石刻是越中名胜。这里原是古代的一处采石场,因工匠凿山取石不止,遂造就了姿态各异的石宕、石洞、石潭、石柱、石壁,现有天工大佛、炉柱晴烟、石室烹泉、蚕花洞天、七岩观鱼等多处景观。柯岩摩崖石刻,有10多处,多为清代雕凿。柯岩造像与摩崖石刻一起构成了绍兴古代采石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景观。再如位于柯桥区齐贤街道羊山石佛寺内的羊山造像及摩崖石刻,包括羊山造像、石佛峰及城隍峰众多摩崖石刻、石佛寺三部分。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羊石山在县西三十六里,山有石如羊。”羊山经历年采石,后石工凿岩成窟,雕石成佛。石窟前有寺,名曰石佛寺。

三是影响大。绍兴石窟寺文物通常规模大,艺术性强。如新昌石弥勒造像、柯岩造像、羊山造像体量巨大,佛像庄严,占了浙江四大石佛之三,在中国佛教艺术方面有重要影响。

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绍兴石窟寺文物多数分布在浙东运河和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是运河文化带和诗路文化带的重要文化遗存,也是绍兴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为保护利用石窟寺,国家出台专项工作指导意见

石窟寺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记者从浙江省文物局了解到,浙江省是我国石窟寺与摩崖造像主要分布省份之一。去年,省文物局根据国家文物局通知要求进行了认真、周密的筹备,制定下发了《浙江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建了调查小组,对全省的石窟寺与摩崖造像的基本情况、保存现状和保护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记录。

在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进程中,2020年是值得被纪录的一年。这一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大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力度、建立石窟寺安全长效机制、规范石窟寺旅游开发活动等10项主要任务。并提出,到2022年,石窟寺重大险情全面消除,重点石窟寺安防设施全覆盖,到“十四五”末,石窟寺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专门类别不可移动文物为对象出台专项工作指导意见,标志着石窟寺保护利用有了新路线图。

浙江省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浙江省将谋划实施一批石窟寺文物保护重点项目,重点推动绍兴、杭州等地重要的、开放利用前景较好的石窟寺保护利用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发展。